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数的比较教案

校园2.16W

教学目标:

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数的比较教案

1、通过熟悉的事情,经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等描述数据的过程。

2、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等的含义,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判断和选择合适的数据。

3、在用语言描述数据、选择数据的过程中,培养数感,发展数学思维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教师提出在海边见过哪些平时见不到的东西的问题,在学生对海边事物的描述中,引出丫丫家在海边的情景图。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出图中他们一家人在干什么和三个人捡贝壳的数学信息。

2、教师重复情境图中的故事和数学信息,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他们捡贝壳的多少情况。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认识多得多、多一些。

(1)教师以爸爸的身份提出都用一个“多”字不合适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讨论:怎样说才能区分爸爸、妈妈比丫丫多的程度呢?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为了区别爸爸和妈妈捡的贝壳比丫丫多的程度,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来描述。

(2)教师写出下面两组数:

48和45

30和16

让学生用多得多、多一些来说明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4、认识少得多、少一些。

(1)在学生会用“多得多”、“多一些” 描述多少的基础上,直接提出用“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

(2)出示下面两组数,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

52和32

21和27

三、尝试应用

1、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观察、了解图中的信息。

2、提出判断红红和聪聪有多少硬币的要求,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只要说的合理,就给以肯定。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图意,找出数学信息,然后用语言描述各种鹿的多少关系。最后用符号表示出3个数的大小。

2、练一练第2题。学生弄懂题意后,自己试做,全班交流。

五、数学游戏

先由教师出数,学生试猜,试猜过程中对学生猜数的策略和技巧给予指导。

然后同桌换角色任意出数去猜,要求猜数的同学说出猜数时的想法。

大部分学生喜欢大海,向往大海,由大海边有哪些有趣的事物开始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自然引出本课的活动内容。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既是已有知识的应用,又是对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更为下面的活动提供课程资源。

多得多、多一些等这些词语成人生活中经常用到,但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感受多是模糊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多说多议,使学生初步了解“多得多”、“多一些”、的含义,进而达到会用语言描述的目的。

及时进行尝试、巩固性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得多、多一些的含义,并学会应用。

学生在理解、会用“多得多”、“多一些” 描述多少的背景下,让学生直接用“少得多”、“少一些”描述数据的大小,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及时进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观察、了解图中的信息,为下面的判断活动做准备。

用语言描述各种鹿的多少关系,进一步了解“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的含义。

在了解用语言描述数之间相差程度后,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判断和选择合适的数据,培养学生的理解、判断、识别能力。

猜数游戏对学生既有吸引力,又有很强的挑战性。通过游戏,在玩的过程中练习用语言描述数之间相差多少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师:同学们,谁去过海边或在电影、电视上见过?在海边有哪些我们平时见不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见过的东西。

●沙滩,一大片沙滩……

●海水,好多好多的海水,一眼望不到边。

●贝壳,海水冲上来的贝壳。

●小螃蟹,在海边经常可以见到小螃蟹。

……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海边有趣的事物。我们教材上有一幅丫丫一家三口人早上在海边玩的图片,大家一起看一看丫丫一家在海边干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事物。

生:丫丫一家在海边捡贝壳。

生:爸爸捡了50个贝壳。

生:妈妈捡了22个贝壳。

生:红红捡了18个贝壳。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做简单板书:

爸爸:50个

妈妈:22个

红红:18个

师:观察的很认真。在一个海滨的早晨,丫丫一家三人口到海边玩,他们都捡了一些贝壳。爸爸捡了50个,妈妈捡了22个,红红捡了18个。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他们捡贝壳多少的情况?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做简单板书。

(1)爸爸捡的最多,丫丫捡的最少,妈妈捡的在他俩之间。

板书:爸爸 妈妈 丫丫

(2)爸爸捡了50个,比丫丫捡的多。

板书:爸爸比丫丫多。

(3)妈妈捡了22个,也比丫丫捡的多。

板书:妈妈比丫丫多。

第(3)种说法如果出现不了,教师可启发:妈妈和丫丫比一比?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对。但是,丫丫的爸爸有点意见:我捡了50个,比丫丫捡的多多了,说比丫丫捡的多。她妈妈捡了22个,才比丫丫多几个,也说比丫丫捡的多。这不太合适吧?我觉得丫丫爸爸的意见有道理,你们认为呢?

学生可讨论一下,形成共识。

师:那怎样说才能区分爸爸、妈妈比丫丫多的'程度呢?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说明。如:

生:爸爸比丫丫捡的多很多。

师:我们可以说爸爸比丫丫捡的多得多。

生:妈妈比丫丫捡的多一点。

师:我们可以说妈妈比丫丫捡的多一些。

结合交流,教师板书出:

爸爸比丫丫多得多。

妈妈比丫丫多一些。

师:以后生活和学习中,用语言说明两个数的大小的时候,如果两个数相差比较多,我们就用多得多,如果两个数差得比较少,我们就用多一些。

师:看下面两组数,你能用多得多、多一些分别说明两个数的大小吗?

生:48比45多一些。

生:30比16多得多。

如果出现不同意见,让学生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已经会说妈妈捡的贝壳比丫丫捡的多一些。爸爸捡的贝壳比丫丫捡的多得多。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用少一些、少得多来说明他们捡贝壳的情况。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教师进行启发性提问。如:

生:丫丫捡的贝壳比妈妈捡的少一些。

师: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妈妈捡的贝壳比丫丫多一些,当然丫丫捡的贝壳就比妈妈少一些了。

……

师:看这两组数,请你用不同的词语说明它们的大小关系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数的关系。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亮亮、红红、聪聪他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比硬币的多少。

师: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生:亮亮说他有58枚硬币。

生:红红说她的硬币比亮亮的少一些。

生:聪聪说他的硬币比亮亮的少得多。

师:你能根据亮亮、红红和聪聪的叙述,看一看、想一想,红红和聪聪的硬币可能有多少?

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合理,教师就给予肯定。如:

生:我猜红红有52个。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生:红红说比亮亮少一些,就不会差得太多,我又看看她面前的硬币,也差不多有52个。

师:说得不错。红红可能有52个。谁还有其它意见?说一说。

师:同学们看这幅图,图中有什么?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图中有长颈鹿、梅花鹿、驯鹿。

生:长颈鹿有18只,梅花鹿有60只,驯鹿有51只。

师:说一说这三种鹿之间的多少关系?

学生可能会两两比较,也可能会三者之间比较。

●长颈鹿比梅花鹿少得多,驯鹿比梅花鹿少一些。

●梅花鹿比长颈鹿多得多,梅花鹿比驯鹿多一些。

●梅花鹿比驯鹿多一些,比长颈鹿多得多。

●驯鹿比梅花鹿少一些,比长颈鹿多一些。

……

师: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用符号连接起来吗?

生可能用大于号,也可能用小于号连接,正确的教师都加以肯定。

师:读一读图中给出的信息,判断一下动物园的羚羊可能有多少只?

在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选45比较合适。因为51和52比,人们一般都说51比52多1,而不用多一些。

师:现在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我想到了一个两位数,它比54小一些,你们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

生:可能是32。

师:不对,比32大。

生:可能是50。

师:不对,比50大一些。

……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一起做了一个猜数游戏。现在你们同桌两个也来换角色出数猜数,出数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可以说比哪个数大一些、小一些或告诉两位数的个位是几。同桌两个试一试吧。

教师巡视,对学生猜数的策略和技巧给予指导。

师:现在,哪个同学愿意出一个数,让大家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