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方案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摸索,通过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自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培养了自学习惯,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呢?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一、加强学法指导,育人为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习能力的发展总是与相应的情感、意志、毅力、兴趣密切联系的,没有自觉获取知识的动力、兴趣、态度,没有顽强的学习自主力,就谈不上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把握和自觉运用,也谈不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说,学生能有效地学习语文,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还要注重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要着眼于育人,使学生带有明确的动机,使学习具有相应的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刻苦自学、立志成才的事迹,使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顽强学习的毅力。同时,我还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一些自学竞赛活动,看谁做得对、做得快,激发了学生的自学热情并调动其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同步推进,做到有机结合

实践告诉我们,要真正实现学法指导的经常化、具体化,我认为应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一方面,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思考、质疑、讨论和练习;另一方面,在整个教学中以自学为主线,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充满着教法和学法、传授知识与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学会了学习方法,把学生领向了自己主动学习的路子,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具体有这些做法:(1)依据教材特点,揭示规律,总结学习方法。(2)遵循规律,应用方法。

(3)补充阅读,强化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会”逐步达到“会学”。(4)仿写片段,突破难点,使学生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促写,在写中巩固、深化阅读。

这样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篇2]

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可是,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方法匮乏,更严重的是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低下,以致于许多学生一旦离开教师便不知如何学习。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一、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需要教师“安排”,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因此,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第一要要让学生会读书。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首先要上学生会读书,读好书,从读书中自学。让学生去读书一定要有目的,盲目的去读学生没有兴趣,肯定不想读。首先要从培养兴趣开始。 常带孩子上书店,选购他感兴趣的故事书、图画书,或给孩子借来有趣有益、适合他的阅读程度的好书。教师要常给孩子讲书上有趣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来讨论,要

谈得有声有色,慢慢使孩子领会到,读书是一件有莫大快乐的美事,是与听故事、看电视同样有趣的`享受。其次,在读语文书让的课文时,要让学生品读课文,读出感情,和作者产生共鸣,让书中的事物去感化学生,有读书的愿望,让学生明白读书的快乐。不仅要让孩子读各式各样情节生动的故事书,也要给他们新奇有趣的科学知识书,如《十万个为什么》、天体和动物趣闻等,并常常讨论,满足孩子的新奇感和求知欲。还要读一点学学做做、学学猜猜方面的书,让孩子把读书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既丰富了生活,又能让孩子懂得书能指导实践和操作。例如按书上讲的方法做实验、种庄稼、饲养小动物等,就会使孩子特别快乐。

第二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读归读,写归写,想归想,读书不拿笔现象十分普遍,没有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因此,语文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读思结合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预习。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故教师不仅要备好预习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如何做预习。给学生做好自学提纲,提纲要有灵活性,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具体做法首先,主要内容有:把本课中你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朗诵课文最少三遍,读熟课文;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自然段,课文各段落是按什么顺序串联起来的,即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给课文分段;在学

习中你懂得了什么,在学习中你没弄懂的问题是什么,写下来次日与同学交流交流。然后,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点评,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再对此次预习作业进行总结,对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在检查预习作业时应重点放在认真程度和习惯的养成上而不是正确率上;在预习作业的评价上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注意维持学生的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但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切忌急功近利。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一是认真作业,不认真还不如不写,专心做作业的习惯。很多小学生在作业时不太专心,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伴随其他活动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还会导致学习分心、错误百出。教育学生专心作业在家庭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极有必要;二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要学生独立思考思,完成作业,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三是做完检查的习惯,即做完作业之后及时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

的问题,及时改正错误,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四是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这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难易适度并且要及时检查督促,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的习惯。第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一是养成记预习笔记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会自己学习,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因此,要培养自学能力,就必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让学生经常处于积极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没有思维能力的人根本就谈不上具备自学能的思维状态之中,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财富。;二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划线,并定期检查批阅。三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大量的还是课外自学,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总之,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练,多看,用脑多想,用手多做,取得“习之功”。要得到“习之功”,就不能乱来一气,胡练一通,而要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训练既要严,也要有序,出得精巧,以精胜多,循序

渐进,还要求实,讲究实际效益。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化知为能,达到“不复需教,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学生的自学能力关系到学生的终身,教师一定不能虎头蛇尾,善始善终,不能让学生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