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方案

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摘要:日常教学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存在脱节的现象,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意识不强,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意识甚为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景:教师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讲课,学生却没有反应,或偷偷写其他学科的作业,或哈欠连连,或窃窃私语……总之,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究其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没有关注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改变教师的观念意识意识决定行动。

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首先在于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这是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意识的前提。如何转变、变成什么成为关键。要变教师的教学意识为课程意识。教学意识关注的是如何确立教学目标,而课程意识则更关注目标的合理性;教学意识注重把一项活动尽可能地做到最好,课程意识则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把一项活动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合理的;教学意识关注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课程意识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满堂讲授,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的观念要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设问,层层推进,引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二、改变教师教的方式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改变教师教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往往是单向传输,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独立性。要知道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活动。那么怎样通过教师教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呢?

(一)精心设计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否能被调动起来,关键在于课堂上问题的设计。首先,问题的设计要能让学生真正开启思维;其次,问题的设计还应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促使他们自主探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探险者的梦想”时,提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时具备哪些客观条件?”等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讨论,寻求问题的结论。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也“动”起来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选取与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学生在情感上易接受,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会发现:许多历史事件与我们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热点时事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将热点时事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既可以摆脱教材限制,又可以拓展课堂的教学内容,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改变学生“历史是过去的、没用的”的'思想,从而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如讲八年级下册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可以用“男子穿亲日t恤登泰山遭众爱国青年扒衣”的新闻图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日军侵华所犯下的罪行、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让学生感受日军的残暴血腥,认识到中国人民只有一致团结对外,才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这样不仅让学生回顾了所学知识,也使其从情感上理解了在抗战中中国-军民为什么不怕流血牺牲,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来抗击日军的侵略,也才能真切体会当时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意识的关键。

一般来讲,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分为接受式和发现式两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了接受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限制了学生学习的发展水平。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从根本上“动”起来,主动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具体安排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握了学习的自主权,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学是教和学的过程,它体现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而实现这个过程的场所就是课堂,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事实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也渴望表现自己,在参与中求得成功,得到满足,获得喜悦。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