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热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热点1.4W

起始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教学目标:

1、 1、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了解语文学科特点。

2、 2、 介绍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 3、 了解教材编排情况,明确学期总目标。

教学步骤:

一、 一、 导语

语文课是一门人的心灵课。她能培养人的高尚灵魂,养成向往和追求真、善、美的人文品格。最向往真、善、美的人最容易受她的感染。

学生自由谈论:最喜欢怎样的语文课。

二、 二、 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及特点

我们学习的是母语,它是我们赖以思考和交流的工具,是我们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首先思想上要重视。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只要是生活在我们祖国,时时刻刻在听说读写,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有时是我们认识理解太狭隘了。

语文活动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离开“人”,“言”无从依附,离开“言”,“人”难以自立。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大都积淀在语言文字之中,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引了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同时,语言通过交流而存在,在交流中学会使用语言,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的人”。

学习过程也是交流过程,教学相长,同学在“听、说、读、写”的语文教育与训练中,实现自我精神的成长,即人的成长。老师也在指导学生语文活动的过程中,自身内在的创造力与生命力也得到了激发,双方共同进步。

三、 三、 介绍新教材

展示网上材料。

教材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由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组成。

四、 四、 养成良好的习惯

准备一本语文学习本,勤动笔,做到每天有东西写,有东西学。每一课有以下内容要写。

1、 1、 扎实地钻研课本。

①疑难字词,尤其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一定要反复写,字词是基矗

②学习课文的心得。可以是对课文的分析,也可是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是一个你认为有价值的练习题。

2、 2、 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

学习语文,当然要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但也不能死守课堂,只读课文。课堂之外有千山万水,课本之外万紫千红。从不光顾课外读物的同学,决无可能学好语文;从不阅读经典作品,决难提高科学人文素养。所以利用初一时光,广泛阅读,打好基矗语文是读出来而不是教出来的,老师只是引导你怎么读。

①学好一篇课文后有一篇摘记,并有点评。

②值日班长每日一句格言,大家要记下,既是积累素材,也是激励自己。

③每个星期至少背诵一首古诗词。

④读名著。本学期推荐书目:《爱的教育》、《居里夫人》、《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等。

五、 五、 结束语

学好语文重在积累,日积月累才能有灵感的喷发。许多同学认为语文需要死记硬背,其实,语文是最需灵气的一门学科,特别讲究“悟”的方法,要拥有一颗善于感动的心灵,一双热爱生活的眼睛。

愿同学们成功!

教学反思

非常有必要在一个新的开始上这样一堂课,课后从学生的日记中了解到,这节课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解了中学语文学习的任务和特点。只是在课堂形式上要更多样些,多让学生参与讨论,如反思小学语文学习的得与失,以及自己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和习惯等。

一 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的

1、 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认知)

2、 2、 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感情。(能力)

3、 3、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能力)

4、 4、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山”、“海”的象征意义。

难点: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要解决好这两个学习重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引导,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要相机点拨。

教材分析

诗歌在表达的主题和感情上往往显得丰富而含蓄,因此造成在欣赏和理解上的因人而异,但我们不能就此忽视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在山的那边》主题相当集中、明确 ,表达的是信念与理想在人生追求中具有的巨大意义。如果片面强调个人感悟,而置理解上出现的偏差于不顾,反而不能真正达到欣赏诗歌的目的。 所以在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挥的空间时,教师也要注意有艺术的引导,以期不会在开学初就给学生一定的“伤害”,这将不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真正贯彻,不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的形成。所以主旨的明确与个性的感悟处理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想

学习方法

读——讲——读——赏——读。“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整体把握内容和感情。

“赏”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

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然后师生相互质疑。

媒体设计

第一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母亲教我的歌》。

第二节诗歌配乐理查德与鲍丁.斯坦博格的长笛与钢琴合奏《大海》。

课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图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a)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在课文句子中划出词语,明确词不离句。查词典,明确认知上有困难的词语的意思和读音。

(b)读课文做到字正腔圆、顺畅流利。

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a)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探究学习:

诗的第一节写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现实中“海”和“山”

第二节诗写了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其中“山”比喻困难、障碍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为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积极行动。“山”不止一座,只有坚持不懈翻过连绵群山,才能见到那美丽的大海;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挠的艰辛跋涉。所以这首诗写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发了诗人渴望实现理想的感情。总之诗歌意蕴很丰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还需深入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

(解说:以上探究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b) 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配乐,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探究学习: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

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重点练读语句:(生四人讨论,各组合作学习,拟朗读处理方案。)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处理方案一:一、二行喃喃自语、声音由平渐高语速由慢渐快;三、四行语锋陡转、语气加强、肯定坚决、语速急缓交错;五、六行语速稍慢、稍拖音、低沉但浑厚转为高亢响亮再转为低沉减弱,要读出对理想的渴望。

§“是的!人们碍…照亮你的眼睛”语气渐强,应读得铿锵有力,最后一句应该上扬很高。这段写出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声音洪亮、慷慨激昂,读出这种喜悦!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

总结: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对句与句之间的语气把握得很好,其实句子内部也有急缓轻重的区别。关键还是对诗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处理好。看来这任务要下堂课来完成了。

©齐声朗读课文。

3、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诗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读声中,我听出了大家爱这篇意蕴丰富的诗歌。其实我国是诗的泱泱大国,优秀诗歌比比皆是,有兴趣课外找几篇读读,你一定会更喜欢这朵文学世界的奇葩——诗歌。

三、布置作业

1、语言训练:读一读,写一写词语至少选三个造一段话。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对不理解的语句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