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看戏散文

文学1.14W

作为中原人,对中原的一切自是无比热爱。这其中包括戏曲。而生在豫剧之乡,对豫剧更是不可避免的偏爱。我以为,作为一个河南人,不爱家乡的戏曲便算不得真正的河南人。既然生在豫剧发源之地,必要喜爱豫剧才是。那可是家乡的经典,精粹。

看戏散文

其实同我年纪的家乡人,爱戏的并不多。他们多是爱流行歌曲爱通俗之声。我并非不爱歌曲,那些醉人心弦的歌儿我也是听得心潮激荡,情动意长。但我对戏曲却是一往情深的钟爱。小时候,乡下在冬天农闲的时候,总会有民间自己的戏曲班子一个村一个村地流动唱上几天。上午休息,一到下午和晚上便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四里八乡来看戏的人们。走路的,骑车的,拉车的,套着牲口的,抱着孩子的,搀着老人的,那真是形形色色,不用多说。其实小孩子们看戏也就是看个热闹,最吸引孩子们的倒是那些个小吃。圆圆的如乒乓球一样大小的米花团子俗称“花喜团”,一串一串地连起来,不记得那时是几分钱一个还是一毛钱了。那时吃的最多的便是它了。因为好吃又便宜。再就是糖葫芦,棉花糖,麻花……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我也同其他孩子一样,不可避免地馋嘴。但我吃归吃,却总忘不了挤在戏台前,痴迷地看那彩色衣裙襟飘带舞。迷恋那小姐丫鬟公子书生,情不自禁时也跟着手舞足蹈,吚吚呀呀。有时也偷偷溜到后台,看没上场的戏人们说笑或者默记台词。手痒痒时还忍不住伸手去探一探那小姐后面直拖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发。及至后来在姥姥家有一次跟在一匹马后,看那长长的马尾,心里仍在比较与长发的区别。终因忍不住好奇去触摸,结果刚好马儿后蹄向后抬起蹬了肚子,害我在床上躺了半天,吓坏了所有的人。还好那马儿不是故意发飙,若真是惹怒了它,我只怕也小命不保了。这都是因迷恋看戏的结果。

三伯在世时,会拉二胡,俗称弦子,也会哼唱一些。他还曾教过我丫鬟小姐走台步与那做官的上场的走相。角色不同,走的姿势也不相同。那小姐是轻移莲花,羞答答稳步缓行;丫鬟却是急忙忙火一样雷厉风行。最拽的风光上场的莫过于那官居高位的丞相了。出场便“嗯叹”高呼一声,抖抖胡须,以壮声威;接着便踱着方步,两步并一步,缓慢斯文渐渐落座。看戏看得热闹,听戏听得入迷。豫剧独有的韵味让我为之神往。现如今虽说不比之前盛行,却并非庭前冷落无人问津。爱戏的人仍是有许多。

最值得自豪的是家乡出了豫剧名人常香玉,小香玉,那是标标准准的南阳人。她的《花木兰》几乎大人小孩都会哼上几句。再就是阎立品的《秦雪梅吊孝》,哭商郎那一段直让人是肝肠寸断。那声声悲切,句句凄婉,嗓音哽咽,若嘶如哑,哭得那个真切真真是花无容月无色天地灰蒙日月无光。我无论是哭戏还是喜戏都是爱得如痴如醉彻彻底底。

小时候没有电视,除了下乡来的电影,能看好玩的也就是看戏了。戏曲中着实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了解了历史,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像那些《喜盈门》、《包青天》、《抬花轿》、《对花枪》、《卷席筒》、《白蛇传》、《打金枝》、《朝阳沟》、《七品芝麻官》、《洛阳桥》……是百看不厌,百听不倦。

昨晚在老乡的推荐下又看了一段《三更生死缘》的第九场,看到卫玉莲蒙冤被押赴刑场,与老父决别时的一番唱词,直觉心内是百感交集为之哀婉肠断情伤。可惜只看了这一场,全场等以后再慢慢品评吧。这也是我今日心血来潮想写写看戏的感受的原因。本来是想让那老乡兄写一写对戏的点评,然而昨晚看了有感而发,是以忍不住今天班门弄斧胡说一通。论起戏剧的渊源博大精深剧种多样,里面的各路套数数不胜数,我是对此可谓是一窍不通。我只醉心于戏曲,迷恋于豫剧,只看它的扮相走势听它的情节动人。其它,确实是不敢妄加评论。

现在远嫁南方,身边更是无人能懂豫剧无人能爱戏曲了。没有了同爱戏曲的知音,一同品味,也因此再难好好欣赏一部家乡戏了。只盼着,有一日,重回家乡,邀三五戏友,沏上一杯浓茶,再静静品味那久远的乡音。

标签:看戏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