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职场

员工拿了年终奖就跳槽怎么办

职场1.93W

有很多的员工拿了年终奖就会想要跳槽,这时候老板们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推荐的员工拿了年终奖就跳槽的解决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员工拿了年终奖就跳槽怎么办

  员工拿了年终奖就跳槽的妙招

招数一:推迟发

虽然理论上来说,年终奖总归要在过年前发给大家,让大家荷包鼓鼓过个开心年。可是,为了防止员工拿了钱就“翻脸”,一些公司开始在次年四五月份发放员工的年终奖,理由冠冕堂皇:年末的销售款项要三个月后才能收回。

招数二:分散发

还有一些公司更加聪明,干脆把年终奖拆整为零,安排次年逐月发放。譬如一个员工的年终奖金为1万元,那么过年后的10个月内,每月工资卡上都会增加1000元。

招数三:变相发

有些公司干脆不发年终奖了,以旅游、培训等形式代替传统的年终奖,真正想辞职的人,不会为了能够出去玩一趟而在公司里挨到年底。况且,旅游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感情,又可以开拓大家的眼界,虽然没有发钱实在,却显得更加有意思。

  员工跳槽的对策

传统上,对于员工跳槽,企业会采取两种类型的应对策略:预防型和报复型。

第一种策略,经理们会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员工跳槽的动机。具体方法包括改进内部人力资源工作,比如增加工资和福利,加强内部沟通,制定升职计划等。其内在的逻辑就是,如果让工作环境尽可能地具有吸引力,员工寻求或接受外部工作岗位的倾向就会降低。

而采取报复型策略的企业,则用一些行动威胁或伤害跳槽的员工或者雇用他们的企业。例如,在用人合同中强加非竞争条款,对挖人的企业提起诉讼,或者对这些企业进行报复性挖人。其目的就是要让挖人的企业付出高额成本,并限制跳槽员工运用有价值的知识和关系,这样就降低了其他企业雇用他们的动因。

不管是预防型还是报复型的策略,其目的都是减少员工流失,前者是提高员工留下来而能得到的好处(比如更好的工作环境),后者是增加跳槽成本(尤其是打官司的威胁)。如此看来,这些行动主要考虑的是管理与员工流动相关的行政和人力资本成本。但是,这两种策略都没有认真考虑社会资本的作用。

其实还有一种应对策略,即关系型策略。它与传统策略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试图阻止员工流动,而是专注于利用员工流动所创造的潜在社会资本。

运用关系型策略的企业会采取积极的做法与跳槽员工保持良好关系。方法之一就是采用正式的同事会计划,已经采取这种方式的公司包括宝洁、第一资本(Capital One)、微软、毕马威、埃森哲(Accenture)、麦肯锡,以及壳牌。通过这样的'计划,企业赞助各种论坛(比如会议、社交聚会、在线社团)以鼓励前雇员相互之间以及与现雇员之间的互动。

在得到有效的实施之后,关系型策略可以为企业带来至少三方面的好处:一是加强与潜在客户的联系,二是增加人力资本的储备,三是树立企业的好名声。

正像前面讨论的 Cooley Godward LLP的例子所表明的,当前雇员在他们的新企业里担任了重要的决策角色时,他们可以变成客户开发的最好切入点。这种社会资本对于试图打入新市场的企业特别有用。

关系型策略还能增加利用非常规的人力资本来源的机会,从而减少与招聘有关的行政成本。人们辞去工作常常是为了寻求他们在当前公司里所没有的职业机会,或者是由于非工作的原因(例如配偶的工作地点变动,照顾孩子或者年迈的父母)而离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可能变得无关紧要,或者企业里可能出现了新的机会,对他又有了吸引力。

同前雇员保持联系使得公司能更容易把这些人招回来。德勤估计,雇用前雇员每年为它节省了 380万美元的猎头费。

最后,关系型策略能有效地树立企业的好名声。例如一家律师行在进行招聘面试时,会向应聘者提供它的同事会名单,并鼓励他们联络自己的前雇员,以增加对企业的了解。

  跳槽的知识

鸟为食亡,人不可为钱死

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跳槽是因为钱,一个高于目前工作薪水的工作等着你,我想很多人都会心动。但如果不是为生计所迫,我们并不建议你为了钱而跳槽。比起薪资,职业的发展、自身能力的提升和稳定的生活状态都更加重要。不论是否是在职场,我们的生活中总是遵循着一条基本的准则,那就是等价交换。你所获得的薪资往往是你能力的体现。如果在能力没有进步的情况下,只是通过跳槽来获得薪水的提高,这背后往往会有隐情。如果错过职业发展作为代价而去换取一点工资的提升,是绝对不值的。

切不可频繁跳槽

频繁跳槽直接的负面作用就是简历,你的简历上几乎看不到任何累积,那么也可以看出你对公司的忠诚度也不高。如果不是因为职业发展,或是学习更多的企业文化以图创业的话,频繁跳槽绝对会影响你将来的发展。

知己知彼很重要

有不少人在跳槽之前没有做好十足的准备,甚至都不了解新职位的信息。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你需要知道新公司的基本信息,前途如何,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运用这一点时忙也要注意了解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不能听信一家之言,至少有三方以上的说法一致才可以接受。

跨行跨职业风险大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缺乏职业规划的观念,甚至有很多人大学的专业都是父母老师要求的,结果一到毕业工作时,发现自己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每日闷闷不乐,更不用说日复一日地工作了。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跳槽到其他行业和职业去。且不说目标是否正确,这种跳槽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换行不换职,换职不换行,在一般情况下才能更有把握实现职业发展的顺利转换,才不会使自己总处于“危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