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医师中医理论知识中医诊断知识整合

导语:在执业医师的考试中,关于中医部分的知识你懂得多少?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中医诊断内容,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呗。

医师中医理论知识中医诊断知识整合

  合病:

合病是指两阳经和散阳经同时受邪发病。常称“二阳合病”,“三阳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是指一开始即表现为既有太阳病的症状,又有阳明病的.症状。“三阳合病”是指一开始既有太阳、阳明、少阳病的临床表现。合病强调多经病证的同时发生,通常指在三阳病范围内。

  并病:

并病是指一经症状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症状,此时两经症状同时存在,但有先后之序,常称“二阳并病”。如“太阳阳明并病”是指先有太阳病的症状,然后又见阳明病的症状,此时两病证的症状均存在。

并病强调两经病证的先后出现,通常也指在三阳病范围内。

  两感:

两感是指一阳经与一阴经同时受邪发病。而这两经往往在经络上有表里关系。如太阳少阴两感,阳明太阴两感,少阳厥阴两感。“太少两感”证是指一开始即有太阳病与少阴病的症状。两感强调阳经与阴经同时受邪发病。

  中医平脉辨症法:

平脉辨证法就是脉症结合的辨证方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辨证方法。这个方法适应范围很广,无论内伤、外感疾病,均可应用……这个方法,开始于《内经》,成热于《伤寒论》,是《伤寒论)辨证的一种主要方法。

运用平脉辨证法首先要确定主症,主症可以是一个症状,也可以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症状,或者是一组症状,二是要确定脉象。然后把二者结合起来,经过辨析,再参考一些辅助症状,使辨析更为全面,然后确定为什么证。在平脉辨证中,脉诊是否正确是个关键,脉诊有误,辨证必然错误。例如;身疼痛而脉浮,有可能是外寒证,如果有感受风寒病史,在主症中还有恶寒发热,则外寒证的辨证结论便可确立。如身疼痛而脉沉细迟,这有可能是气血两虚证,如有产后、发汗之后等病史,或有气血不足的其他见症,则气血两虚证便可确立。

  足太阴脾经病症:

本证是足大阴脾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脾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舌本强痛,食则呕,胃院痛,腹胀善噫,身重乏力,活动不利,股膝内肿胀厥冷,足大趾麻木,活动欠佳,食不下,烦心,大便溏薄,或泄泻,水肿,黄疸。

病机分析:脾经之脉连干舌本,病则舌本强痛;

脾病及胃,胃气上道则呕;气机阻滞,则胃脘痛;健运失职,升降失司洲腹胀善噫;湿困脾土则身重乏力,活动不利;脾脉起于足(足母)趾上行膝股内廉,经气不利,则股膝内肿胀厥冷,足大趾麻木,活动欠佳;脾与胃相表里,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测食不下,烦心;脾虚水湿内停,传化失司,则大便溏薄或泄泻;水湿泛滥则水肿;脾虚水湿影响肝胆,肝失疏泄,胆汁横溢,则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