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生活经验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效果

近两个月的“国培计划”远程项目的培训,使原本繁重的工作更让人忙碌,但却也让我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课程,使我受益匪浅。参加“国培”培训之后,我认真学习了相关课程,并积极参加班级论坛的讨论,期间参加了镇数学优质课比赛和在本校听了几位老师的课。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效果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问题能激发思维,引导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值得探索的问题场景,为学生的质疑、探究、应用提供帮助,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者。

1提问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活动中,兴趣可以给人以巨大的动力;有了兴趣,就能体验到愉快和满足,即使付出很大体力或长时间工作也不会觉得疲劳。

中南小学的黄老师在教学《认识整万数》时,提出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我们镇清水河上新建了跨江大桥,你们到过吗?想不想领略一下跨江大桥的风采呢?”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清水河是我们家乡的著名景区,跨江大桥是什么样子呢?学生们怀着激动又迫不及待的心情观赏起景区的美丽风景,点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在快乐、兴奋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整万数的认识和研究中。

2.提问要留给学生恰当的探索空间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展开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空间又要有一定的指向,这是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的。也就是说,问题首先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在《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中,问

题“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大家观察课本中的四个比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一方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个问题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或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解决。另一方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问题直指“两个内项”、“两个外项”的规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直奔“主题”,产生思维碰撞,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从而确保有效教学时间的利用率。

3.提问要能激发学生思考欲望

我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

引入新课后,(1)谈话: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是如何把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的? (学生回答后媒体演示,板书:转化)

引发思考:那么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呢?

(2)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分组合作把圆柱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并提出以下问题。(课件显示)

① 圆柱通过切割、拼合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 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的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③ 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④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如何表示?

谈话时提出的“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实际是渗透并启发学生运用数学学习上一种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学新知的学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将新知转化为学习过的内容。如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等。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积极开动脑筋寻求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点,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第二层次的4个小问题,更是环环相扣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在问题情境中一步一步进入到思维的高-潮,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同时也渗透了以直代曲的观点,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4.提问要兼顾全体学生

公开课中,你常常看到教师提了问题后,指名回答的学生都是对答如流,为什么正确率这么高呢?我曾经做过调查,在听了某老师的课后,问了那个班的学生,回答问题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学生?“都是尖子生。”有的是本班学生,有的在借班上课时,竟然从几个班抽调优生到自己的课堂上来助阵,回答问题。笔者就在想,这样的课堂提问怎么能做到“面向全体”呢?提的问题应做到兼顾优生和差生,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5.提问要适合时机

课堂上的问题可以很多,但出现或提出的层次需要看具体情况,并不是所有的问题一下子全部出示。让学生有个思维的层次感。适当的时候才提适当的'问题。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效果》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