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生活经验

提高常态课课堂教学效果的五点做法

在备、上、布、批以及课外辅导等几个教育环节中,课堂教学过程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体现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但现在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他们对于公开、评比、示范等课的课堂教学很重视,如导语的引入、活动安排、板书构思、教学流程、教后反思等设计,都十分到位、清晰,但是,对于常态课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做到,由此,打造“主动·有效”的常态课课堂教学,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现谈五点具体做法。

提高常态课课堂教学效果的五点做法

1、熟知教学内容,巧妙引入导语:导语,俗称开场白,是一节课的开端。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主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就需要教师设计好“主动·有效”的导语,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好“主动·有效”的导语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假借:(1)经验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素材出发,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提问、讲解等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十分自然地导入新课教学;

(2)直观材料导入,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片或者听一段录音、看一段录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直观材料的感知中,创设所研究的课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3)人物导入,很多资料史记载了人类激动人心的故事,这是一笔对知识学习、方法训练以及激励人格都相当有用而丰富的重要的教育资源,运用得当对教育学生成才会有相当大的价值,而这本身就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当然,我们教师还应具体根据学习的内容分析,灵活性来引入导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2、强调-教学艺术,有序安排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对于“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总体安排教学活动呢?本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统筹安排,注意整体性。我们要从整体优化的原则出发,从整体性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入手,对课始、课中、课尾等几个组成部分统筹照顾,特别的课中的教学活动安排,应当有序有节,“主动·有效”进行,既要学生有目的活动,又要在活动基础上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优化组合;(2)脉络清楚,体现层次性。安排课堂教学,除了注意整体性以外,还要注意层次性。一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中间如何安排活动,课前都要有个周密的计划,一环扣一环,既不能把一个形式用到底,也不能杂乱无章;(3)动静结合,注重活泼性。一节好的且“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态势,既要有动,又要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谓“动”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要敞开思路,广开言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即将课堂还给学生。所谓“静”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让学生冷静地动脑思考问题;(4)讲究艺术,注意审美性。艺术,是“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而讲究艺术,就不能不注意课堂教学的审美性。教师借助自己的灵魂与智慧学识,用语言或用音响或用色彩或用造型,来创造艺术形象。

总之,通过有序活动安排,促进受教育者积极学习,使之感到学习愉悦性,在熏陶渐染中,使受教育者认识人生。

3、发挥黑板功能,突出板书效果:黑板是各个学科共同使用的工具,板书是普遍采用的手段。在“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字、符号、图表、图解等形式,把教学重点、难点或关键性的知识写到黑板上。板书在教学中是否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设计和应用时是否恰当、合理。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几点:(1)目的鲜明,条理清晰:一堂课,由于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学目的与要求不同,板书的内容与形式也就随着有所不同,当然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条理性,板书要反映教材的本来面目,揭示内在的逻辑联系;(2)针对明

确,概括高度:板书应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和不同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科制宜,因课制宜,同时板书要求要言不烦,言简意赅,对教材的内容概括得全面、正确、精当、有文采;(3)计划周密,灵活适当: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认真设计,通过某种板书设计达到其项教学目的,在什么时机进行板书效果最佳,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发现板书设计有不妥之处,应及时修改,通过填、比、改、仿、创等各种途径,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板书,从中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创造能力;(4)必要美感,设计板书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性劳动,它除了要钻研、驾驭全课内容外,还要懂得美学知识,充分利用板书艺术的审美价值,如布局、形式、色彩、书写以及点点圈圈,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觉,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总之,板书能简练地、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

4、把握教学主流,合理穿插内容: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上课过程中,决不能把学科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做法大致有如下几点:(1)穿插新知识,教师在重新备教案时,有必要对原有的教案穿插一些必要的、合理的新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2)依情况穿插,对于所要穿插的内容,应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穿插不同目标要求的内容,不能“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3)穿插内容生动,在备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生动有趣、栩栩如生的'例子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既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又不会使学生过度劳累;(4)穿插难度适切,对于一般难度的知识点,要相信学生可以自学,只需要在课堂上适当点拨或让学生自己讲解规律即可穿插进入。

总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掌握合理内容穿插,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否则过度饱和的课堂只会让学生觉得厌倦,让教师觉得疲劳,反而事倍功半。

5、总结教学过程,注重教后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一般性回顾或重复,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本人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具体进行反思:(1)探究性反思,课堂教学过程的进行探究,以便在下一节课做出更好理想,更有效的教学决定,加深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求得自我发展的目的;(2)成败性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必须注重的反思行为,教师在教学后的应当对每节课作出成败性反思,教师静下心来,想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思考教学成败及原因,以利下一节更好实施教学;(3)理念性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反思一下是否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4)其他需要的反思,还如师生交往与对话是否平等,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感及敏锐的想象力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反思,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教师才能在反思中逐步获得教学经验。

如果教师的反思要抓住问题本质有关的重要细节和因素,深入的探究平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学过程,才能提升教学水平。

总之,我们教师在常态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上五点,那么常态课的课堂教学就能获得较高质量,一堂“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就轻松地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