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2015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综合知识》模拟卷(14)

参考答案

2015中级质量工程师考试《综合知识》模拟卷(14)

1.B解析:固有特性: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赋予特性: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不同产品的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不同,某种产品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

2.B解析:验证所指"客观证据"是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证据,所以是产品质量检验记录。

3.B解析:质量保证的概念,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4.D解析:闭环处理式检验站的特点,就是对一次检测后拒收的产品,要进行认真的原因分析,查出不合格的原因,这种分析不仅决定是否可进行返修处理,而且要分析标准的合理性,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反馈到加工中去,防止重新出现已出现过的不合格。

5.D解析:方针目标管理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来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对企业实行系统管理。这就要求,在实施目标管理的全过程中,要牢牢抓住系统管理和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两条主线。

6.A解析:用"预防、鉴定和故障"作为科目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PAF模式。 7.c解析:质量检验程序文件由质量检验部门起草。

8.D解析:组织的活动有三种:作业活动、战术活动和战略计划活动。作业层信息系统的特点:重复性、可预见性、历史性、详细性、来源内部化、形式结构化和高精确度。

9.C解析:标准可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性质,对应称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10.B解析: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一过程方法的解释。

11.D分析: "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和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12.A分析:计划是确立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组织是确定组织机构,分配人力资源;领导是激励并管理员工,组建团队;控制是评估执行情况,控制组织资源。

13.A分析:IS0 10015是质量管理培训指南;IS0 10014是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IS0 14001是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0 10017是统计技术指南。

14 C分析:内外审纠正措施费用计入内部故障成本。

15.B分析:通用化是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通用化是以互换性为前提的,通用化的实施应从产品开发设计时开始,这是通用化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通用化设计通常有三种情况:(1)系列开发的通用化设计;(2)单独开发某一产品时,尽量采用已有的通用件;(3)老产品改造时,尽可能通用。

16.C分析:企业方针目标是由总方针、目标和措施构成的有机整体。企业制定的方针目标应包括总方针、目标和措施三个方面,并使其有机统一起来。方针目标展开是指把方针、目标、措施逐层进行分解、加以细化、具体落实。

17.B分析: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在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时,国家鼓励企业在不违反相应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充分反映市场 顾客和消费者要求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18.c分析:当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对生产工艺有很强的依赖性时。特别是其关键、特殊过程,企业有必要对供应商进行过程审核。

19,A分析:需求是指对有能力接受并愿意接受的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当具有接受能力时,欲望便转化成需求。期望是指对接受(获得)某个具体产品所有的希望(预期达到的)。顾客需求或期望反映了顾客要求,即决定了认知质量。

20 8分析:理所当然质量,当其特性不充足(不满足顾客要求)时,顾客很不满意;当其特性充足(满足顾客要求)时,无所谓满:意不满意,顾客充其量是满意。一元(线性)质量,当其特性不充足时,顾客不满意,充足时,顾客就满意。越不充足,越不满意,越充足越满意。魅力质量,当其特性不充足时,无关紧要顾客无所谓,当其特性充足时,顾客就十分满意。

21.A解析:当质量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或其他管理体系一起接受审核时,这种情况称之为 "结合审核"。

22.B解析:验证是指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它是一种管理性的检查活动。

23.c解析:化学检验包括化学分析(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探伤分析属物理检验法。

24.A解析: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样品或试样(件)损坏、变质、污染,无法得出正确的检测数据时检测失效,应改用备用样品或者重新抽取样品重新进行检测。以后者的检测数据为准,不得将前后二者的检测数据拼凑在一起。

25.C解析:由设计、技术部门编制质量特性分析表可供检验人员及其他与产品实现过程有关人员(如作业管理人员等)参考和使用,并作为编制检验规程(检验指导书)的依据之一,可用来指导检验技术活动。

26.D解析:返工返修后不管是否合格都需要重新进行检验,以确定产品的质量状况。

27.c解析:纠正措施是生产组织为消除产品不合格发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只要措施正确、有效,就可以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

28.B解析: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29.D解析:sl基本单位共7个,它们是构成sl的基础。分别是:长度单位(米)m、电流单位(安培)A、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cd、物质的量(摩尔)mol、质量单位(千克[从斤])kg、时间单位(秒)S、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30.A解析:通常认为,首次检定费应计入安装成本,而周期检定费应计人维护成本。

31,ACD解析:WT0/TBT协议通报制度规定:当各成员在制定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时,有下述两种情况必须进行通报--相应的国际标准不存在,或与相应的国际标准不一致;--对其他成员贸易有重大影响。

解析:企业在分析供应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于l类和Ⅱ类供应商,如果认为有必要,可以对其做进一步的审核,了解供应商的优点和缺点,作为供应商选择和确定哪些供应商可以优先成为供应商和战略伙伴的依据。新入选的供应商,对提供重要零部件、大批量供货或有可能成为供应商的主要供应商进行审核;对现有的供应商,主要是对批量提供产品的供应商或质量有问题的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价审核。

