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方案

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经过体育教学来培养的,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而体育教学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终身受益的重要内容。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教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锻炼的习惯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是民族素质的保证,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育教学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终身受益的重要内容。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总是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追求、尝试和体验。所以兴趣是推动人们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它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为了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促进他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以致形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体、增智、育德和培养人的能力、意志力、提高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是众所周知的。随着“新课标”的出现,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体育已全面进入人的生活领域,学生对体育的价值也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加上体育具有竞赛,健身、健美等特点,这些在不断的引起他们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锻炼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体育锻炼的过程。过去我们为了提高体育达标率,在体育课上总把要求达标的的项目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不注意学生是否喜欢感兴趣,而一惯的要求他们进行练习。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比如,说起长跑,很多人都会头疼、叫苦,根本谈不上对它有什么兴趣和习惯了。如果硬让他们跑,只会让他们对长跑越来越害怕,越怕越不想跑,越不想跑就越会想办法逃避或偷懒。可是我发现,到踢足球的时候,就没有这种情况了。同学们普遍喜欢踢足球,刚才还在叫苦,叫累的他们,一到足球场上就一个个生龙活虎,什么事都忘了。于是我就经常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踢足球比赛、男女生对抗赛等活动。而且告诉他们,耐力素质是踢好足球的基本保证,如果你想踢好足球并且赢得胜利,那么平时的耐久跑练习就应该好好对待,并且要认真练习,这对你踢好足球绝对有好处。结果,在平时进行长跑教学中学生就能较自觉练习了,学生的耐力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

教师在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上和教学内容上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的新颖多变,会使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挺身式跳远”过程中,我从正面去引导学生“什么叫挺身式?”“应如何跳?”有些学生领悟性比较高,接受能力好,掌握动作技能快,越练越有劲。而那些领悟能力差的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慢,怕跳不好,被同学笑,怕老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分组教学,让学生互相帮助进行练习,然后,利用在课上进行分组比赛,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参赛。这样学生为了能更快地掌握动作技能,就经常在课后自觉积极地练习,从而达到持以之久、自觉进行锻炼的目的。

体育锻炼习惯属于积极习惯,它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它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逐渐养成的,但有时人们总会受到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体育锻炼身体热爱和由此产生的深刻认识将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创造条件锻炼,重新体验成功的乐趣,并使这种锻炼行为贯穿于一生,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养成相对稳定不变的锻炼行为。

《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