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资格证 > 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试题

教师是一个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于是,有很多人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然而,当教师就得需要考教师资格证,那么,考教师资格证有什么要求呢?想当教师的朋友,快来看看吧,不要让自己一头雾水。俗语说,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嘛,所以,不要犹豫了,起快加入吧!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点试题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学记》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斯普兰格 C.拉伊D.赞科夫

3.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卢姆 C.凯洛夫D.赞科夫

4.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 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5.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A.学校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D.教材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 A.桥梁作用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知识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B.小组合作学习 C.个别教学D.现场教学

9.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A.共产主义接班人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D.好儿童

11.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谈话法 C.问卷法D.实验法

12.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

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A.独立性B.灵活性 C.自愿性D.实践性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14.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1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17.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有哪些新形式?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 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D4.B5.D6.B7.B8.A9.D10.C11.A12.C

  二、辨析题

13.错。因为该观点只强调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忽视了学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过

分强调教师的作用。。

14.错。该观点属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只看到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而忽视了

教育目的也受人的发展需要制约。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5.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与教育。它们各自的作用是: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 ②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两大方面。 (1)教师教的标准: ①教学目的明确。 ②内容正确。 ③结构合理。 ④方法恰当。 ⑤语言艺术。 ⑥板书有序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 一点。,

2.①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 观.是一名合格教师的根本条件。学习教育原理,首先是为了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为

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奠定思想基础。

②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原理把教育实践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 通过学习能使教师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与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③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 动.在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从亲身实践中总结经验,是提高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也

是提高教师水平的有效手段。

④学生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 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3.学制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随着个体和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变化,及各种主客观条件 的改变,各国学制呈现出许多变化,以下是三条重要的发展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早期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完善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也更加重视

幼儿教育.产生较强的教育要求。这两方面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如今,许多国家将学前

教育确定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人园年龄提前,教育范围和规模扩大,并进一步将其纳入

学校教育体系。

(2)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小学入学年龄呈提前之势,据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统计,在199个国家和地区中,大多数规定儿童5-7岁入学,其中规定儿童6岁入学

的国家占56.8%。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

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许多国家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有的已达到8-12年。 (3)高等教育多极化,学校类型多样化。当代高等教育已形成了初、中、高三级体制, 即专科教育阶段、本科教育阶段、研究生教育阶段,这在各国都有体现。近年来,在硕士、

博士研究生教育之后,又出现了“博士后教育”。学校类型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多数国家

不仅有国文公立学校,还有私立学校。除全日制普通学校外,还有各种广播学校、函授学

校、刊授学校、夜大学、自学考试助学班等多种学制类型。

4.教师的劳动方式和劳动对象决定了教师的语言行为有特定的要求。例如,语言表达准 确、逻辑性强,语言符合标准,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流畅、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富有启

发性和感召力等等。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是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这个

过程的实现有明确的要求,有些要求反映了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特点。

5.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主张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论理学基础上,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四、论述题

1.第一.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各分科课程的学科知识相对封闭, 不能反映客观世界本身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性,难以使学生形成有关认识客体的完整图景和初步的科学世界观。

第二,课程分科过细,脱离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三,分科教学的课程门类较多,交叉重复现象较为严重,造成时间和精神的浪费,结 果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四,分科教学的课程结构不合理,有的学科被片面强调,有的学科形同虚设,学生的 教养、创造力、操作能力被忽视,无法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2.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要求如下: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纪律、秩序、控 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

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在传统的班 级管理模式下。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的“附属物”,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现

代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新型班级的建立,从而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提供了保证。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实行班级干部的轮流执政制,让每个学生 都有锻炼机会。并学会与人合作。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

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级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 育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