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作文

家乡的年味作文【推荐】

作文2.05W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年味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年味作文【推荐】

家乡的年味作文1

糖果是甜甜的,橘子是酸酸的,辣椒是火辣的,盐是咸咸的,…年又是什么味道的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嗳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家好,我是20xx,我穿着大红色的衣服,正朝着你们走来。

在我们这边,春节在腊八就开始了,人们都忙着打扫卫生,从里到外…腊月二十四就开始了,人们都在忙活着自己的事情,大家都忙活的不亦乐乎,没有一点厌倦的样子。此时,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了,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玩耍,没有人会责怪他们,要是再平时他们的父母肯定会严厉的骂他们一顿。

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除夕了,穿新衣,戴新冒,贴窗花,贴年画,贴对联…但我最喜欢的就是放鞭炮,这时,我总会拿着鞭炮放个不停,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来的时候,全国的人民都欢呼起来,‘过年了!’‘过年了!’…这一夜,鞭炮声更加响亮,曰夜不绝!

正月初一一起来,自家的大坪里,放着咋日燃放的鞭炮,早己经凌乱不堪,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心情。这是大年第一天,大家当然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他们一大早起来,向自己的亲人和邻居相互助贺,小孩子总会说一些讨人喜欢的话,来博取大人们的欢心,这时大人们总会拿出压岁钱给他们,他们总会乐得和不笼拢嘴。到了正月初二,人们都会去给自家亲戚拜年,值到正月初八,一场拜年风波就结束了,休息几天过后,便又迎来了红红火火的元宵节。

一大早,人们都在锤糯米,准备早上做汤圆吃,我站在奶奶身边,看着奶奶煮汤圆。先把汤圆放在在锅里,适当将水加热,10多分钟后,锅里倒一点冷水,又过了10分钟,把锅里的汤圆盛到碗里,再往碗里装一勺糖,就做好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一起,吃着汤圆,十分幸福。这天,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呢!因为可以去蜡烛,这一天他们需要凭借自己的勇气和与别人交流和沟通能力,这对他们也是一种肯定信任。也增强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与别人交往的勇气。这何尝不是一种锻炼呢?父母不能总呆在孩子身旁,总有一天终将离去,让孩子从小就有独立的习惯,以及不依赖人的习惯。

过完了正月十五,春节已经到了残灯末庙,该上学了,要去上学。该做事的要去做事。就这样,春节将结束了。

忘记不了这个节日,忘记不了这个习俗,忘记不了这个日子,忘记不了满天的烟火,忘记不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场景,忘记不了那浓浓的节日气息,忘记不了长辈的叮吟,忘记不了一群人在蜡烛时礼貌而热情的身影,忘记不了这浓浓的年味,更忘不了家乡的年味儿!

家乡的年味作文2

家乡新年有着一股万象更新气味,承载着悠久中国文化传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临近腊月,故乡那股浓浓年味已经随着冬天那一阵阵凛冽寒风缓缓向我们飘来。刚进腊月,每村每家每户都被渲染上了年味,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杀猪。这杀猪啊,是把一头已经挑选好猪,一个人拽着它尾巴,两个人拽着它耳朵,往一个专制木板一放,一刀结束了它可怜生命,只听见一声撕心裂肺叫声,然后再烧一大盆热水,把这猪往热水里一放,再经过去毛等等,一分割也就完工了。

到了腊八那天,家家家庭主妇天还没亮就起来,为着早上这一碗碗美味腊八粥做准备工作了。腊八粥就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各种干果熬制而成,不过多久,一碗美味腊八粥就出炉了。

