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资格证 > 银行从业

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考点解读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的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考点解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考点解读

 考点:内部控制的定义(★)

(一)COS0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1992年9月,COS0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了局部修订,在文中,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从这一定义来看,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类目标针对企业的基本业务目标,包括业绩和盈利目标以及资源的安全性。第二类目标关于编制可靠的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包括中期和简要的财务报表以及从这些公开发布的报表中精选的财务数据,例如业绩公告。涉及对于企业所适用的法律及法规的遵循。

为实现上述目标,企业应当建立起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 、五个要素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银监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2014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考点: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

商业银行在识别和分析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时,应当更多地关注系统性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巴塞尔委员会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使用基于内部评级的方法来计量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并据此计算信用风险监管资本,有力地推动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和计量技术的发展。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应具有彼此相对独立、特点鲜明的两个维度:第一维度(客户评级)必须针对客户的违约风险;第二维度(债项评级)必须反映交易本身特定的风险要素。与传统的专家判断法和信用评分模型相比,违约概率模型能够直接估计客户的违约概率。

针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商业银行将违约概率模型和传统的信用评分法、专家系统相结合、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信用风险评估/计量水平。

此外,商业银行还需要对信用风险进行压力测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测算在特定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各类信贷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考点: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一)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即: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余额×100%

(二)关注类贷款占比;关注类贷款占比一关注类贷款/各项贷款余额×100%

(三)逾期贷款率

根据《贷款通则》(试行)(1996年),逾期贷款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逾期贷款率一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

逾期贷款率从是否按期还款的角度反映贷款使用效益情况和信用风险程度,促进银行对逾期贷款尽快妥善处理。

此外,实践中更常采用“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这一比率,如果大于1,意味着银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隐藏或延迟了“不良贷款”生成。

(四)贷款风险迁徙率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监测指标。

1.正常贷款迁徙率

正常贷款迁徙率一(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一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一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一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一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4.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一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一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损失类的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五)预期损失率

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暴露×100%

预期损失是指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的数学期望,代表大量贷款或交易组合在整个经济周期内的平均损失,是商业银行已经预计到将会发生的损失。

(六)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即: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

(七)贷款拨备率

贷款拨备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即:

贷款拨备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各项贷款余额×100%

贷款拨备率是巴塞尔委员会为应对贷款分类的周期性,引入的一个没有风险敏感性的指标。

(八)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贷款实际计提准备指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预计损失而实际计提的准备。

(九)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单一(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是指报告期末各项贷款余额最高的一家(集团)客户的各项贷款的总额。

(十)关联授信比例

关联授信比例一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是指商业银行全部关联方的授信余额,扣除关联方提供的保证金存款以及质押的银行存单和我国中央政府债券。关联方包括关联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考点:风险报告(★)

(一)风险报告的职责和路径

1.风险报告的职责

①保证对有效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的清醒认识;②传递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

③实施并支持一致的风险语言/术语;

④使员工在业务部门、流程和职能单元之间分享风险信息;⑤告诉员工在实施和支持全面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职责;⑥利用内部数据和外部事件、活动、状况的信息,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目标实施提供支持;

⑦保障风险管理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或者同级的风险管理部门、外部监管部门、投资者报告。

2.风险报告的路径

良好的风险报告路径应采取纵向报送与横向传送相结合的矩阵式结构。

(二)风险报告的主要内容

(1)从报告的使用者来看,风险报告可分为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两种类型;(2)从类型上划分,风险报告通常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两种类型。


更多银行从业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