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文学

描写戏剧的散文:中秋戏

文学6.05K

旧历八月,我们家乡都要演中秋戏。请庙里的神看,也请人看。皆大欢喜。
  演戏时最隆重的要算请客了。远亲近戚,同行好友,以及村学校的老师,一并请来。提前几日到人家门上,说中秋做戏,全家一定都过去热闹。客人说好的好的一定过去。到时就各派一个代表,欣然前往。

描写戏剧的散文:中秋戏

戏要在下午和晚上演,四四方方的戏台披红戴绿,看戏的坐在台下,也有骑在对面的庙墙上,或爬到人家的石屋顶去看。从台上望过去,下面全是黑黑鸦鸦的人头,很是壮观。姑娘最多,嘻嘻哈哈的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怀抱伢子的少妇,手摇蒲扇的半老徐娘,比比皆是。最吸引人的是那老奶奶老公公,边看边议论,看到陈世美,就诅咒,遭雷打的狠心郎!看柳氏挥帚训子,就眼泪涟涟,泣不成声。至于小孩子,则殷勤穿梭于人群和果摊前,不怎么关心台上的动静。  下午戏一开场,各家掌勺的主妇差不多在灶房里也紧锣密鼓地忙开了。远处戏台上番兵的呐喊,双方交战时急骤的鼓点,几乎跟砂锅里煎鱼炸肉的油爆声交响迭起,异曲同工。

灰白色的炊烟在半空舞动得正欢时,远路的客人才陆续登门了,我们那里叫“报餐”。主人热情迎入,寒喧,让位,倒茶。尔后客人就自个到戏台前转悠去了。这个时候,戏往往已演过半,或近尾声。  戏收场了。清秋的夕阳里,络绎不绝的人流向各路口慢慢涌出,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了。路边到处是探头引颈的主人,瞅见人丛里有相识的亲友(其中多是家住附近,不好意思报餐的),就如获至宝地冲上前去一把抓住,说“顺便吃顿戏宴吧”。客人客气几下,顺从了。把客人交给旁边的小孩领回家去,主人又继续寻找新的目标了。

掌灯时分,各家厅堂内,院子里,石屋顶灯火通明,欢声笑语,戏宴开始了,劝酒的,干杯的,催用餐的声音此起彼伏。那些偶尔进出家门的女主人在外头相互碰了面,就关切地询问对方的'来客人数,再报出自家酒席的规模,菜谱的花样,好不得意。  菜吃得正欢,酒喝得正酣,清爽的夜色里就传来锵铿的锣鼓声,悠悠的弦乐。  戏开场喽!有小孩尖声欢叫。

别急,戏要看,饭也要吃的。吃,趁热吃!主人说。客们就一边勤勤动筷子杯子,一边兴致十足地评价这家戏班的名声如何如何,某个戏子演技的高低。待到饭饱酒足,那些做客的姑娘少妇扛起椅子,不慌不忙地向戏场进发。年纪老的就围在院子里拉家常。男人们喝几杯热茶后抹抹嘴说要赶远路,不如早点动身。于是皎洁的月光下,许多人家的门口就响起送客的话语。  “慢走慢走,明年八月再来看戏啊。”  “好的好的,一定来一定来!”  片刻,各家又静了许多。女主人忙着收抬一片狼藉的酒桌,听着外边悦耳的南音古曲,亲切的说白唱腔,心里荡漾起不尽的欣喜满足……                      写于上世纪90年代

[作者]林双华,七零后作家,现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莆田市音乐家协会音乐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莆田学院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散文随笔集《谯楼春秋》《网事悠悠》。创作歌词200多首,代表作《山村医生》荣获第十届全国青年歌词创作奖(十佳);《海丝朋友圈》(孟文豪作曲)荣膺福建省文联“我们爱海洋”征歌大赛第一名;《粉笔雨》(林荣华作曲)获“联盟杯”新世纪首届中国高校原创歌曲大赛一等奖。


【(公众号:莆田文艺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