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语文阅读教学和如何提高学生阅读技能

校园2.59W
  语文阅读教学和如何提高学生阅读技能1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语文阅读教学和如何提高学生阅读技能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读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教读带动自读,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一方面,通过教读,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给教师以信息反馈,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2.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①朗读。

它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准确的朗读、流畅的朗读和有表情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朗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言的含义和体味课文的精妙所在,进而提高鉴赏能力。

②默读和速读。

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默读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速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阅读速度快而正确,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速读可以节省时间,加快理解,增强识记,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默读与速读,都要有专题训练,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③复述和背诵。

复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主要是通过复述和背诵训练而实现的。反复诵读与深入理解相结合,能使背诵获得最佳效果。

④精读和评析。

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做读书笔记等。

②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预习、自学的过程中,运用工具书可以迅速解决随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中学生应养成随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③阅读卫生习惯。

阅读卫生习惯要求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卫生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光线、位置、姿势,如不在直射或暗弱光线下看书;不要躺着、走着或在晃动的车子上看书;坐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等。

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读为主,以学生的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思想,坚决克服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教学不阅读,尤其是不让学生阅读的弊端。

  语文阅读教学和如何提高学生阅读技能2

一、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1.积极培养对话意识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基础,对话过程本质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那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灵活的教法,都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与仿效。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读乐说,才能产生对话的意识与渴望。

2.巧妙创设对话情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1)再现课文情境。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与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我们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军需处长,使人物的姿态、形象渐渐地鲜活起来,让学生对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镇定”,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安详”,对工作竭尽全力;他“不朽”,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2)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巧妙的设问,是一支点燃学生的火把。如教学《永生的眼睛》一课,教学伊始,老师便让学生看题目,想问题。学生抓住课题纷纷质疑:眼睛为什么可以永生?这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有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教学《太阳》一课,教师讲了某人的亲身经历:小时候从报纸上得知苏联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于是,立志长大了要登上太阳。这时,学生哄堂大笑,教师趁机问学生为什么笑,再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入地了解太阳的特点。

(3)创设活动情境。于永正老师是把表演引进阅读教学的高手,高就高在他组织的课堂表演,不是简单的检查汇报学习的结果,而是一场师、生同文本之间的对话。像“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方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3.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我们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的差异、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活动的千差万别,便有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整体性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面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而且又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感悟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阅读教学

中要注重整体感悟,遵循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认知途径,以避免孤立分析,支解语言。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朋友”这个话题,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一个情感基调。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想一想课文围绕“朋友”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阮恒犹豫、害怕、紧张、痛苦的心理,了解到阮恒认为献血会死去,但为了友情还坚持献血的心理世界和情感历程。

我们提倡整体读书法是在贯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以领会其要旨。这种思考,当然也包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少做一些“碎尸万段”式的条分缕析。二、立足文本,优化朗读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是一种读出声音的阅读方式,就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既是目标,也是重要的手段。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