在腊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春节前奏。这天一家人也要一起吃一顿饭,互相说说话,聊聊天,从这以后,全市戒备,大人们开始为办年货而操心了,而小孩子们也开始为压岁钱能收多少而担心了。在过年前家里必须要经过一次大扫除,意味着除去这一年中不顺心事,还要把家里各种东西给摆出来。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得团聚到一起,美滋滋吃一个团圆饭。桌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食物,什么牛肉、土豆、青菜、萝卜样样都有,平时见到土豆真是直流口水,可这过年期间它却不怎么感冒,没有任食欲,这可能就是大人常说年饱吧。在团圆饭中最重要就是鱼,它预示着年年有余。这鱼头一定要对着长者,大人们喝点酒,这小孩子也可以喝喝自己心爱饮料,大家互相说着祝福话语,其乐融融,到处都有浓郁香味,最重要就是看春晚了。天刚黑,鞭炮声便响个不停,在除夕夜十二点左右,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大家都祈祷新一年自己能红红火火。那一夜整城几乎彻夜未眠,一直响到接近凌晨。

正月初一也是十分热闹。一大早各家各户都在自己门口贴上崭新对联和一个又大又红“福”字,男女老少也把各自过年新衣服给穿了出来,临近中午,就要开始拜年了,提上年货便向目地走去,这小孩想收压岁钱必须得磕头,大人则都笑呵呵站在一旁看热闹。

这正月后面几天也就是到处拜年、吃饭,你有可能在到处拜年途中收获很多见识。

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玩花灯随处可见。在这一天,广场上真叫人山人海,广场上人们专门留出一片燃放烟花地方,只听一声巨响,精彩绝伦烟花表演也拉开帷幕,红、黄、绿什么颜色都有,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做着不同姿势,仿佛一颗颗璀璨小太阳在空中熊熊燃烧,分外漂亮。过元宵必须要吃汤圆啊,那甜美汤圆吃起来十分爽口。

一眨眼,都正月十七了,春节正式结束了。因为学生们在这一天就开学了,大人们也开始正常上班了,虽不舍,可这春节也已离我们渐渐远去。

家乡的年味作文3

我家今年过的春节可热闹了,你们想知道我家今年是怎样过年的吗?那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家乡——湖南桃源的春节风俗吧。

春节在老家指的是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我国的春节历史悠久,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表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与很多地方比较起来,我们的家乡年味是不浓的。我们没有冬至吃饺子的习惯,也没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小年似乎也不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针对小年的庆祝活动也是没有的。

但过年在每一个地区都是一年的重头戏,即使没有这些习俗,我的家乡也是把年过得红红火火的,年味儿十足。

进入腊月以后,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年货了,给老人孩子买一身新衣服,蒸好糯米做年糕,去街上购置对联、年画,还有各式各样的糕点糖果。当然啦,杀猪、宰羊、做豆腐,一样也不能少。那闹哄哄、热腾腾的场面让人感觉“年”的脚步越来越近。

过年的重头戏莫过于“吃年饭”了,我们湖南的很多地方总是习惯于凌晨两三点钟就起床准备年饭,四五点钟吃饭,讲的是“人勤春早”,年饭吃得越早,新年就越万事兴旺。为了吃上这一餐团圆饭,无论出门多远的家人都要赶回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鸡鸭鱼肉,酒杯里盛满醇香美酒,一家人举杯畅饮,互送祝福,欢声笑语飞出千家万户。为什么就这么早吃年饭呢?据老人讲,他们以前很穷,早早的吃年饭就可以早早的出门躲债。以前年饭的桌上是不能有火的,这也意味着饭桌上不会有炖菜。因为人们认为年饭桌上有火,一家人来年会吵架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习俗也被废除了,围着餐桌吃火锅,既美味,也好像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

年三十的晚上,人们都要围坐在一起“守岁”,迎接新年。大家一边嗑瓜子、话家常,一边看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当新年的钟声响起的时候,千家万户门口响起的鞭炮声也此起彼伏,燃放的烟花将夜空装点得五彩缤纷。

从正月初一开始,热热闹闹的大拜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得在几天内把所有的亲戚朋友家都走一遍,进门送礼品,张口送祝福,亲戚朋友也热情地拿出最好的糕点、美食招待“拜年客”。最高兴的要数我们这些小孩子了,因为每到一家拜年,我们不仅可以尽情享受美食,还可以收到好多红包。大大小小的红包寄托着大人对孩子们最美好的祝福。

一直到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家乡的“过年”才算基本结束。今年我在湖南老家过年,过得特别开心!

