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方案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和“心理自由”的情感,为其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诱发创新意识。

1、提倡教学民主,发挥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情感交流的气氛。当学生取得成绩时 ,及时给予表扬,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和激情。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上开展小竞赛、小操作、小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整理、概括等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形成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第三,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增强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勇气和毅力。

2、开展小组合作,创设创新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对每节课的重、难点和知识点都要展开小组讨论,让小组内每个人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直至达成共识。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把握学生思维的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作业采取自改、互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争议。让学生始终

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启迪学生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形成创新的氛围。

二、发展个性品质,培养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思考探索的心理环境,真正做到思学生所疑,想学生所想,以娴熟的教育技巧灵活自如地带领学生畅游在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构成的思考天地。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爱护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小组学习,组间辩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时 ,先让学生尝试操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看看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同学像课本那样沿圆柱的一条高线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而有个同学却争议说:“这样的方法不带有普遍性,我在圆柱的两底面圆周上各任取一点,沿着这两点作直线,展开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我热情表扬了这位同学不迷信书本,敢于创新的精神,他高兴极了,其他的同学也情绪高涨。这时,又有一位同学说:“老师,我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么什么样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呢?”学生顿时思维活跃,把学习活动又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最后,同学们又发现,不论展开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样教学,使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最大的弊端是教师讲授多,学生思维少;机械记忆多,智能开发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因此要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彻底改变将学生作为知识“容器”的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通过激趣、启思、猜想、设疑、解惑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组织模式,采用讨论式、座谈式、游戏式、质疑问难式等多种形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这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使每个学生真正置身其中,在与教师、同学的交往中做到经验共享,学会合作和发现自我。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广大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正确的启发、引导、不断探索,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之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创新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