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小学《混合运算》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校园2.6W

二、 混合运算

小学《混合运算》第二单元<a href=教学设计" title="小学《混合运算》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10 ~ 11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 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如: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需付多少钱?

3. 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瓶饮料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4. 尝试独立解决

(1) 提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几元?

(2) 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 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

b. 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应找回8元。

(3) 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 小结

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P11“试一试”

1. 第(1)、(2)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 第(2)题齐3学生板演并订正。

3. 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也可自己创设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四、总结: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二课时:除加、除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12 ~ 13 “花店买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 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2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3. 解决问题。

(1) 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 24÷8=3(元), 5-3=2(元) 答:(略)

b . 5 - 24÷8

=5-3

=2(元) 答:(略)

(2)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5-24÷8 表示上意思。

算式“5-24÷8”中的“24”表示8枝康乃馨(即1束)24元,“24÷8”表示1枝康乃馨多少元。所以“5-24÷8”表示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也可以表示1枝玫瑰花比1枝康乃馨贵多少元?

因此计算“5-24÷8”的时候,应先算24÷8=3,再算5-3=2,用脱式计算式:

5 - 24÷8

=5-3

=2(元) 答:(略)

(3) 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 尝试解决问题。

(1) 提问: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2) 让学生独立解答。

(3) 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 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 P13“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 P13“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14 ~ 16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

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重点难点:通过练习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熟练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板书: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 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练习。

2. 第2、3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明确问题,然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 第4题。

注意图中“5个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条信息。

4. 第5题

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 12÷6=2(元) 解法二: 3×6=18(元) 解法三: 12÷3=4(听)

3>2 18>12 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听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 答:每听便宜1元。

5. 第6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独立思考有什么规律,然后小组讨论,订正。

6. 第7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练习。

7. 第8题

先审题,指名说说错在哪里,再让学生改错。可指名板演。

 三、介绍“数学万花筒”中的内容

四、总结

第四课时: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17 “过河”

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 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7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 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 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略)

5.练习

(1)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2) 独立完成P17“做一做”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6-8×2 (6-8)×2

2.P18 “练习三”的第1题。

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