家乡的年味作文4

嘀嗒、嘀嗒,时光在指缝间,从我们的生活中匆匆地走过,从绚烂的烟火中慢慢地飘过,从热闹的街市中悄悄地溜过,从一盘盘可口的饭菜中……到了,到了,快到了马年,幸福的马年。

走到街上,小灯笼串成一条红艳艳的长龙,在风中摇曳出新年的喜庆。汽车不停地喇叭声也不再令人烦躁,因为车上装载的都是满满的一颗颗想回家的心。环顾四周,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马”,有的引颈长嘶,有的悠然自得,有的昂首追赶。这些可爱的马儿让你想拍照,想抚摸它的背,一起迎接马年的到来。远远望去,你仿佛来到了一处广袤的天际,对马年更是有着马到成功的期盼。

在人们的欢庆声中,终于迎来了喜气洋洋的马年。大年初二,我们的汽车在用烟花碎末儿铺成的地毯上缓缓驶过,满心喜悦地来到了乡下。放眼望去,屋后的河水里洒满了红色的“花瓣”,可见大年夜,家乡鞭炮满天飞。走到家门口,缕缕菜香迎面扑来。走进自家厨房:绿得发亮的团圆果,白得如雪的年糕,香得醉人的八宝饭……摆得琳琅满目。只见外婆手拿大铲子,在大锅前一刻不停地烧制美味佳肴。妈妈在一旁打个下手,一会儿洗青菜,一会儿切肉丝。我呢,在灶头前窜来窜去,也不管新衣服上是否粘上了灰,感受着那忙碌的年味儿。

开饭啰,随着外公的一声吆喝,各位表舅表嫂的就纷纷入席了。这时,舅婆也满脸喜气地赶过来了,她还没来得及坐下,便往我衣服里塞红包,我这下急了,说;“婆婆,这钱您自己留着吧,我不用。”可舅婆硬是塞到了我手心里,看着这揉得皱皱的,带有一点点温度的红包,令我的心暖洋洋的,我想:这是舅婆的压岁钱,我可一定要用在学习上哦!饭桌上,伴着热气腾腾的“满汉全席”,大家边吃边聊,几个大舅与姨夫,比我们小孩还“贪玩”,忙发新年的“第一笔财”,不时地来几下划拳的把戏,那老酒配上粗旷的嗓子,真可谓其乐融融啊!

晚饭才进行一半,几个小孩便从桌底跐溜钻了出去,口袋里的硬币被拿了出来。几个人有说有笑,勾肩搭背地来到了小店买小爆竹。黑夜里,如流星一样的“珍珠泉”与我们的笑声一起绽放,我既大方,又不时有点害羞。大家你问我,我问你的,却总离不开灿烂的笑脸,喜庆的气氛。在大人们酒杯的碰撞声中,我们的心也更近了呢!

时光匆匆,一年又一年……家乡的年味儿,却越来越浓,它像墙上挂着的“福”字,把我们的幸福定格在这一个温暖的夜晚。

家乡的年味作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一盏盏大红灯笼高挂街头,空气里的年味儿也越来越重。啥是年味儿?吸一吸鼻子,闻见的是一种由饺子、汤团、糯米肠子、腊肉条混合在一起的奇异香味,此时,注意你忍不住的口水哟!

载梦的小船

猜一猜,白里带黄的肤色,肚子鼓鼓囊囊,扁扁的体型,两头挑尖,在碗里欢腾。这就是餐桌上的小船饺子。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其实我也不知道,只知道那个大腹便便、耀武扬威的家伙一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吃货的盛宴。看着刚买回来的沾着霜的猪肉,瞅着薄厚不一的面皮摞一点点地变少,取而代之的是精致的小船。看着小船在锅里翻腾,乘风破浪的架式看得我心惊,仿佛一刹那就会破裂。饺子终于被端上了餐桌,只见盛饺子的瓷花碗里,乳白色的饺子静静地贴在碗壁上,酱油汤给它们染上了一层褐红,还浮着一层葱绿的香菜。我拈起一只轻轻一咬猪肉的嚼劲十足,肉仿佛还有弹性,骨肉分明。韭菜在唇齿间留下了鲜香,仿佛意犹未尽,这时,我嚼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竟然是硬币!奶奶笑咪咪地对我说:你真幸运呢!这枚硬币只有一只饺子有的,说明你会在今年实现梦想呢!”哦,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这饺子原来还是一只载梦的小船呀!

