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方案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针对问题情境,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现行的小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是学习内容之一,教材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了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的设置打破了原来数学课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直接体验;重结论,轻过程;封闭学习多,开放学习少;机械记忆多,实际应用少等教学模式,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时代发展的趋势。

实践活动体现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开放自由,一般不受空间、课堂限制,课内课外毫无顾忌。从活动的主配角来看,实践活动表现为学生的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只起辅导作用;从活动的组织形式来看,实践活动可以是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形式多样,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相互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好办法,正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与现行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当知识贴近生活时,我们可以进行实践活动

比如,我们在教学行程问题时,可把行程问题的知识设计成实践活动。我先是把男女同学分成了两边靠着墙站着,然后选出两名最认真的同学分别站在教室的两端,然后让这两名同学相向而行,大家同时行了8秒,然后问:“你们能算出教室的两端相距多远吗?”同学们纷纷表示不知道这两名同学分别走了多少米,根本无法求出这两个人刚才相距多远。然后我又问:“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两个人分别走了多少米吗?”同学们各抒己见,想出了许多办法,有的说“量出他们走的米数”,有的说“要知道他们两人分别每秒走多少米”。由于是学生的亲身实践,所以他们对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不但解答有方,还表现异常得积极,思维异常得敏锐,办法异常得新颖。接着,我又来一个90度的急转弯实践:我请出了两个比较认真的同学上场,先让他俩背靠着背站在教室中间,然后又开始起程行动起来……亲身体验的东西总是特别深刻,领悟程度特别大,同学们对我提出的一连串问题纷纷发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什么也没给学生讲,所有的问题却能迎刃而解。按照类似方法,我继续地让学生不断参与,亲身实践,并让他们相互间提问题,很快学生就把求速度差,求时间等问题从实践中悟出了道理,找出了答案,总结出了方法。这样,把教学知识点融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二、当学习几何知识时,可以实施实践活动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我专门要求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然后分小组进行实践,实践的内容是把自己手上三角形的三个角合并起来,看成了什么,然后再跟自己小组的同学比一比三个角合成后的度数是否一样。通过以上实践,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对于求三角中的其中一角的度数,更是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求直角三角形中的一角的度数是同学们较难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学习程度不好的学生。我还是运用了实践活动的方法,让同学们试着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合并起来看成了什么。同学们通过拼图,清楚地发现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我因势利导,马上提出要求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有什么方法,哪一个方法更好些。学以致用,有了对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的深刻认识,同学们对求两个锐角中的任意一锐角的度数都是易如反掌,得心应手。在实践中深刻地体验了知识,知识升华为技能,实践让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学习潜能。

三、知识的难点,可以进行实践活动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的高速阶段,许多问题都易于混淆。比如: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3米,宽2米,如果2平方米种一棵树,这块土地上可种多少棵树?对于这个问题,到底是用乘法还是除法,是同学们易于混淆的地方,为了让学生消除这个学习障碍,我让全班同学带上树苗到一块土地上去,让他们自己去种树。通过实践,同学们对求几个几是多少,几里面有几个几认识深刻。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