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书信函

经济社会发展建议

书信函9.15K

、贵州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议

经济社会发展建议

贵州要不要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在决策层一直是有争议的。相当一部分同志不赞成贵州大力抓高新产业,主要原因是产业链配套、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配套、信息网络配套等不完善。但我认为,这些配套功能不是先天性的,是可变的也是正在改变的。况且,贵州还有很多优势:一是贵州独具的生态、气候、环境优势,宜居、宜业;二是普通人力资源成本优势;三是土地成本优势;四是随着“两高”、机场等为主的交通网络逐步完善,信息网络突飞猛进,贵州正在迅速与世界拉近距离。成都、绵阳、德阳、重庆、昆明等地的区位交通依赖贵州通道而逊于贵州,但这些地方在高新产业上大步推进,抓出了成绩,且贵州的航空工业和机电设备制造业也出了成绩,为何就不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推动包括电子制造业等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沿海的高新产业也是从发达国家转移来的。贵州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的机遇期到了。

建议:省委、省政府认真研究一下,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高新产业,不能老是搞建材、重型机械等。一是可考虑将所得的土地出让金逐年返还用于高新企业基础建设,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二是建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可考虑从煤炭、电力、矿产价格入手,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适当提取用于高新产业发展的基金。如1度电提1分钱,仅贵州2007年的用电量就可提5亿元。这样,就有了加快发展高新产业的资本。

二、解决贵州民工返乡潮问题的建议

当前的民工返乡潮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返乡民工不仅带来了一定的资金,还带来技术、思路和新理念。给返乡民工一个平台,让他们获得发展空间。

建议:省委、省政府组织县乡政府对各乡镇有一定加工、开发价值和市场潜力的土特产、农特产、旅游产品等进行统计分析(如长顺特有的绿壳鸡蛋),由县级政府列入“创业”项目库,然后充分利用国家扶持“三农”、扶持“创业”、扩大内需的各种新政策、新机遇,各级财政适当补助一点,去引导、支持、鼓励、帮助返乡民工,以及利用民间资本去创办各类加工企业,促进农民工就业本土化,并刺激省内消费、解决民工返乡潮及实现增税等。可在各乡镇废弃的学校、医院、公社、仓库等闲置场所办企业,力争每个乡镇创办2-3个中小型加工企业。

三、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谋发展

近期,继铁道部2万亿元投资计划获国务院批准后,交通部一项3-5年内高达5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也浮出水面。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央提出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对贵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投入,最终将落到项目上。

建议:省委、省政府立即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全省交通、水利、城镇建设、景区道路、教育、卫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项目库规划、建设事宜,打有准备的仗,主动争取更多的项目在黔实施。

四、贵州城镇建设应把下水道和各类管线铺设统筹好

近年来,贵州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给人的感觉还是缺乏长远规划,拆拆建建,修修补补。就拿管线铺设来说,一条街要铺设很多管线,有下水管道、煤气管、供水管、电线、电信光缆、铁通光缆、闭路电缆、宽带、公安摄像系统,等等,仅通信光缆就有好几种。这样,这个部门破路(街道)刚补好,另一个部门又接着挖,街道不是被压坏,而是被人为“破坏”。这些部门破路埋管线的项目资金,毕竟是纳税人的钱,浪费啊!

建议:各级政府要从规划角度把这事统筹好。下水道修大气一点,横截面修几个平方,所有管线都从里面过,这样清理下水道和检修管线也会非常方便,一劳永逸。下水道大一点,投资必然要多些,可让铺管线的部门分担,这样肯定节约多了。

五、贵州的城镇化建设要凸显民族特色

要在城镇建设、民居改造中融入民族元素、符号,凸显地方少数民族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和贵州形象。近年来贵州的城镇化步伐加快,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族风格,未能更好地展现贵州的民族文化底蕴。

建议:省委、省政府要从规划立即抓起,统一规划,强制推进。凡未动工的建筑包括高层建筑,要在安全、节俭、大方的前提下,体现简单的线条、色块、图案等民族元素;若全省整体推进有困难,至少要在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及省的重点旅游景区全面推进。

六、城镇建设要体现“山·林·水”等原生态元素

城镇周边甚至中心区的山、水、林应尽可能保留部分原始风貌(如黔南州委所在地那一片),让城镇与自然相融相依,提升品位、档次。贵州的城镇多数有河,不要一概搞河道工程,可考虑两岸保持一定宽度的原貌,如荔波(可稍作防洪排污处理并绿化覆盖),建成自然的山水园林城。

七、贵州要重视公路质量问题

德国公路可使用上百年,中国公路只能用二三十年,而柏油路往往只是几年甚至一年两年就变成了土路,坑坑洼洼,贵州这样的`情况甚至严重一点,包括省内的几条高速路,年年修、月月补,有损形象,有碍发展。当然,这有投入不足、地质复杂等客观因素,但也有主管原因。为何新建公路时总抱怨项目资金不足,而年年修月月补就有钱了?

有人认为,这样的经常性投资,能带动民工就业,拉动消费(要用大量的沥青、水泥、砂子)。实则非也,这样既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浪费,生态损毁(采砂等),又造成循环的重复建设,可能还会给特殊群体长期带来“好处”,造就腐-败。试想,若把这些人力、物力、财力节省下来,节省十年二十年又能修这样一条新路了。更值得深思的是,农民工长期这么苦(老是重复建设),怎么没有太多的幸福感,这涉及到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深层次问题;国家有这么多外汇储备,投资国外不能确保增值,何不用来投入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基础设施。

建议:贵州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从投入、监理等机制上认真研究,解决好这一问题,实现科学发展,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从求数量为主向质量、数量并重转变。

八、省发展的总体思路:主攻二产、提速三产、转型一产

就全省而言,要主攻二产、提速三产、转型一产。具体到各地各县市要有侧重,抓产业不能搞拉郎配,不具备大力发展工业的县,如东南部的一些县市,就要重点谋划一产或三产;最适合搞旅游的,不要千篇一律搞工业聚集区。不建工业聚集区也不是不抓工业,因地制宜抓几家旅游产品、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是必要的。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国内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浪潮,贵州要抓住这个不期而至的重大机遇,以各工业聚集区(园区)为重点区域,进一步抓好功能定位,确定优势主导产业,主动对接项目承接产业。

标签: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