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文艺 > 影视戏剧

话剧的起源与发展

话剧是一种移植到中国的外来戏剧形式,中国话剧由于社会变革需求应运而生。话剧原本是西方舶来品,英语名为Drama,最初中文译名曾用过新剧、文明戏等名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话剧的起源与发展的知识,欢迎阅读。

话剧的起源与发展

  话剧的起源

话剧艺术,一般是指以话和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在欧洲各国,话剧被通俗称为戏剧。戏剧的英文为drama、theatre,这源于希腊的剧场--theaton,意即“观看的场所”。

戏剧艺术最初是由古代人的祭典和巫术仪式等活动演化而来。后来逐渐发展为有文学、表演、导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其一般通过人物、情节、场面、冲突等表现一定的立意或主题,展现艺术魅力。

中国早期话剧于1907年在日本新派剧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当时称新剧或文明戏。中国留日学生团体春柳社于东京演出《茶花女》(第三幕)和《黑奴吁天录》。至今,中国话剧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1928年,这种新剧由中国早期戏剧活动家洪深定名为话剧。

  话剧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戏剧涌入中国之时,中国传统的戏曲也经历着变革思潮的冲击,掀起一股戏曲改良的热潮。遂有了“时事游戏", 已融入了话剧的形式。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编演了一出名为《官场丑史》的游戏,演出方式同传统经曲迥然不同,其中一些情节是从传统戏曲中化用过来,为后来以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所以,人们把学生演时事新剧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先驱。

中国话剧的第一个繁荣期是五四前后的十年。这一时期中国话剧受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多种思潮的影响和渗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景观。但总的看,现实主义是其主调。由于西方新浪漫主义的浸染和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手法的吸收,五四时期话剧的现实主义又是富于诗意特色的诗画现实主义。

话剧团遍布全国,这样的发展更增加了话剧的影响力,在当时,几乎每一场政治运动,都有一批话剧来响应。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之下,进剧场看话剧成为主流文化消费。就这样,话剧艺术轰轰烈烈地进入了中国的社会变革大舞台。在那个变革精神旺盛的年代,"看戏即是消闲"的时代已经过去,话剧成为推动社会使之前进的一个"轮子",与此同时也涌现了大批的艺术家,老舍、田汉、曹禺、郭沫若等等,而作品《雷雨》、《茶馆》、《于无声处》等,无一不成为话剧改变一个时代的经典标注。

  经典话剧

《茶馆》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创作的话剧剧本,经由中国著名导演焦菊隐指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加参与演出。多年以来,这出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已成为中国当代话剧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80年代初期,《茶馆》曾赴联邦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国演出,强烈反响,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茶馆》以旧北京一家大茶馆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以后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北京社会风貌。时间跨度50年,出场人物70个,确实展示了民族历史变迁的恢宏画卷。该剧的结尾处,几位被世道摧垮、被命运捉弄的老人聚在一起,他们抓出街上拾来的纸钱,带着无奈的苦笑,为尚且活着的自己举行祭奠。这一场面的出现,把一个民不聊生的时代面貌刻画得深刻细腻,也从中透示出这样的.时代必将结束,而新的时代必将到来的信息。《茶馆》演出的成功,既显示了老舍戏剧创作的雄健笔力,也凝聚着导演焦菊隐舞台处理的超人才华。

  怎样看话剧

看话剧,欣赏台词是一个重点,一部好话剧的台词一定是话里有话,跟人们习惯看的影视剧有前奏不同,话剧演出常常在你不知不觉汇总拉起大幕,人物在台上走来走去,用一种夸张的与其说着平常生活中的话,就像拉着大嗓门在聊天。这就是话剧中的“话”,它主要用语言来作为表现手段,通过语言向观众讲述故事、介绍情节、交代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看话剧,第二个欣赏角度是看有没有戏,这个戏是指戏剧性。我们判断一个戏好不好看,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的戏剧性强不强。这个要求其实对所有的戏剧都一样,只不过因为话剧独特的表现形式要求它更具有戏剧性。所谓戏剧性,也就是强烈的戏剧动作和尖锐的矛盾冲突。

标签:话剧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