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教育考试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汇总「最新」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汇总【最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汇总「最新」

范文一

这两天,我带领学生上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一课,这是一堂计算课,本身内容就比较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学生对算理的表述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现反思如下:

  一、合理的运用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寓教于趣。要通过故事、动画、游戏、动手操作、等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和努力探索。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问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引导学生看图说故事: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等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通过谁来数一数,紧接着问学生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业,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充分发挥教材内在的智力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他们在“又思”“又问”,“又答”的兴奋中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在学习30+2时,很多学生都能算出计算结果等于32。但要求他们说说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就没人敢举起手来。说理是低年级学生最怕的一个环节。于是应鼓励学生要大胆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谁说出来,就奖励他热烈的掌声。于是同学们就纷纷举起手来说。有的说:“因为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有的说:“因为2是一个个位数,30的0是个位数,把2加0是等于2,十位上的3写下来,就是32。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低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有的学生忘记带学具100根小棒,所以有的孩子说算理时表达不清晰,以后要让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带来学具。

  范文二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算理算法,也就是数的组成。

  一.复习引入,初步感知。

课始复习100以内数的组成,出示 (1)40里面有( )个十。

(2)4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4个十和5个一是( )

(3)3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3个十和8个一是( )

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好问题的时候集体再来读一读,细细体会数的组成,提问4个十是多少?5个一是多少?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可以写成一道加法算式40加5等于45,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把计算方法和数的组成相结合。

  二、借助学具,探究算法。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先用小棒摆出34,让学生说数的组成,在看小棒列算式30+4=34,还可以列哪道加法算式?4+30=34,继续用动作表示,从34根小棒里拿走4根,算式34-4=30,拿走30,34-30=4直观感知数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算法。再出示计数器拨出56,让学生说组成,说算式。让学生在直观演示中理解算法。

  三、巩固练习,比较中体会想数的组成可以算的又对又快。

新知学完以后,我出示了两组练习,比一比,算一算(1)50+6 70+4 80+3 20+1 40+7 2+60 3+20 5+60 8+90 7+30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十位在前,个位在后比较容易,要注意数位,否则很容易出错。(2)87-80 89-80 75-70 36-30 52-50 41-1 63-3 75-5比较中发现两位数去掉十位,剩下个位,去掉个位,剩下十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法,应用算法,争取算的又对又快。就是和前面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有点混淆,会出错。

  范文三

今天我教学百以内数的认识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教学重点是巩固百以内数的认识,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理,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提升学生对百以内数的感知,应用百以内数组成学习简单的加法,也以今后进一步学习百以内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这节课教材要求运用百以内数的组成去学习,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感觉不到它和今后要学习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差异,因此也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是在教学时才领悟到的。

在《百以内数的认识》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中〈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我认为它们的差异是,前者与实际联系更密切,后者更抽象些。

所以在教学上,前者要更多地联系实际,即数与形要紧密结合,要将抽象的数还原于形。

如32-2= ,要求学生用小棒解释,3捆零2根减去2根,剩下3捆,即3个十2个一减去2个一,等于3个十。并能脱离小棒解释,让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慢慢清晰起来。这样教学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也很有效。

  范文四

在教学前,一直在矛盾要不要使用小棒。不摆小棒,学生感知算理会比较抽象;摆了,能较直观地体现算理,而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则集中在小棒上了。对于学生课堂中的表现,我没能掌控好。任老师给我指出了一些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给了我宝贵的意见。

1、出示主题图,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列算式:30+2。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即使不讲这个算式他也已经会做了,但是往往不明白其中的算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老师的作用就在于教授学生明白其中的算理,掌握这个方法。我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是这样的:先看学生如何摆,问:你为什么摆了3捆呢?(学生回答:3捆表示3个十),然后再引导学生摆2根小棒,表示2个一。接着,在投影仪上演示并讲解,30表示3个十,2表示2个一,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32,所以30+2=32。接着再让全班一起来说一说这个过程。在这里,我说的比较多,而学生说的还不够多。可以这样来处理:放手让学生根据算式去摆,看到学生摆了3捆小棒,旁边有2根,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就会说:3捆小棒代表30,2根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32,所以30+2=32。再让其他小朋友也照着面前摆的小棒来说一说,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好地明白算理了。此外,学生摆小棒非常的直观,而计数器的作用就是使学生的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把这个算式在计数器上摆一摆,效果更好。

2、关于减法,它实则是加法的迁移,这里同样可以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来实现,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也可以同桌互说,巩固算理。

3、这节课我设置的练习,量有了,但形式不够多样化。尤其到后来,学生已经疲劳了,这时候呈现内容比较新颖的练习就能再次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艺术,包括语言的艺术、教师的亲和力,还有教学姿态等;在课堂中,不仅要关注教学进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讲授的`语言要做到简洁、明了,尽量放手让学生来说一说,做一做;作业形式多样,要有一定的计算量,同时要注重趣味性。

  范文五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情况,我们认为有的孩子已经能够口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多数学生也能够自主解决本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所用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孩子们要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算理层面,还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数学问题。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利用动态课件出示小明和妈妈买酸奶的过程。期望学生能从这一情景中,提出本节课所需要突破的重点问题︰﹙1﹚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2﹚还剩多少瓶酸奶?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从出示的课件情景中,并没有一下子就提出教师所需要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我课后就在考虑是否我在出示课件的动态情景时,还没有突出我需要的动态情景。比如:售货员阿姨拿出30瓶酸奶和又递给小明2瓶酸奶。这两个情节如果突出强调一下。我想学生在提问时,一定能够比较准确的回答出老师所需要的问题。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在观察问题时,只会对加以强调的内容关注。所以我想,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计算过程,从而得到不同的方法。大多数学生想到的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而往前数,往后数,如果数的数据不大,是一个好的计算方法。更有聪明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计算的实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或减。

我还后设计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的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通过“摘智慧果”“口算比赛”等形式的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这样的途径学的知识比较牢固,且不会遗忘。接着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方法,还要求真正理解课题的含义。最后一题是应用实践题,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的收获颇多。上好一节课,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理解编者的意图,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我想,只有善于研究,勇于探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在课后反思中,本人深深认识到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不够,有点啰唆,讲解分析不够简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的去探索求真务实。恳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更多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