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2017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考点串讲:总论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和规律,以及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从而促使病人恢复健康,进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的科学。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考点串讲:总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考点串讲:总论

 我国法定传染病

小结:甲类传染病

1.鼠疫

2.霍乱

记忆:老鼠乱窜

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

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通过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对入侵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应称为
  A.健康携带者
  B.潜在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不典型病例

『正确答案』C

3.显性感染

又称临床型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且由于病原体本身和(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出现临床表现而发病。

全有:有症状;有体征;有辅助检查;有病原;有免疫

4.病原携带者

其发生于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之后,分别称为健康或恢复期携带者。

由于携带者持续排出病原体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不引起人们注意,成为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重要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一旦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才引起显性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潜伏性感染一般不排出病原体,因此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

潜伏—择机(免疫低时)发病;一般不传染别人

病原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两个因素

3.数量

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

4.变异性

病原体因遗传、外界因素如免疫力或药物而产生变异。

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无分别攻击

特异性免疫------精确制导攻击

1.非特异性免疫无分别攻击

包括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和体液因子。

(1)天然屏障作用:

外部屏障包括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内部屏障如血脑屏障及胎盘屏障等。

(2)吞噬作用: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3)体液因子:

包括补体、溶菌酶及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6、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2.特异性免疫 精确致导攻击

又称获得性免疫,是接触某种抗原后产生的仅针对此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对其他抗原无作用。

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按其表面抗原分为CD4和CD8两个主要亚群

T淋巴细胞

(2)体液免疫:

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使其致敏→浆细胞→与相应抗原结合的`抗体(免疫球蛋白)

→中和相应的病原体抗原及其毒性物质。

B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分为IgA、IgD、IgE、IgG及IgM5种

IgM出现最早,持续时间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可用于早期诊断

IgG则出现晚且持续时间长,故多用于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

IgA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的局部抗体

IgE主要作用于原虫和蠕虫。

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3个基本条件

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3个基本条件

1.传染源

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