解析:产品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的功能性审核、产品的外观审核和产品的包装审核等。

解析: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契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j(1)产品技术信息;(2)质量协议;(3)基本供货协议;(4)技术协议。 ’

解析:与产品有关的指标:特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美学性。

解析:顾客关系管理应用支持顾客关系生命周期中相应的业务过程:(1)营销;(2)销售;(3)电子贸易;(4)服务。

解析:2000版IS09000族标准通用性强,结构精简,强调顾客第一,突出质量改进。

解析:删减的内容仅限于标准的第7章"产品实现"的范围。

解析:对组织而言,质量管理体系是客观存在的,质量体系是唯一的,质量手册也具唯一性。标准要求对下列六项活动,组织要有形成文件的程序:(1)文件控制;(2)记录控制;(3)内部审核;(4)不合格品的控制;(5)纠正措施;(6)预防措施。

解析:文件控制包括对外来文件的控制,应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解析:资源至少应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解析:一般情况下,根据产品实现策划的安排,所规定的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安排都已圆满完成后,产品才能放行和交付使用。除非:(1)有关授权人批准;(2)适用时顾客批准。

解析:用网络图、流程图或文字,科学而合理的描述这些过程或子过程的逻辑顺序、接口和相互关系。

解析: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解析:审核结论以审核发现为基础,与审核目的有关,是由审核组确定的审核结果。不一定是最终的审核结果。

解析:第一方审核,亦称内部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出于管理评审或其他内部目的,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解析: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解析: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i(1)鉴别功能;(2)"把关"功能;(3)预防功能;(4)报告功能。

解析:质量检验的步骤:(1)检验的准备;(2)获取检测的样品;(3)测量或试验;(4)记录;(5)比较和判定;(6)确认和处置。

解析:监视是对某项事物按规定要求给予应有的观察、注视、检查和验证。有些产品在形成过程中,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来确认,或产品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其产品特性取决于过程参数。而停止作业过程来进行检测调整参数是十分困难、代价很大或者是不可能的,对这些过程,往往通过必要地监视手段,确保过程稳定,实现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目的。

分析:由产品设计、工艺、检验人员、作业管理人员、过程作业(操作)人员一起联合评审流程图方案的合理眭、适用性、经济性,提出改进意见,进行修改。流程图最后经生产组织的技术领导人或质量的最高管理者(如总工程师、质量保证经理)或授权人员批准。

分析:检测之前,应检查样品或试样(件)的技术状态是否完好,检测用仪器设备的功能和准确度是否符合要求、使用状态是否符合检定和校准状态,环境技术条件是否满足检测的技术要求,样品、仪器设备及环境状态的检查结果应如实记录。操作人员资质符合要求。

分析:产品验证的主要内容:(1)查验提供的质量凭证;(2)确认检验依据的技术文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查验检验凭证的有效性和检验数据的完整性,产品数量、编号和实物的一致性,确认签章手续是否完备;(4)产品复核检验。

分析:相除的单位符号间用斜线或采用负指数。

分析: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测量结果应在给定的区间内一致。也就是说,测量结果应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与测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法制性是指计量必需的法制保障方面的特性。

分析:检验是对使用中测量仪器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其内容包括检查测量仪器的检定标记或检定证书是否有效、保护标记是否损坏、检定后测量仪器是否遭到明显改动,以及其误差是否超过使用中最大允许误差等。

分析:稳定性通常是指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通常用以下两种方式定量地表征:(1)计量特性变化某个规定的量所经历的时间;(2)计量特性经过规定的时间所发生的变化量。

分析:准确度的值无法准确地给出。我们可以说准确度高低、准确度等级或准确度符合 XX标准等,而不宜将准确度与数字直接相连。

分析:测量过程中有许多引起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它们可能来自以下十个方面:(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2)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4)对被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5)对模拟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6)测量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别力不够;(7)赋予测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的值不准;(8)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他参量不准;(9)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性和假定性;(10)在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

分析:选用测量仪器应从技术性和经济性出发,使其计量特性(如最大允许误差、稳定性、测量范围、灵敏度、分辨力等)适当地满足预定的要求,既要够用,又不过高。在选择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时,通常应为测量对象所要求误差的l/3~1/5,在选择测量仪器的测量范围时,应使其上限与被测量值相差不大而又能覆盖全部量值。在选择灵敏度时,应注意灵敏度过低会影响测量准确度,过高又难于及时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直接领导下层的数量。管理层次是最高管理者到具体执行人员之间的不同管理层次。在管理幅度给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的大小成正比,即组织规模越大,成员人数越多,管理层次就越多。

