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职场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职场3W

会计信息在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非常突出的地位。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特征。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论文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的重要性更加的突出,会计信息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非常突出的地位。理论上,会计信息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第一是相关性,第二是可靠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可靠性和相关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对两者关系进行科学的权衡,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能够帮助信息的使用者获得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为经济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市场进行预测的难度也进一步提升,处理好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能够帮助生产者、消费者把握动态的市场信息,制定出科学的会计政策。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文中阐述了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思考,最后提出了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措施,希望对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

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含义

1.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含义

会计信息相关性指会计信息要具有真正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需求者投资、制定决策的要求,能够帮助需求者对企业发展全程情况进行了解、预测和评价。当前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标准进行了界定,指出会计信息要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发展经营情况,例如,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能够真正对企业经营者制定决策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实践中即使有的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但是如果对决策者而言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话,该会计信息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可靠性固然是重要的,但只有和决策者相关时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其对于决策者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会计信息相关性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标志,第一是预测价值,第二是反馈价值,第三是及时性。预测价值指的是通过对企业过去经营信息的分析和研究,能够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为企业今后的经营活动起具体的指导作用。反馈价值是指通过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能够对使用者起到指引的作用,或者起到对期望值进行修正。及时性指的是对会计信息进行高效率的收集、加工和传递,会计信息如果不具有及时性的特点,其本身就不具有使用价值。根据我国财务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可以发现,我国在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解释上与国际通用的解释方法和标准是一致的。

2.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含义

信息可靠性指信息使用者对该信息的信任程度。实践中,如果会计信息能够准确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的动态情形,能够经得起严格的验证,不受利益集团利益的影响,此时才能认为该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理论上,可靠的会计信息通常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是真实性, 第二是可证实性,第三是中立性。真实性强调会计信息本身应当和现实相一致,具有客观性的特征。此外,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不能划等号的,可靠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强调会计信息是客观真实的,其次,还强调该会计信息是具有可信度的。假如某一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那么该信息必然也是真实的,但是如果信息是真实的,那么该信息不一定可靠。可证实性指背景相同的人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对同一事项进行处理,得出的结果往往也是相同的。从另外的层面来看,会计信息具有可证实性的话,那么该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也是采用正确计算方法得出来的。中立性指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应当是客观的,不受到任何个人的影响和操纵,不应当受到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对会计信息进行扭曲。

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现实思考

1.关于相关性的现实思考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会计信息也就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实践中,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有五种情形:第一,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第二,管理部门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第三,未来的信息;第四,有关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第五,有关公司的背景的信息。就信息结构而言,软资产所占的比例会出现上升的趋势,硬资产则会逐步呈现出下降的特征,就报告自身的结构状况也将会进行相关的划分,按照业务的重要程度分为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我们国家应当对此高度的重视,及时进行深度的研究并采用合理的措施。就目前而言,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程度逐步减弱,主要的原因是对信息处理的手段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促使对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效率也大大增加,成本也就得到下降,再加上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用户获取信息更加简便、快捷。此外,由于国家采用的“科教兴国”战略,国民整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信息用户的文化素质也进一步提升,他们越来越愿意对会计信息进行研究,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我们国家就会计信息而言有着自己的侧重点,主要重视信息反馈价值证实以及纠正过去期望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程度更加激烈,新的产品不断被创新出来,金融市场更加难以掌握,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此外,由于产品的周期寿命下降,导致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反馈价值居于其次。

2.关于可靠性的现实思考

关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方面,应该做到进行动态化的理解。会计信息的价值体集中体现在其反映功能,实践中会计信息反映的对象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纵然在主观上能做到客观、没有偏向,但是此时会计信息也不是十分精确可信赖的。所以,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应当做到动态化的理解,具体而言应当做到两点:第一,对会计信息要形成正确认识,要认识到每一项会计信息都不是绝对十分精确的,应当对其进行科学的对待和把握;第二,针对不同经济事项本身的不确定程度,做到对每一项会计信息可靠程度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例如,前瞻性的会计信息在可靠程度上小于历史信息,但就使用价值而言其更优于历史信息。此外,针对不同的经济事项特点采用不相同的披露方式,以此来增加可靠性的适应程度。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准确性不高,失真现象严重,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会计人员素质状况以及主观上的偏向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会计系统外部的原因,例如,治理结构不科学、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等。所以,针对当前的现状,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即从会计系统内外两个方面努力治理和改善。   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哪个更为重要?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会计政策的制定以及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因为这个问题是会计中一个基本的问题。理论上,相关性与可靠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共同服务于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因此应当兼顾两者,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协调问题。

