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

校园2.85W

  [教学目标]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

1.掌握重点字词 ,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

2.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3.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

  [教学难点]

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陶诗之美,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轻易能领会得到的;陶诗之情,同样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反朴归真,他的淡泊,是历经浮沉世俗的淘洗后人性的回归。如果就诗论诗,归园田居并无多少疑难之处,任何强加的桂冠只会导致学生的不满或不屑。所以,对归园田居的学习,既要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与感悟,更要注重从侧面挖掘诗人的诗心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同诗人,进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建构。

  [教学方法]

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以前学过《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想一想作者是谁?

陶渊明的桃花源景色怡人,民风淳朴,在那里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他们过着一种自己自足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充满人情温暖的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国,但是,这美好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那么,在现实中,陶渊明向往的居处是怎么样的呢?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贪腐,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疏通字词

1.学生齐读读课文,注意字音

羁(jī)、 拙(zhuō)、 亩(mǔ)、 荫(yìn) 、暧àì 、 吠fèì

2.听配乐录音,更正字音,把握诗中情感。

3.疏通课文,解释重点字词(结合课下注释)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墟里:村落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四、解题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五、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开头八句。

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缘起。

第二部分:“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

对田园生活的描述。

第三部分:“户庭无尘杂”以下四句。

对归返田园生活的总结和赞美。

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六、具体分析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 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2、为何归来?

明确:

(1)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养家糊口 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贪腐,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标签:园田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