臭豆腐的兄弟

说起以臭为美”的食物,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臭豆腐。只有臭豆腐吧?不然。还有一种与臭豆腐臭味相投”的好兄弟,就是糯米大肠。糯米大肠是啥?嘿,这可是我们家乡独有的美食哟。我们家乡,有走访亲戚的习惯,有些穷人家没有礼物,怎么办?就做一条糯米大肠,走到哪儿切一些,自然一点也不会浪费。做法也不复杂,从猪肚里取出猪的大肠,用清水与板刷洗涤干净大肠中的污物,这就是所谓臭”的源头。用红绳扎上大肠的两头,解开较粗长的一头,把晶莹剔透的糯米灌进大肠,扎起开口,扔在锅里,用沸水煮大肠。如果闻到臭味渐渐消散,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奇异的香味,那么大肠就完成了。但还不能吃呢,要再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炸。锅已经在滋滋”作响了,油在锅里翻滾、呻吟,冒着一串串泡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糯米大肠终于在千呼万唤下款款行来,轻轻地拈起一块,放进了锅里。炸糯米大肠也不是件易事,大肠在油里翻腾,原本白里带青的表皮烙上了一块块的伤痕”,冒着油光,渐渐变得焦黄。猪肠皮的边微微卷起,微微泛着粉红色。只见两支竹箸一挑,就夹起了一块,放在碗里滋滋”作响。放进嘴里一嚼油星四溅,在嘴里四散开来,在喉咙里打着旋儿,滑入喉腔。糯米是带点甜味的,冲淡了糯米肠一点点的腥味,增加了一种味蕾上的冲击。猪肠皮是酥麻的,却不容被咬断,像倔强的孩子。也只有这样经历三重磨难的食味,才有这种独一无二的美味吧。

不必说街道上的风景,一个小小的家也年味儿十足。对不起,年味儿太重,我馋啦!

家乡的年味作文6

宁静的夜空在除夕夜晚变得多彩炫目,一朵朵,一道道或火红火红或紫黄紫黄的烟花直冲上九霄云天,在空中爆炸,释放出夺人眼球的光芒,令人目不暇接,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家乡的年来了。今年的年大家过的如何?我决定要采访一下。

第一个采访的对象是一位白发鬓霜的老人,等我这个小记者一提问,老人便用他满怀批判的眼光向我们揭示了他眼中的年。“唉,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在干啥?老祖宗自制的传承百年的饺子看不上眼,倒对那些个什么挺着迷,过年了,大家都吃着饺子,可他们却抱着一桶全家桶当饭吃。要说这过年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吃个年夜饭,聊聊家常,看看春晚,可现在的人都好像中了毒,像我儿子、孙子,进家后,几乎一直都是低头不语,两眼对着那发光的手机屏暗送秋波,不太和我怎么说话,就连春晚这强大的手术刀也对他们的病灶无能为力,于是早早地眼睛就与眼镜接吻了,听说今年情节人与元宵节的同一天,是吗?”我回答:“是的,”,刚欲向老人阐明这一番时,老人又感叹道:“整天将那个什么情人节挂在嘴边,老祖宗的七夕节也没有见他们这么上心啊!”

