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观看养成教育后的观后感

校园1.02W

养成良好的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养成教育后的观后感,仅供参考。

观看养成教育后的观后感

  观看养成教育后的观后感篇一

让我们看了一段视频,名字是《养成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出现了这几个字,仁 义 礼 智 信 ,虽然老师没说让记,我却把这几个字刻在了心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在人生道路中沟通是不可缺少的,就像老师所说的一样,你有一个思维,他有一个我们互相沟通一下,那我们就有两个思维,以我自己的理解是你成功的道路上沟通是无法缺少的,就算你学习再好也要和别人沟通一下,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沟通。 还有一段动画是叙述的一段友情,内容是这样的,有两个人走在沙漠里,已经弹尽粮绝了,他们经过一个上帝的指导,走到了一棵果树边,上面结了两个苹果,一个很小,能解燃眉之急,一个很大可以让人有力量走出沙漠,过了一个晚上 ,那个人看到他的朋友走了,他走到那颗果树边,看到果树上只有一个小果子了,他便说他的朋友绝情,他摘下那个果子走了,走了一会他看到他的朋友,他朋友手上的苹果远远比他的苹果小了一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太小气。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啊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答曰:“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道歉,午后要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所提到的,都属于养成教育的范畴,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大的影响呀!”

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家、社会的要求, 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师生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的交互作用,通过学生的实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的成长就是一种养成,教育人就是养成人,是受教育者接受所属社会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技能和行为模式并内化为自己的个性特征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包括社会养成、学校养成、家庭养成、自我养成。

学校虽然每天、每月、每期都在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可问题在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其行为习惯虽说并非全与国家、社会的要求相对应,但至少可以说没有达到国家、社会的要求。人们感到社会上许多人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少人的思想品德也差,如马家爵。全国的学校都在抓养成教育,且常抓不懈,可国家、社会对行为的规范要求,较难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表现,学校养成教育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如何使学校的养成教育取得较大的成效,除了《中学生日常为规范》,我认为应突出以下几个教育:首先,强化“责任”教育。一个人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除了基本的素质外,就只能靠“责任”立足。一具人无论他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是他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感,社会的规范要求就一定能在他身上得到体现。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体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他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很抓“秩序”教育。学校生活中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师生生活方面的秩序。秩序没有层次划分,只有现实的方式不同,实施中要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人群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提出要求,达到学校生活秩序井然有序。第三,加强“礼貌”教育。要求学生对长辈、教师、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礼貌行为教育要持之以恒,并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具体的礼貌要求,分步实施,滚动积累,形成规范。第四,落实“友爱”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别人交往的关系。友好的行为要靠强化才能养成,一是外部强化,提供一些规范性的要求,采取一些有利于友爱行为健康发展的措施,促使其“友爱”。二是内部强化,爱只有在心中,才会产生自觉的行为。最后,促进“上进”教育。教育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要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上进首先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意志,上进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靠教师的'示范,靠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激励强化学生的上进行为。

养成教育不仅在细微处见精神,更在于鲜明主题的牵引力量上。确定适合相应学生群体的教育主题,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着力点。从教育与社会、家庭杨联系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养成教育,一定会有更好和视角,更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手段,只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就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观看养成教育后的观后感篇二

无意间浏览网页,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魏书生老师在总结教育与习惯时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语道破了教育与习惯的本质问题。

反复咀嚼这几句话,略有所悟,大凡有些成就的人,他们不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吗?这些习惯,使得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品质。我们不但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名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在总结她的学习方法时说道:“所谓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习惯,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修正、发展而来的习惯。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的状况也不同,那么方法也就不同。要想找到真正开启成功之们的‘金钥匙’,就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养成最适合自己的习惯。”可以说,习惯主宰人生,习惯决定命运。

习惯养成教育如此重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认识深刻的。但我们在培养学生各种习惯养成时候,往往只注重了教他怎样去做,怎样去改,忽略了后期的监察,反复纠正和引导,也导致了学生习惯的“总在养成”阶段这一弊病。试想一下,每学期都在耗费如此大的精力搞这个事,却收效甚微,班主任怎能不疲惫,学生怎能不“习惯”。其实病根,恰好在班主任养成习惯教育的错误“习惯”上,因此,不能一味抱怨学生难教育,实在是应该从根上找找原因,养成“良好教育习惯”了。

  观看养成教育后的观后感篇三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是中国第一本养成教育专著经典,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本书的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成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

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经常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之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是这要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练,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现在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有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把德育也紧紧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却是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各有分工,任务是很明确的。但是人的全面成长,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这只能渗透而且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每一位教师、家长都能掌握的教育艺术。从多角度总结丰富的经验,使我们得到更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