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资格证 > 教师资格

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押题试卷

1.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

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押题试卷

2.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也是一种形式的有意义学习。 ( )

3.不能再现的内容仍可以再认,说明再认所要求的可利用性阈限水平较低。 ( )

4.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级,只有低级需要完全得到满足后能产生更高级的需要。 ( )

5.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 )

6.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卢姆。 ( )

7.功能固着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之一。 ( )

B.品德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 )

9.焦虑总是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 )

10.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指狭义的。 ( )

 答案:

1.×【解析】强化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是撤销惩罚,并不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2.×【解析】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就是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只是一种记忆方式,而不属于意义学习。

3.√【解析】学习者把保持的意义提取出来,即为再现,也包括再认。影响可利用阈限的因素是再现法与再认法的要求不同,前者要求高阈限,后者要求低阈限;二是在许多内外因(情绪、态度、动机、竞争等)影响下,阈限值本身就有波动。

4.√【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高级需要才会出现。题干说法正确,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这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一个弊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会为了理想和价值观牺牲一切,就是对该观点最好的反驳。

5.√【解析】一般认为,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包括接受、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它是与学生的个性相关的,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特征等联系在一起。认知方式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没有高和低、好和差之分。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6.×【解析】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鲁纳。

7.√【解析】略。

8.√【解析】略。

9.×【解析】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可使学生处于一种适当的焦虑水平,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10.√【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