此时的老奶奶在旁边已恭候多时,估摸着时间,我们将摄像头对准了老奶奶,老奶奶一脸慈祥的诉道:“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见识到了改革的好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富裕了,可这现在的人

对粮食没有以前那么珍惜了,四五斤重的鱼有时吃不到一半就倒掉了,过年了,那更是百万大军进菜市,一番疯狂采购之后满载而归,家里变成了一个小超市,现在家里人少,买的年货过多吃不了的因变质都被倒掉了。亲戚朋友们来拿的礼物也愈发贵重,有的带小孩来,还要发压岁钱,还不能太少,每年的压岁钱对我们家说是一笔偌大的开销。”

走出老人家中,恰逢村里组织的锣鼓队经过,穿红戴绿的小伙子们奋力挥臂,锤击着鼓皮,发出咚咚的硕大响声,姑娘们也个个才貌双全,打着节拍,走着秧歌步,脸上尽是脱去电子辐射的喜悦面容,在后面又有我们新鲜的血液,跟在队伍后面有几个处于闲职时期的学生,跟着学走秧歌,惹的大家哄堂大笑,这才是真正的年呀!

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是炎黄子孙,就有理由去热爱它,西方节日固然令人神往,但一个守不住根的民族注定灭亡。年不是几天的大吃大喝奢华享受,它应当是一个总结反思,未雨绸缪的交替时期,年也不是有小孩的家长的一种集资工具,更多的是晚辈对长辈的关心、孝敬。

中国人我们应该坚守传统,过好年,过幸福年,不是吗?

家乡的年味作文7

任何人都赶不上时间的脚步,年末将至。城市里,家家户户都贴上春联,窗口都挂满了腊味,店铺门上挂满了灯笼,显得热闹而喜庆,今年我们决定回老家天台过年,倒不是要去那儿走亲访友,只是很怀念老家的味道。在除夕这一天,我们早早的给外公外婆拜了个早年,动身前往老家天台。

相比城里,乡下的年味自然要浓些。天台人过春节,一般是从腊月三十时到正月初八之间,实际上从上一年的二十五日开始,家家户户都在掸尘,打扫,准备年货,喜气洋洋为过年做准备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在那天里家家户户购年货,做馒头、捣年糕、包食饼筒等。说到食饼筒,就如俗话说得“食饼筒筒像卷,豆芽小菜炒麸筋,店家借根天平秤,秤过今年重几斤”,这是那儿最受欢迎的美食,用面粉糊得薄如纸大如锅盖的圆形面皮,包制多种馅料。台州人的食饼筒胖得像小孩子胳膊的圆筒形,至于里面的馅料则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再经过洒上色拉油的平底锅的烤制,当其烤成色泽金黄的时候,就能出锅上桌了,这时咬在嘴里,外脆里香,别提多美味了。

到了除夕这一天,年味越来越浓。先是全家团聚会餐,将剩余的饭藏着,称“隔年饭”以示“有吃有剩,连年有余”。以前,年夜饭后都围在家门口放鞭炮,称“关门炮”,那可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娱乐节目,如今鞭炮已不能再放了,孩子们便少去了几分乐趣。除夕夜照例是不睡觉的,大家围坐一起或聊天、或打牌,叫做“守岁”,小辈们早早地围在大人们的旁边,等着长辈给小辈们分发压岁钱。除夕夜,离家再远的亲人们都要回来吃饭,一家人和睦幸福。

新年初一,春节的高潮到了,家中一片红红火火,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初一早上,小辈们要向长辈们行礼祝贺,称“拜岁”。这一天,商店不开市,人不远行,遇人多说吉利话。新年第一顿早餐要喝五味粥,那是由红枣、番薯、毛芋、赤豆、豆腐等煮在的米粥,寓意不忘节俭,新年五谷丰登。晚餐大多是要吃扁食、水晶蛋糕,水晶蛋糕可是天台姑娘们的最爱,轻启朱唇,香软甜便直达心田。