三、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措施

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往往素质不高,其所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无法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也无法真实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所以,应当不断采取措施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遵循下面几点要求:首先,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会计文化知识,自身更要有较高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促使其依法履行自身职责,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当前,我国关于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还有很多的教育工作需要来完成,要在教育体制上不断进行创新,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应当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对国家政策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法制能力、心理素质,使其搞清楚自身的职责,养成科学的工作态度和职责习惯。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如果发现有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应当追究其责任,做到违法必究。

2.加强对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首先,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细化惩处规则,明确处罚细则。在相关的会计法律体系中有很多“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的规定,这种规定过于模糊,给操作上带来不利,应当进一步明确化规定。其次,应当在相关的法律规范中规定:“由企业的负责人承担会计责任”,以避免企业负责人指示或者强迫会计人员利用会计信息徇私舞弊。

其次,对法律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增加实际操作性。当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在于会计规范不健全,法律规范出现滞后,无法解决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提供了暗箱操作会计信息的机会。所以,今后我们应当加强对会计规范的建设工作,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实现与国际接轨。此外,在制定具体的规范制度之前要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进行实际的论证和考察,使制定出来的规范切实可行,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

第三,加强对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的建设。《会计法》中尽管关于监督体系进行了相关规定,规定了比较完备的监督体系,即国家、社会、单位三者统一的监督体系。但是在具体实施上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实践中,企业提供的信息并非完全是相同的,对内、对外提供的信息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不能够真实可靠的反应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对会计监督体系进行完善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和监督,明确好自身的职责,防止出现各自为政现象的发生,加强沟通和交流,使会计信息结果是真实可靠的,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其次,就监督主体来说,大多数企业的监督机构都是企业自身设置而成的,隶属于企业领导者来领导,这样就会出现很大的局限性,难以避免会计信息受到领导者的干预,不能够真正反映客观经营状况,监督也就毫无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实践中,从事监督的工作人员往往是注册会计师,尽管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扩大了注册会计师的队伍,但是数量仍然有限,且他们在执行范围上比较狭窄,还有很多国家企业、集体企业等年度会计报表仍未列入其监审的范围,因此应当加强对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的建设。

四、结语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大特征,两者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关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措施是摆在当前的现实问题,首先,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其次,加强对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第三,加强对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的建设,保障会计信息的参考价值,真正能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闫莉丽.论虚假会计信息产和生的原因及其治理[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2]孙桂芹.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和治理[J].辽宁经济,2012,(12).

[3]唐丽莉,张树海.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认识[J].财会研究,2014,(01).

[4]张惠彦.浅谈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魅力中国,2012,(19).

[5]陈饶艳.浅议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J].航天工业管理,2013,(03).

[6]杨秀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2,(32).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几点思考

一、会计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内涵及外延

(一)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1)从内涵的角度来讲。相关性由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特征构成。相关性中的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可以增强决策者对未来事项的预测能力;反馈价值是指通过反馈的历史信息和期望值的比较,以其差别证实或改变期望值;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提供、披露及时,它在信息失去对策有用之前,应被决策者所拥有,相关的信息若提供不及时,便会对决策毫无用处。当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还会受到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

(2)从外延的角度来讲。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具体来说,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经济管理的要求,符合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情况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

(二)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从内涵的角度来讲。可靠性由如实反映、中立性和可核实性三项内容构成。可靠性中的如实反映即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以实际发生经济活动为依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中立性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会计信息不存在取得一定结果或诱发特定形式或行为的意图或偏向;可核实性是指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可用相同的计量方法,获取同样的会计信息。

