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温亚军《西风烈》读后感

校园7.73K

我一直以为温亚军的中短篇小说是以生活作主角的,他的那些小说几乎都在或无意或有意地淡化人物形象,也不刻意去表现什么经验教条,他只展现给读者一种生存状态,给读者造成内心的震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可以说温亚军小说中的主角,其实是读者,他的小说常常能把读者直接地带进某种生活状态,让读者直接去“感同身受”生活带给人的一切欢喜或无奈。在他的小说里,他为我们找回了原本的生活。

温亚军《西风烈》读后感

这一次,温亚军给我们带来了他的长篇历史小说《西风烈》,带着一种近似于渴望的期待,我循着他的叙事走进了一段历史。没有太大的意外,他的长篇小说还是像他写的中短篇一样,有效地把握住了长篇小说的叙事速度,不会显得过慢,或过急,他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去想象小说,思考生活。这让我震撼,他的创作太成熟了。

阅读温亚军长篇历史小说《西风烈》,一入目便是一场战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战争轰轰烈烈,士兵血流成河,它让读者的心一下提了起来,并迅速陷入历史的记忆与沉思中。作家铺排场景,将视野从小到大——视线从新疆喀什噶尔的塔米力克行政长官起兵,到整个新疆陷入混乱,列强乘机鼓动战争,再进而从宏观视线上看到了整个满清王朝的困境,以及那种解脱困境的迫切。“一场混战拉开了序幕”,小说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陕甘总督左宗棠望着窗外萧杀的秋景,直望到列强侵扰边疆,新疆陷入危急之中,割据纷争的混乱不止,满清王朝却置新疆危机于不顾,左宗棠决心挂帅西征的奏请,已经不下十次了……新疆、西征、左宗棠。一片广大的边疆国土,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一位执著的爱国将领。这些人,这些事却发生在正内乱外患的满清王朝,左宗棠直欲西征收复新疆,清廷却久久不予以理睬,这又是一个当个人热情遇上社会现实的尴尬。温亚军是新疆走出来的'作家,他与新疆的情结大概是很深的,不然他也不会在大部分作品中将关注焦点都放在新疆。正是这样一位作家来写作这样的历史小说,才让人感到更加有切肤之痛。

显然,这拉开了序幕的“一场混战”决不仅仅是一场铁与血的战争,还有那一场杀人不见血的人心之战。

边防未定,宫廷之内却明争暗斗,皇帝染上梅毒,人们最关心的事倒顺其自然地成了谁能继位的问题,而不是边疆之患。慈禧与恭亲王展开了一场心理战,尤为精彩,然而越是精彩,越是让人不解,到底这些皇室是把国家统一看得重,还是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重?答案不得而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左宗棠部早已将一切边防之事准备妥当,只等待命进军:“各路军按顺序列队于大营演兵场上,因为人数太多,各路就挑选了几个营兵勇列阵,也排列了十亩地大的一片,黑乎乎地尽是人头,但整齐有序,横看竖看都成行。”

小说里宫廷内斗极精彩,然而但凡有爱国之心的读者,又莫不因为这种精彩而痛心。在“引子”的最末一句里,小说有这样一句话:“然,朝廷内乱外患,听之任之,一拖再拖,两股势力各不相让,新疆危急困境越陷越深……”这句一出,我们就可以感到小说要进入一个平缓状态,一场拉锯战了,而且这个平缓的状态可能会持续很久,甚至是以后整部小说,也就是说,也许这部小说将不再有战争,即使有,至多也只是浅描几笔,不会写得多精彩。

凭我个人感觉来说,读了《西风烈》的“引子”,我在潜意识中已经渴望作家能为我们提供一场酣畅淋漓的战争。在当代,至今已经出版过的有关于中国的长篇历史小说中,人们最容易记住的往往都是战争题材的,如若没有战争,小说似乎就难以精彩,除非作家能够塑造出一个“中华魂”式的人物,否则整部小说将迅速被人遗忘。对于我来说,这个疑问足以成为读《西风烈》的理由。

读完《西风烈》,关于新疆战事,关于左宗棠,关于清廷内斗,关于西征,那两种期待似乎都没有实现,但又好象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