解析:作为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方针目标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系统管理;(2)强调重点管理,不代替日常管理,只是重点抓好对企业和部门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点目标、重点措施或事项;(3)注重措施管理。要切实将目标展开到能采取措施为止,对具体措施实施管理;(4)注重自我管理,它要求发动广大职工参与方针目标管理的全过程,而不是仅靠少数人的努力。

解析:质量经济性管理程序中,从组织的角度识别和评审过程主要包括识别过程活动,明确所有过程的控制手段和资源。

解析:信息传递是指在信息系统中将信息按照规定的方式和途径,经过一定的载体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过程。信息传递大体由三部分组成:信源-信道-信宿。信道是传递的通道;信宿是传递的终点,一般指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部门。

解析: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1年发布了<《ISO 10015质量管理--培训指南》国际标准,该标准作为IS0 9000族标准的组成部分,为质量培i)ll系统的开发、实施、保持、改进提供了详细的指南。根据该标准,组织选择、实施培训一般包括四个阶段的活动: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效果。

解析:国家标准的制定对象包括八个方面的技术要求:(1)互换配合,通用技术语言要求; (2)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3)基本原料、燃料、材料的技术要求;(4)通用 基础件的技术要求;(5)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6)通用的管理技术要求;(7)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 要求;(8)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的技术要求。

解析:《产品质量法》规定了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主要有三方面:~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对于产品质量规定必须满足的条件。二是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作为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以及确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三是产品缺陷。

解析: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强调在合作的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共同分享信息,通过合作和协商协调相互的行为,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这种关系模式有以下特征:(1)制造商对供应商给予技术支持,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2)供应商参与制造商的新产品的早期开发;(3)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4)长期稳定的紧密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5)较多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6)主动地寻求优秀的供应商。

解析:企业要在综合分析零部件的重要性、成本、市场供应情况、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和可靠程度,以及与供应商的关系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供应商的数量。一般来说,对于同一种外购产品企业可以保持2~3个供应商,对于经营稳健、供应能力强、信誉好、关系密切韵供应商可以只保留一家。 解析:感知价值体现了顾客在综合产品或服务质量和价格以后对其所获利益的主观感受。在一定的质量下,价格越低,顾客的感知价值越高。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71. B

72. B

73.D

74.C

79.A 80.A 81.A 82. C 83. C

81~83题解析:国家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经认证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企业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解析:国家参照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申请产品质量认证。经认证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准许企业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使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F解析: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胃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86.B解析:对产品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性能通过试验取得资料。如汽车的行驶速度、载重量、油耗量(或油耗率);机车的牵引功率、速度、油耗量、制动力和距离、运行平稳性和稳定性等。

解析:结构力学试验一般用于承受动、静载荷的产品,进行机械力学性能试验。试验时,往往加载到规定的载荷法加载时间或直至结构破坏以测定其内部应力和结构的强度,验证产品设计及参数计算的正确性。

解析:负载试验:按照试验规范所规定的试验方法,在加载条件下测试、评定产品的各项性能参数;检查各运动部分的可靠性、安全性;检查控制、驱动、冷却、测量各系统的工作状况。

89.D分析:质量手册是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质量手册的内容至少应包括:(1)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非适用情况的说明及对其判断的理由;(2)为质量管理体系所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这些程序的引用;(3)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分析:文件是指信息及其承载媒体。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分析:内审员可来自组织内部、也可以是组织外部有资格的人员,为保持独立性,内审员不可审核自己的工作。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的建议不是内审员职责。

分析:内审要形成文件化程序,制定计划,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内审结论是基于可获得的信息作出的。

93.B分析:IS0 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作为合同或认证的依据。

分析:管理评审过程的输入应包括以下信息:(1)审核结果;(2)顾客反馈;(3)过程的业绩和产晶的符合性;(4)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5)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6)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7)改进的建议。

95.B分析:企业按照供应商提供零部件对产品影响的重要程度分l,Ⅱ,Ⅲ三类。

96.B分析:IS0/TSl6949:2002《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零件组织应用GB/Tl9001--2000的特别要求》规定了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分析:在评价供应商业绩时,不仅要重视产品质量指标和服务质量指标,而且应把满足企业订货的情况、及时交付产品的情况等物流质量指标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

98.A分析:不合格评分法:根据供应商提供不合格品对企业产成品的影响程度定期进行不合格分级评定。例如某公司规定致命不合格的分值为5分,严重不合格的分值为3分,轻微不合格的分值为1分。质量工程师定期对供应商的不合格总分进行统计,据此对供应商进行等级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及时通知供应商。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节省人力,但评价指标偏少,无法反映供应商的综合业绩水平,因而适合于提供简单、量大、价值低的零部件的供应商业绩评定。

99.B分析:对于I类供应商,其业绩至少要达到B级。

100.D分析:按照供应商定点个数为3时的管理对策示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