初二,是走亲访友的日子,家长们会在有家里待客,妇女孩子会去游览寺庙,祈福消灾,祝愿自家在新的一年里能无病无灾。初四到初八,人们都忙碌起来,要抓住春节的最后时光,走亲访友,寻到最后一份热闹。春节到此也大致结束了,又回到初始时的那份静谧,人们也都散了,各做各的事去,新的一年刚起了个头,需靠双手去创造美好明天。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过年的形式没有太多改变,人们还是能团聚在一起,只是年青人都个个拿着手机,对着看不见的人发着聊不完的信息,而面对面坐着的人的话语少了。是啊!现在的年味已经淡了,淡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也被灯红酒绿的虚拟世界给冲淡了,我站在窗口吸着空气中漂着的年味,在心头祝福:年味莫淡了。

家乡的年味作文8

一年一度的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放鞭炮,到处充满着喜庆、欢快的氛围。除夕夜,我们一家三口也不例外,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寻找中国的“年味”。

年三十为什么叫除夕呢?爸爸告诉我,版本有好多种,公认的说法是古时候有一个凶恶的怪兽叫做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最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贴大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逐夕兽,以求得新的一年安宁。从此,这种习俗流传下来,年三十就被称为除夕。

中国的有着独特的年俗文化,如包饺子、贴门神、耍花灯,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期盼来年财源滚滚,吃鸡寓意“吉利”,吃鱼就是“年年有余”……不过,听说过年不能吃酸菜,说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说是“白干”。但我觉得,不能光靠这些食物决定来年的好运或厄运,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顾,是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得来的。

接着,爸爸妈妈聊起了自己的家乡过除夕的风俗。爸爸给我讲了湖南老家过年的习惯:在湖南,除夕的团圆饭是在除夕的早晨或中午开始的,食物一般有腊鱼、腊肉、油炸豆腐等,还有地瓜干和花生等零食。而且,豆腐是一定要吃的,因为豆腐谐音“多福”或“斗富”,寓意着新的一年更加富有、幸福。爸爸说,他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除夕观看花灯,还有耍杂技、变魔术和原汁原味的湖南花鼓戏。

妈妈是江苏人,她也讲起了小时候除夕的情景:在江苏,每家每户的团圆饭都是在晚上吃的,“鱼米之乡”的年夜饭一定少不了鱼,当然和湖南一样,豆腐也是必不可少的。妈妈小时候的新衣服是自家买布料,请裁缝做的,新鞋子是外婆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初一还会跟同龄小朋友结伴去拜年,一圈下来就会“大获丰收”,瓜子、花生、糖果等把衣服口袋塞得满满的……

听了爸爸妈妈的讲述,我又想到:像我这种在上海大都市“土生土长”的“00后”,和爸妈他们这一代的过年方式就不一样了,主要是使用各种电子产品,并通过网络和老家的亲戚“团聚”。想和远方的亲戚聊天,可以使用QQ、微信或微博私信的方式;如果想见到对方,还能用视频通话模式;想送给长辈一件礼物,能够先去网上挑选,再寄到对方家里;当然,压岁钱也不用给现金了,直接打入我的网上银行账户……于是,我把我的想法也说了一遍。“不过,”我又说,“这样过除夕,虽然省去了回老家时的旅途劳累,但总感觉缺少了家人团聚时的那种温馨味道,不如我们明年回老家过年吧!”爸爸妈妈齐声说“好”!

这时,我们仿佛闻听到了远方家乡的欢声笑语……

家乡的年味作文9

夜,深,天空静如一片黑色的海,只是今晚,不见泛起一丝涟漪。

夜幕,寂寥,自宅,案前,零点,除夕。

20xx年的最后一个夜晚,20xx年的第一个凌晨,天上灯,四周静默无声,家中阖无一人。抬头看,望不见那盘银镜,依稀数得清沉于天海的几粒白砂。除夕之夜,听不见半点嚣音,世界都沉默,是在为新的一年祈祷?推开半扇窗,闻不见那熟悉的烟火味,或是被刚洗过的头发上残留的香波味掩盖?今天,到底是几号?脑子凝滞,拒绝去思考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感到有点口渴,走进客厅,打开灯,望望电视纱帘,好像已积一层灰。高三以来已经很少掀开它,就连父母也是。今天夜里,少两个人,多两只仓鼠。寒假几天不长,但一个人呆在家里未免有些无聊,于是买小仓鼠逗乐,但买回来后才发现,根本没有观察它们慵懒作息的闲情。作业还堆叠如山。回到桌前,摊开化学寒假作业,没写两题,又发呆望向窗外,是夜已深,人已倦?还是对这压迫的静感到不适?以前的自己是怎么度过这段虚无的时光的呢?凝视着黑暗,在记忆的残片中搜索……