(2)从外延的角度来讲。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不仅仅是会计数据本身的真实、可靠,还包含了经由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分析综合、加工汇总后在会计报表上呈现的数据的可靠性。同时,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给予会计人员做出一定的估计、判断并对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使用的权力。所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可靠。

二、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相互关系及内在矛盾

(一)相互关系

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靠,就会给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首先,它们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作为有用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它们共同作用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都会损害信息的有用性。信息如果不与决策相关,即使特别可靠也毫无意义;而特别相关的信息如果不可靠,失去了可靠性保证,亦会降低或丧失其相关性,误导甚至有害于决策会计信息。没有可靠性,相关性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反之,会计信息没有相关性,可靠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不能片面强调其中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其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相关性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而可靠性则是信息使用者能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再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要受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的制约。

会计工作存在的意义在于为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具有高度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会计信息,以便使用者据其做出合理的决策。正确地认识并妥善地协调其间的'矛盾,对于准确地把握有用信息的特征,从而选用更加科学合理的会计政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两项重要的质量特征,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总保持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或者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又较差。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认为:在非理想环境下,编制一份既具有完全相关性又具有完全可靠性的财务报告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密切相关。

(二)内在矛盾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既有相联系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一对矛盾。由于历史成本是过去的,而公允价值属于现在。所以,可靠性从计量属性上往往与历史成本相关,而相关性往往与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相关。

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反映经济交易事项的原始单据所记载的内容具有信息来源最直接、存在可验证性,且其生成和传递过程往往置于财政、税务等相关有权部门的监督之下,因而以其原始单据记载的信息作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具有可靠性。从会计计量属性的角度而言,资产或负债的形成中产生的会计原始单据所记载的金额,反映的是其历史成本。历史成本由于其交易的原始单据具有上述特征,故可靠性较高。但是,问题在于资产或负债在初始确认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核算主体内、外各种条件的变化,其价值也会发生变动,或小于其历史成本,或大于其历史成本。此时,历史成本已不能真实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了,因而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的相关性会下降。此时,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相关的是公允价值。作为现在时态的计量属性,不仅符合资产或负债会计要素的定义,也反映了现时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评判,因而其相关性明显高于历史成本。再如,在《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中,在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时,对公允价值的计价,有三个依次递补的层次,即公平交易中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活跃市场中该资产的市场价格、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如在资产负债表日处置该资产时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公平交易愿意提供的交易价格)。很明显,从三个依次递补的公允价值信息来源层次上看,其可靠性质量是依次递减的,只是为了满足相关性的要求,同时又对可靠性不造成摧毁时才选用质量稍次的信息作为替代品。   (三)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主要体现

(1)历史与未来的矛盾。可靠性是面向历史的,它要求在会计上要如实地反映过去发生经济事项;相关性则是面向未来,带有更多的预测估计和判断,注重及时性。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在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做出选择。

(2)及时与精确的矛盾。及时性在保证财务会计信息有用性上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要提高及时性,会计人员必须减少一些主观估计和核算工作,迅速的产生一些近似的财务指标来满足需要,这一做法从本质上说不利于可靠性的计量。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我们必须对这两者都要高度的重视。然而“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相关性和可靠性不能完全协调,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思考有所取舍。

三、相关性与可靠性对会计信息的作用

(一)相关性方面的作用

美国FASB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相关性所下的定义为:“信息导致差别的能力”。国际会计准则(IASC)中列示相关性的判断标准为:“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去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它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包括以下几点含义: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联,并具有影响使用者经济决策的能力;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是指将相关的信息输入预测过程,从而增强决策者预测的能力,证实或纠正过去的评价;信息对决策有用,必须要在信息失去其决策作用前及时地提供给决策者,否则相关的信息也变得不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第14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相关性的信息应具有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两项重要的品质要素,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具有预测价值。

(二)可靠性方面的作用

美国FASB认为可靠性是指,信息应稳妥安全的避免错误和偏见,要以客观为依据,如实的反应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现状。国际会计准则(IASC)中对可靠性的判断标准为:“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如反映其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使用时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根据IASC和FASB的定义,可靠性包括以下几点含义:信息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事项;信息必须没有偏向,信息必须具有中立性;信息必须没有重要错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如果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靠,就会给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带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