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网络 > 速录速记

浅谈电脑键盘布局发展之路

你可知道,如今流行的QWERTY键盘竟是缘于140余年前的一次低效率设计。面对近20年不变的键盘布局,键盘产品创新中,究竟谁说了才算?下面跟YJBYS小编来了解一下电脑键盘布局发展之路,欢迎阅读!

浅谈电脑键盘布局发展之路

电脑硬件依摩尔定律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络的全面普及,使电脑成为大部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工作、娱乐、生活、购物,还是互动娱乐,都可以看到电脑的身影。键盘作为电脑主要人机交互设备之一,也同电脑一起,被广大用户所熟悉接受。

不过对于用户来说,每天接触使用,看似无比熟悉的键盘,却依旧让人充满陌生感。早期的电脑键盘设计是否与现在相同?电脑键盘为何采用杂乱无序的QWERT排列?目前主流的104键布局,基于何种使用习惯设计?看似强大的可编程按键组,是否真的实用?对于用户来说,这些未知的问题要比键盘自身更为有趣。中关村在线键鼠频道将带领用户全面了解键盘布局的发展之路,让您从此可对键盘的传奇生涯了若指掌。

用户对使用环境及使用习惯方面的需求不同,造就了目前市场上的非标准键盘布局设计方案层出不穷,从倍受机械键盘玩家青睐的87键布局,60%布局,到带小键盘的80%布局,笔记本键盘布局等等可谓千变万化。但所谓万变不离其中,无论键盘布局怎样变化,其主键区按键必依QWERT序列进行排列。

对于初学电脑的新人来说,这种完全没有规则的排列顺序需要花上较长时间适应,或是下大力气死记硬背后才能完全熟悉,至于想要实现完全盲打,更得下上一番苦功才行。现代电脑键盘这种特殊的按键排列方式,是否由于为提升用户打字效率而设计,或是另有其它深厚含义?点击下一页,将为您揭开QWERTY键位设计的秘密。

  QWERTY键位:存活140余年的妖孽

毫不夸张的.说,QWERTY键位排列,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整个电脑发展史上,对英文用户来说最为“坑爹”的设计。不过之所以采用QWERT键位这种难于记忆的排列方式,倒确有其深厚的特殊意义,这种设计的意义,就是为了降低用户输入效率。至于键盘为何要放弃易于上手的ABCDE排列方面,而采用这种又不好记又不好用的QWERTY键位,此事说来话长。

说道电脑键盘的QWERT键位排列,就得从140余年前的1860年开始说起。打字机之父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与其合作伙伴开始进行现代英文打字机,并与其合作伙伴一起针对进行打字机的研发设计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将打字机的键位按ABCDE方式排列,为了使打字的字迹之间隔不会太远,打字机的字锤及按键之间排列较为紧密。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发现只要录入的速度稍微加快,打字机就会因连杆之间互相干涉撞击而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如何解决打字机在输入速度较快时,连杆之间相互干涉而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就成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推翻全部已经成型的打字机方案,重新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设计,来解决按键干涉问题,还是另辟蹊径来避免按键干涉现象的发生,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选择了后者。通过对英文词组排列方式的研究,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将26个英文字母排序打乱后重新排列于键盘之上,尽管这会让用户的输入效率有明显降低,但可以保证用户可以在打字机在不会出现干涉卡死的情况下,拥有较高的输入效率。1868年6月23日,美国专利局授予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及其合作伙伴的打字机发明专利。而则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所发明的这种错乱的、专为打字机设计的布局,就是流传至今的QWERTY键位。

1873年,美国雷明顿公司购买了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及其合作伙伴的打字机专利,并开始了打字机的商业生产。到1881年时,打字机的年产量已经上升到1200台,但QWERTY键位设计的打字机在其发展初其远没有获得稳固的市场地位。到19世纪80年代终止时,美国采用QWERTY键位设计的打字机的总拥有量不超过5000台(包括通过更换字锤而改造成的QWERTY打字机)。

1879年,Lucien Stephen Crandall(路西安·史蒂芬·克兰多)通过对肖尔斯打字机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将打字锤安放在圆柱套上,从而完全解决了由于连杆干涉造成的卡键问题,这使得后来的打字机制造商可以更为随意的对键位布局进行改进优化。比如后来出现的Blickensderfer打字机就对按键排列进行改良,将构成成70%英语单词的字母按照“D0HIATENSOR”顺序,排列在打字机的基准按键行(即现在电脑键盘上的ASDFGH按键行)。

让肖尔斯和他的QWERTY键位布局,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赢得胜利的事件,是1888年7月25日,在美国辛辛那提举行的一场全美公开打字比赛。比赛中,来自于盐湖城法庭的速记员Frank McGurrin(弗兰克·马格瑞),使用QWERTY键位设计的雷明顿打字机和盲打方法,以绝对的优势获得冠军和500美元的奖金。 麦古瑞显然是第一个熟记这种键盘并盲打的人。这一事件确立了雷明顿(Remington)打字机技术上更先进的看法。麦古瑞选择雷明顿打字机可能是随意的,但却为这种标准的确立作出了贡献。

  消费惯性让QWERTY布局终成正果

QWERTY键位设计得到了普及,但相对较低的英文输入效率,导致对其质疑的声音从未平息,美国生物学家,华盛顿大学教授August Dvorak(奥古斯特·德沃夏克),就对QWERTY键位布局的传统地位发起挑战。由于当时的打字机设计已经完全不会出现干涉现象,奥古斯特·德沃夏克根据英文常用单词中字母的使用频率不同,对按键进行重新排序,推出了Dvorak键位布局,并于1936年获得专利。

为了推广Dvorak键位布局,奥古斯特·德沃夏克在二战期间曾与美国海军进行联合实验,并声称使用Dvorak键位可以让打字员的输入效率大幅提升。不过奥古斯特·德沃夏克实验结果也同样受到当时社会的质疑。此后,奥古斯特·德沃夏克又推出了针对左/右手不同用户设计的单手键盘,尽管奥古斯特·德沃夏克可以让人们相信Dvorak键位排序更为科学,并一直致力于Dvorak键位布局的推广,可惜用户使用习惯所造成的惯性消费非人力所能扭转,直到1975年奥古斯特·德沃夏克逝世,Dvorak键位也未能取代肖尔斯的QWERTY键位一统天下的局面。

目前Windows系统已经内置了Dvorak键位布局,用户无须额外购买硬件,只要选择在系统输入法中进行添加Dvorak键位布局,即可进行使用。不过由于Dvorak键位布局在设计时仅针对英文字母排列方式进行优化,对于使用拼音、双拼、五笔、仓颉等多种输入法的国内用户来说意义不大。

在奥古斯特·德沃夏克之后,发明家Lillian Malt(理连·莫特),又发明了一种以他名称进行命名的Malt键盘布局。Malt键盘布局它改变了原本交错的字键行列,并使拇指得到更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