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方案

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上好第一堂课,紧紧抓住学生

如何在生物课堂<a href=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title="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绪论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课,上好绪论课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不拘泥于课本,另外列举大量的事例,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听说过“多利羊”吗?非典是怎么回事?人会患禽流感吗?“5.12”地震中尸首怎么辨别?转基因食品是怎么回事?等等。

2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时留住学生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最终失去听众。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2.1 巧用比喻化疑难。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

2.2 妙用诗词添兴趣。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

2.3 理论知识实际化。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等方面发挥: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

2.4 重点知识实验化。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如教师认为原理很简单,没有必要做实验,则错过了教育学生的极好机会。长期下去,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5 用比较法综合复习。

课本中有2个“基本”、3个“基础”、4种能源极易混淆,如何区分它们呢?我把它们找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学生一目了然。2个基本是: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基础是: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4种能源是:主要能源——糖类,储备能源——脂肪,直接能源——atp,最终能源——光能。3 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机智和俏皮。事实证明,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许多教师感到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枯燥、抽象。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

4 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并不等于不要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相反,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是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有意识地用正确的方法去体验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产生元认知体验;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有一定广度的知识,他们才能把自己的经验和学习客体进行广泛的比较和整合,然后产生新的体验;只有当学生具有准确的思维方式,他们才能发展思维的自我监控和调节,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学习结果转向认知过程;只有当学生具有熟练的基本技能,他们才能对学习内容进行综合运用。

5 培养创新个性,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高层次表现,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说要你当发明家,而且不可能在毕业时把学生个个培养成创造发明大家,因此,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作为着眼点。生物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贯穿于生物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对事物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富于想象,敢于挑战传统习惯,不怕冒险,具有创造动机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是融合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的,是体现在每个教学步骤和每项活动中的,教师应刻意去做的是将凝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发掘出来,展现开来,在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个性。

我在生物课堂上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以下几方面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①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创设疑问情景,强化动机,采取悬念激发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②鼓励质疑创新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挑战权威,提出创新观点。③催化迁移不断求新——教师不应该等待学生旧知识技能向新的迁移,或者任其自然。催化迁移才能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和新行为的形成。④发散思维提倡多变——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寻求变异,以达到扩展和深化的目的。⑤注重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重难点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也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遨游在生物学的知识海洋中。

《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