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生活经验

倒走锻炼的注意事项详解

一般而言,倒走有三种基本姿势,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练习者。双手叉腰式容易掌握身体重心,安全性高,适合高龄、多病和初学者;动肩摆臂甩手式可使全身得到运动,适合较熟练者;曲肘握拳式可以减少行进中的阻力,适用于训练有素的倒跑者。习惯后,几种姿式也可以交替使用。

倒走锻炼的注意事项详解

在锻炼时,倒走对脚的动作要求较高。应先用右脚或左脚向后退,脚尖先着地,脚后跟后着地。频繁的脚尖活动会刺激脚上的经络、穴位和各部的反射区,同时也能不停地变换关节角度,增加韧带强度,活动肌肉群。其次,倒走时要着意放松腰部,使它始终保持直而不僵、活而不歪的平衡状态。同时,肩、臂、肘、手要与腿脚的节奏保持同步进行,脚走一步,臂摆一次,左右对应。左腿后退时,右臂向后摆,右腿后退时,左臂向后摆,手臂的摆幅应在45度左右。倒走过程中,还应头正、颈直,保持挺胸、平视的姿态,头的转动次数不宜太多,应少于脚后退次数,避免频率过快产生头晕。

对初学者来说,倒走有几种简单步法值得参考。一是常步,即倒走的平常步,是倒走最基本的步法;二是拧步,也称辫子步,倒走时右脚向左,左脚向右;三是尖步,即用脚尖、脚掌倒走。这是一种很好的步法,因为它能长时间地反复刺激脚上的经脉和穴位,但难度也相对较高,需要有很强的'耐力和平衡力。

倒着走需腰身挺直或略后仰,这样脊椎和腰背肌将承受比平时更大的重力和运动力,使向前行走得不到充分活动的脊椎和背肌受到锻炼,有利于气血调畅。整日伏案工作或学习的人,采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疲劳和腰背酸痛之苦。

另外,后退时,双腿要用力挺直,膝盖不能弯曲,这就增加了膝关节、股肌承受重力的强度,从而会使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股肌都得到锻炼。因后退走脚尖是虚着地,主要靠踝关节和足跟骨用力,又使这些相应部位的机能得到了锻炼。

不过,倒着走并非想走就走,它还有不少注意事项。首先要有参照物,初练者身体先向前倾,走路时腿自然下落,要先用脚趾着地再过渡到全脚,重心要放在前面,这样即使稍微踩空了,也不会摔跟头。手臂要自然摆动,保持整体平衡,这样走可以强化腰腿肌肉,增强平衡,比正行耗氧多。

在人多车多的地方、低洼不平的路上也不宜行走,以免摔倒及发生事故。在公园或树林进行锻炼,一定注意周围的树、石头,以免跌倒或撞伤。

朝前走练屈肌,倒着走练伸肌

从运动训练学角度来看,倒走和正常行走有着截然不同的锻炼效果。我们朝前走的时候,以使身体向前屈曲的肌肉群用力为主,包括腹部肌群、髂腰肌、股四头肌等;而使身体后伸的肌肉群,包括腰背肌、臀大肌、股二头肌等作为辅助,只起到平衡和维持姿势的效果。朝前走时间长了,屈肌群得到的锻炼多于伸肌群,就容易出现腰背痛、臀部酸、大腿后侧肌肉酸痛等症状,进一步加重就会变成腰肌劳损。

倒走的时候,刚好相反,身体略向后仰,骨盆向后略微倾斜。每迈出一步,都是由腰背肌、臀大肌先收缩发力,而身体前侧的肌肉群成为对抗平衡的肌群。这样一来,身体背侧主管后伸的肌肉群得到锻炼,能有效防治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

倒走要保护足、膝、颈

但是,从运动医学的视角来看,倒走比正向行走难度明显加大,进行倒走练习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防出现意外。

从步态上来说,我们正常行走的时候,足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足底、前足,最后足趾抬离地面。而倒走的时候,向后迈步,足趾先接触地面,然后前足着地支撑,接着过渡到足底、足跟,最后足跟抬起。这样和正常行走不同的是,足趾和前足受到地面的冲击较大,因此对于足部第一跖趾关节有炎症和外翻(俗称大骨拐)以及扁平足、足弓塌陷的朋友,倒走的时候可能导致病情加重,需要谨慎选择。

从行走时膝关节的形态来看,正常行走时,膝关节保持略微屈曲的状态,没有完全伸直,脚落地的时候,膝关节受到的冲击得到了缓冲。而倒走的时候,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向后迈步时,膝关节常常不自主地伸直支撑,这样对膝关节产生的冲击较大。对于膝关节骨质增生、膝关节炎和有关节陈旧损伤的朋友,会加重膝关节疼痛。

从身体平衡能力来说,倒走是一种异常状态的运动,需要较强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运动协调性不佳的人,由于倒走时看不到后方的路,没有视觉的支持,更容易出现身体失衡。轻者左右摇摆,行走不稳,重者可能会摔倒。有的人倒走过程中不断地回头看路,颈椎扭转过大,还有可能诱发颈椎病,出现脖子疼痛、眩晕,甚至猝然摔倒。

老人倒走,双手扶腰

目前倒走锻炼法流行于中老年健身爱好者中,中老年人反应不如青年人灵敏,所以注意平衡、防止摔倒显得尤为重要。

建议老人进行倒走锻炼的时候,先做好热身,把膝关节、踝关节和足部活动开;倒走时要选择平整的路面,且周围人比较少的环境;行走的时候双手先从后方扶住腰部,保持平衡,待平衡能力增强之后再改为双臂自然摆动;最好采用正走和倒走结合的方式,使身体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锻炼。

标签: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