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作文

【实用】读后感的作文4篇

作文1.3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读后感的作文4篇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本书以史诗般宏大的战争场面,从人性化的角度再现了《荷马史诗》那段悲壮的历史。无论是主帅的决策,战场的厮杀,还是情节的发展,都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这有别于一般战争题材的书籍,使得那场因绝世美人海伦私奔而引发的战争浩劫,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赫克托尔是特洛伊的王子,也是特洛伊全军的统帅。虽然,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价值观的不同,但他身上所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也使我深有感触。无论是主帅的决策,战场的厮杀,还是情节的发展,都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赫克托尔则不同,他的肩上担负着特洛伊王国的安危,他从弟弟带海伦上船就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不能就此送回海伦与弟弟,因为他知道得列斯的怒火已经爆发,将弟弟和海伦送回希腊等于把他们送向死亡。阿迦门农早就垂涎特洛伊的国土,现在终于找到了进攻的理由,率领上千条战船驶向特洛伊。面对如潮水般涌向特洛伊城的希腊士兵,赫克托尔果断冷静,进退有方,大败希腊联军于城下,这是他的智。临阵厮杀,一马当先,刀光起处,鲜血飞溅,这是他的勇。错把阿喀琉斯的堂弟当作阿喀琉斯,虽在决斗时将其击杀,但充分地尊重对手,给予他武士的最高荣誉,这是他的仁。在与阿喀琉斯决斗前,将逃离特洛伊的一条迷道告诉妻子,城破之时,能救多少人则救多少人。他的弟弟巴利斯王子可以临阵脱逃,而他不能,他必须承担起全城的责任和使命去面对死亡的挑战。“无情未必真豪杰,恋子未必不丈夫”。和爱妻及幼子诀别时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恋恋深情,这是他的爱。明知自己的勇武比不上阿喀琉斯,当愤怒的阿喀琉斯在城下叫阵之时,不施冷箭,从容赴约,这是为国家、为尊严而表现的刚强与豪迈,这是他的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最终败死在阿喀琉斯的剑下。尸身也被阿喀琉斯绑在马车上拖走,苍凉的黄土上只留下一道长长印痕……。然而,那是一个真正男人所担负的一份责任,表现的一份勇气,唱响的一曲悲歌。是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动,是一种至死不渝的追求。赫克托尔的生命成全了阿喀琉斯的荣誉,而阿喀琉斯的荣誉同样也成全了赫克托尔的不朽。

特洛伊的城堡早已毁灭在战火当中,城堡的遗址也早已销蚀在历史的迷雾中。然而,透过《木马屠城》的刀剑声,厮杀声,我们仍能感受到赫克托尔的人格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冲击。历史不仅是胜利者的颂歌,当我们推开历史紧闭的大门,应该记住那凝结着人性光辉的永恒的美。特洛伊和赫克托尔的结局是个悲剧,但是,《木马屠城》给我们带来的,应该不仅仅只是对悲剧的感慨!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悲剧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借以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来,并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与宣泄。敬爱神民,忠于妻子,热爱自己的国家并担负起自己责任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

第一次认真研读的论文。抛开思想性、军事话题和历史背景,单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学习这篇文章。学习作者论文的整体框架设计、论证流程和论证方法。

《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

第一次认真研读的论文。抛开思想性、军事话题和历史背景,单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学习这篇文章。学习作者论文的.整体框架设计、论证流程和论证方法。

按照逻辑顺序,先提出问题,叙述历史背景和当前形势,接着分析中日双方的特点,得到问题的根据,也就是论据,最后得出观点。因为时间关系,我只看了问题的根据和驳亡国论,这是最重要的2部分,能以小见大也。

在问题根据部分,作者一针见血指出战争本质,然后分析中日双方的特点。主要分析影响战争的因素:军力、经济力、政治组织力,战争的性质(进步性、退步性和野蛮性)。分别分析了日本、中国在这几大因素的对比。得出,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问题的根据建立在要讨论的事物的特点上的,因此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根据。分析非常精辟。

