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考点: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又称囊虫病,是猪带绦虫幼虫(即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各组织器官所致的疾病,为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人因吞食猪带绦虫卵而被感染。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考点:囊尾蚴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考点: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

  病原学

囊尾蚴病的'病原体为猪带绦虫的幼虫。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猪带绦虫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也是自体感染的传染源。囊尾蚴病为人畜共患病。

猪带绦虫患者

2.传播途径

异体途径

指患者因食入被粪便污染的含虫卵的食物,使虫卵经口感染进入人体。

自体感染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男性较多,农民亦较多。

临床表现

1.脑囊尾蚴病

2.眼囊尾蚴病

3.皮下肌肉囊尾蚴病

1.脑囊尾蚴病

(1)癫痫型:

最常见,以反复发作的各种类型的癫痫为特征,可为唯一首发症状。亦可表现为失神、幻视、幻嗅、精神运动性兴奋或局限性抽搐、感觉异常等。

(2)颅内压增高型:

较常见,以急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为特征。有明显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突发脑疝。

(3)脑膜脑炎型:以急性或亚急性脑膜刺激征为特点,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

(4)痴呆型:脑实质内常有密集的囊尾蚴包囊,表现为进行性加剧的精神异常及痴呆。

(5)脊髓型:极少见。表现为截瘫、感觉障碍及大小便潴留。

2.眼囊尾蚴病

寄生于玻璃体者,感觉眼前有黑点或黑影晃动,寄生于视网膜者,表现有视力低下、视网膜剥离及失明。

3.皮下肌肉囊尾蚴病

皮下有圆形或卵圆形结节,为坚韧实体,有弹性,与皮肤不粘连,不痛不痒,以躯干、头部最多,四肢亦常见,可分批出现,逐渐消失,囊尾蚴数少时可无症状,亦可仅局部有酸胀感。

活动好,不痛不痒

实验室检查

皮下结节病理活检找到囊尾蚴是最终确诊的依据(CT)或磁共振检查有诊断价值。

病理活检确诊

治疗

1.病原治疗

(1)阿苯达唑:15~20mg/(kg·d),分2次口服,10日为1疗程,间隔20日应重复治疗,一般需2~3疗程。为脑囊尾蚴病的首选药物。脑囊尾蚴病严重者应减少剂量。

(2)吡喹酮:

总量120~180mg/kg,分2~4日,每日3次口服。

皮下肌肉囊尾蚴病可首选此药,但脑囊尾蚴病时应慎用。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治疗猪带绦虫病患者。

2.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粪便污染食物、水及烹调用具。对生吃的蔬菜、水果及其他食物要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卫生宣教,养成良好的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