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职场

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职场2.85W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受劳动保护。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1、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即按照劳动力市场发育发展的要求,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形成主体明晰、利益多元的新型劳动关系;

2、劳动关系形式多样化。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实现形式适应就业形式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调整方式;

3、劳动关系的运行市场化。即劳动关系协调体制基本建立,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基础调节作用开始发挥,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由双方按照市场规则自行决定;

4、劳动关系的规范法制化。即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基本健全,劳动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依据法律规范有序地运行。

劳动关系发展遇到的问题

1、国有企业劳动关系问题更加突出。近几年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明年各地将加大并轨进程,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将突出;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中涉及的劳动关系问题十分复杂,随着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加大,还将有一批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关闭破产退出市场,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国有企业改制和分流富余人员中出现的经济补偿标准不统一,劳动关系处理不规范等问题还需引导。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保持劳动关系相对稳定成为难点。

2、严峻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等,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就业压力大,劳动力供大于求,导致劳动者之间的就业竞争压力,也使得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问题上降低标准,甚至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劳动关系的矛盾。同时,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也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非全日制等灵活多样的用工方式,弹性就业、派遣就业、自营就业、家庭就业、社区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关系新形式,探索协调处理劳动关系的新方式。

3、协调劳动关系机制的作用尚不明显。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自主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尚未发挥。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尚需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化、法制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发展不平衡,非国有企业通过开展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的机制尚未建立;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还不能满足处理劳动争议的需要;三方协调机制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加强,三方协调机制在如何进一步适应企业劳动关系变化需要、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调整的要求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4、有关劳动关系的立法不够完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有制经济、混合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等不同类型劳动关系反映出的不同特点,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调节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新的方式、手段和途径。与此同时,一些用人单位故意不订立劳动合同,拖欠或克扣职工工资,拖欠职工社会保险费等问题也还存在,已成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现行立法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力度还不够,尤其是缺乏程序性的规定和可操作的处罚措施。

劳动关系发展现状

一般认为劳动关系是从更大的'视角来研究当今的社会,从经济和法律的角度去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事劳动关系研究的学者,更多的是从法律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忽视了社会的选择和资源的配置,这些也是应该重视的。实际上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客观上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然而劳资关系的和谐,心理契约的加强,会对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积极的作用,从大的方面讲有利于扩大用工。再加上,有些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即将结束,这些也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经济的发展其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的生活幸福,单纯的经济发动展给人类并没有带来什么好处。目前,我们看到一方面物质进步了,但同时,人们幸福感并不强。人们日常生活状态的基本形式劳动起到了决定作用,同时,也是劳动关系的不和谐而引起的。人类不一定需要经济很快的增长,没有这个增长不见得人们不能过上好日子,如果这个好日子不仅仅理解为物质生活的话。

劳动关系的和谐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平衡,不是感情所能解决的。当前法制的建立对改善劳动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这时候强调加强劳动立法,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劳动关系的和谐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从工人的视角,重视工会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状况,尽管工会明确提出维权,其依然还是作为国家政治机构的附属物。多种所有制的发展为工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这种情形下,工人需要工会,而工会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固然有中国工会的先天缺陷,也不能否认中国现实的政治环境。劳动关系从根本上讲是经济关系,在中国,劳动关系更具有泛政治化的倾向,经济利益在经济领域没有解决就又转变成政治问题。中国经济的改革或许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政治改革面对强大的利益集团和传统的力量,劳动关系政治化只能让劳动领域的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政府作为劳动关系的规制者,在西方社会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发展越成熟,更多的依赖劳资双方的合作,双方本质上是个利益共同体,其自身的合作对劳动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最关键的。然而,我国的情况是企业的发展阶段决定,资方还看不到这样的作用,也不可能主动改善劳动关系状况,根本上还要靠赚取廉价劳动力,而一个经济实体要想进一步的发展仅仅依靠这些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求进行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必然会有一部分企业消亡。在这个过程作,作为社会利益的总体代表的政府,无疑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面对其自身的利益集团,而不是真正考虑社会的长远发展,纵使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也再所不惜。

企业作为资方的用人主体,不能单纯的强调其道德水平的提高,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全社会之上的,在全社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的时候,无法片面要求其提高其自身水平。企业发展最大化是自身经济的要求,这就要求社会和政府来完成这些事情,因此,资方对劳动合同法有抵制情绪是无可厚非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其实对资本的发展壮大来说,对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面对我国当前劳动的状况,要改进这些研究,是值得深思的。当前我国的劳动关系领域的研究人员大多具有工会的传统与视角,这不仅与他们的工作经历有关,我国的传统也脱不开干系。资方的代表一般都在经济学界,他们更多是是借来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而这些理论大多只注重社会宏观的分析,而对微观的分析,是由社会学来做的,社会理论更多的与工会研究的重合。而工会理论研究的视角,往往是政治化、理想化的,而社会学的实证研究,往往难以上升到宏观的层面,成为理论的决策者依据。劳动关系的研究,作为一个学科群其研究视角是多种多样的,对每一个劳动关系的研究者来说都有一个立场的选择问题,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

标签:发展趋势 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