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报告

养生汤的讲究

误区1:喝汤多多益善

养生汤的讲究

有些人长期过量喝汤,反而对身体有害,甚至生出病来。比如骨头汤,经过加水煮熬后,大量的骨头钙质溶于汤中,性质属于寒凉。饮入胃里又冲淡了消化用的胃液,骨汤中的钙质便不易被胃肠吸收,容易出现饱胀、消化不良甚至恶心。肉汤也不宜过量饮用,因为肉中含有大量脂肪,在炖制过程中会溶解在热汤中,多喝容易增加血脂,对心脑血管健康不利。血脂偏高者如果要补充蛋白质,可以用豆腐菜汤取代肉汤。

白菜汤、萝卜汤、海带汤、冬瓜汤等素汤有清热利尿作用,有些人觉得自己有内热,便长期过量地饮用。汤喝多了尿液也多,体内许多对人体有用的津液也随小便排出体外。人体便消瘦,常觉口干,更加大量喝汤,然而喝汤又加剧了口干,从而造成体内失津。

误区2:炖汤时间越长越好

一般来说,煲汤时间以两小时为宜,味道和营养该出来的都出来了。煲得时间太长反而不利,容易引起蛋白质变质。从营养角度来说,要通过喝汤补充蛋白质和矿物质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煲汤的时间越久,维生素也丧失得越多。相反,脂肪倒是会部分或较多地溶解在汤里。

例如有些人煲人参汤时,通常将参类早早地放入汤里,一煲就是两三个小时,认为这样才能将人参营养全部溶于汤中。其实参类中含有人参皂甙,如果煮得时间过久就会分解,失去其营养价值,所以煲参汤最好在40分钟左右。

误区3. 喝汤不吃料

冬天很多家庭都会炖汤,如鸡汤、羊肉汤、鱼汤等。不少人认为,肉和其他原料通过长时间熬煮,营养成分都进入汤中,所以喝汤比吃料更有营养。其实,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原料的营养也不能完全溶解在汤里,因此连吃带喝才是最佳选择。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原汤化原食”,说的就是汤和煲汤的食材结合起来,营养才更充足、调理功能才更有效。因为除水以外,汤的营养全部来自原料。因此,看上去煮好的汤已经很浓,但实际上汤里的营养含量不足原料总数的一成。比如,以前认为骨头汤能补钙,其实骨头里的磷酸钙很难溶解到汤里。即使是很浓的骨头汤,平均100毫升汤里也只有2-20毫克钙质,而人体一天就需要800毫克的钙。经过长时间熬煮的汤,其剩下的原料吃起来口感虽然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却更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

误区4:喝太烫的汤

喝太烫的汤,有百害而无一利,喝50℃以下的汤更适宜。有的人喜欢喝滚烫的汤,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虽然烫伤后人体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极易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恶变。经过调查发现,喜喝烫食者高发食道癌。

误区5:老母鸡炖汤比仔鸡更营养

人们经常说老母鸡炖汤最有营养。其实就营养而言,老母鸡并不比仔鸡更高,只是炖汤味道更浓厚鲜美。这是因为鸡肉的营养主要存在于其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老母鸡和仔鸡中这些营养成分含量差不多,老母鸡由于生长期较长,其肉质中所含的肌酐、肌酸等产生鲜味的含氮浸出物更加丰富,所以炖出的鸡汤味道更鲜。但这些含氮浸出物并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标签: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