结下来,开始驳亡国论。作者并没有开门见山驳斥,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驳斥方法。列出亡国论的所谓的一般论据,接着说出自己的反对根据,然后继续引用亡国论更有力的根据,接着举出针对性的根据。论证中,思路是抓住论证的需要的关键根据—————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国的进步和多助。抓住亡国论的根据中的片面和主观性(主要是分析中国现状和印度、阿比西尼亚的不同,说明亡国论的根据站不住脚),同时提供自己全面、客观的论据(中国当前状况存在胜利的条件)。论证非常精辟,有层次感和说服力。论证中,大量使用了矛盾论,紧紧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根本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总之,本文是一般论文的典范,好好学习。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童年》,这本书是高尔基写的,它和《在人间》,《我的大学》被称为“自传体三步曲”。《童年》使我记忆犹新,深有感触。

这本书主要写了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阿廖沙三岁时丧父,母亲悲痛欲绝,由母亲和外婆带到外公家,外公卡么林是个小染坊主,这是一个快要破产的家庭,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家庭。他的外公性急暴躁,贪婪自私,经常受到外公的毒打,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粗野自私,经常找阿廖沙的麻烦,经常为了家产争吵斗殴,但是得到了外婆的疼爱,受到外婆讲述故事的熏陶,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还有那个善良乐观阿廖沙的朋友小茨冈,在阿廖沙遭受毒打的时候,鼓励他,提醒他,让他像自己一样乐观向上。那个忠厚老实的老长工格里戈里教导他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这些都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之后,在他十岁的时候,阿廖沙丧母。阿廖沙的童年真不幸呀!

阿廖沙的童年和我恰好是相反的,我的童年是快乐的,幸福的,灿烂的,我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打,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像阿廖沙的童年。记得有一次,我无意间打碎了一个花瓶,不知所措,妈妈回家了,我的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躲到我的屋子里,妈妈叫我,我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结果还是被妈妈找到了,他问我:“是不是你打碎的花瓶?”我结结巴巴地说:“是的.”令我出乎意料的是,妈妈只是说勇于改正错误是值得表扬的,但是了以后要小心。之后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就这样,我每天生活在蜜罐里。

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努力学习本领,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童年》使我记忆犹新,深有感触,使我深受启发。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爱心树》描写从前有一棵树,她好爱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每天都跑去树下吃苹果、荡秋千,依偎在她身边陪她聊天,树觉得好快乐。可是男孩渐渐长大,对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树却总是不求回报,用尽一切力量来帮助小男孩。

这是一本寓意深远、令人动容的好书。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用简单的文字,带领读者进入故事的情境。书中以树和男孩的隐喻描写男孩小时候直到老年所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他无止尽的欲望。随着作者笔下的故事铺陈,看着爱心树无怨无悔的付出与牺牲,着实让人鼻酸。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尝。故事中,有许多画面让我感到悲伤不已。小男孩长大了,不再需要爬树和荡秋千,他只需要钱、房子和一艘带他远离的船。树的内心虽然感到孤单,但还是选择默默的帮助他,不但不责怪他的自私,反而牺牲自己的一切,只为了换来男孩的笑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是说为人子女想要尽孝道时,父母亲已不在世上。爱心树的不求回报就像爸爸妈妈的爱,在我们生病时,他们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在我们伤心难过时,他们总是默默的陪伴我们,给我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孝顺要及时,很多事情是无法重来的,我们要好好陪伴亲爱的家人,珍惜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努力做个孝顺的好孩子!

爱心树的读后感400字

我最近喜欢上了一本书叫《爱心树》。它讲述了一个小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这棵大树是一棵孤独的大树,但是不久之后它有了一个朋友——一个小男孩。这个男孩很可爱,总是和大树玩,陪大树聊天。不过,他很自私,他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停向大树索取。大树给了他自己的苹果、树枝和树干,自己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树桩。

我喜欢大树,它很无私,为了朋友,乐于奉献。而我却不喜欢那个小男孩,他太自私,不懂感激,自己想获得什么物质要求,应该自己用劳动获得,而不应该总向别人索取。

如果我是那个小男孩儿,我只会和大树快乐地玩耍和生活,不那么自私。并且自己有什么需要还会靠自己的双手用劳动去获取。

标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