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中医执业医师望诊之望面色中医基础理论

导语: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诊断学名词,系四诊之一。凡能用眼睛看到的都要观察,包括病人的神色、体型、皮肤颜色、大便、小便、痰等。特别要仔细观察舌和尿的变化,舌诊主要是看舌质和舌苔。

中医执业医师望诊之望面色中医基础理论

  面色

身体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检查面部,可发现有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收缩力的变化,还可有肿胀、皱纹、结痂、缺陷、面部皮肤颜色改变及充血、疼痛等。一般判断如下:

  常色和病色

  1.常色

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谓之常色。特征是明润,含蓄。明润,即面部皮肤光明润泽,是有神气的表现。主色:主色为人生来就有的基本肤色,属个体素质,终生基本不变;客色: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昼夜、阴晴气候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特别是面色),谓之客色。

  2.病色

疾病反映在色泽上的变化,诊断上以面部色泽为主。病色有善恶之分。 善色: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这说明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这说明病变深重,脏腑精气已衰。

  五色主病

  1.赤色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午后两颧潮红者:属阴虚证。

  2.白色

主虚证(包括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淡白无华伴唇甲舌色淡:气血不足;白光白:阳虚、水泛;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大失血。

  3.黄色

主脾虚、湿证。萎黄:脾胃气虚,气血不足;黄胖:脾虚湿盛;黄疸:阳黄——湿热蕴蒸;阴黄:寒湿内阻。

  4.青色

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面色青黑或淡青:阴寒内盛、痛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为心阳不振,血脉瘀阻;面色青黄:肝郁脾虚;小儿发烧,眉间﹑鼻柱,唇周色青:惊风。

  5.黑色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黑而暗淡:肾阳虚;黑而干焦:肾阴虚;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