灯火通明,祖孙齐聚。鞭炮,电视,零点,除夕。

这是多少年前的一个夜晚。那时我好像还没上初中,家中六口—祖辈两人,父辈两人,还有我和表哥。大家围在一张小茶几周围,看着春晚,爸爸的手机响个不停,他双手互搏,左右开弓,忙得不可开交;爷爷奶奶好像在看着电视,但每次我视线落向他们,总会目光相交;妈妈一边对抗着窗外的鞭炮声,一边聚精会神地望着电视,生怕错过些什么。而我则和哥哥玩着卡牌游戏。不大的房间里,时不时响起或沉或腻或尖锐的笑声。

零点半,大年初一。

我陪爸爸下楼放那“一万响”,捂着耳朵,小心地跺着碎步,地面上还有未化的冰。长出一口气,水雾融入街灯,让那光晕更加朦胧……

一家三口,新居,高楼,烟花,雪,零点,除夕。

这大概是三年前,还是四年前?刚搬家到闹市区的第一个大年夜,天空飞下朵朵雪花,使这夜更增情趣。小区里好像不让放鞭炮,于是一家三口移驾到楼顶天台赏夜。这里视野极好,踮起脚,旋转一周,全是红黄冲天炮与天幕的热吻。我好像站在世界的中心。花火,像是给这一家三口的礼赞。在地上掬一捧积雪,向天空抛撒,冰晶映着黄白灯光,在我周围闪烁。冲父母笑笑,父母也回望我微笑。长吸一口凉气,没有闻到那熟悉的气味,但是有淡淡的惊喜与甜蜜飘进心间。

大概已经零点三十,雪越下越大,我们赶紧缩回家,赶在万花火丛凋谢之前,把最美的一幕印在脑海。

青春,拼搏,作业,高考,一百天,零点三十,大年初一。

昨天一大早,听着父母仿佛无尽的嘱托,目送他们离家。今年,我不回老家。只有我一个人看家。合上作业,想看看时间,突然想起因懒得与同学互发祝福短信,防止你来我往不可开交,我提前将手机关机。陷进被窝,鼻腔里充斥着洗发香波与有助睡眠的薰衣草味道。今晚就不熬夜吧!在这令人放松的香气中,我感到,这也是过年才有的享受,也是一种年味吧!

家乡的年味作文10

照老规矩,今年的春节会提前腊月中旬就开始了。真所谓“腊七腊八,暖施寒鸦”,每年的腊七腊八,是春节中比较暖的日子,太阳公公仿佛知道我们在过春节,正在对我们微笑。

在腊八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准备鸡和鱼,还要摸一摸它们。因为鸡寓意着吉祥如意;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除此之外,还要去买一些红色的吉祥物,比如说,今年是羊年,那我们就要买一个关于羊的吉祥物挂在身上,这样寓意这事业大红大紫。

当然,过年怎能少得了我们这些淘气包呢?我们要帮父母买一百多个沙田柚回来。我猜你们肯定想问,为什么父母不去买呢?因为这是家乡的习俗,一定要小孩子去买,买完沙田柚的钱就是小孩子们拿去买一些新年礼物,烟花爆竹 接下来,就要完成一个伟大的工程,把沙田柚中间割一个像袋鼠宝宝睡的那个地方的一个口。

然后,在那个地方放一个红包,我们是按大小分派红包的。如果是晚辈,那就要给大的,因为大的还没经历过事业上的风风雨雨,所以,是想要他们跟长辈学习学习,那给的红包那就是少之又少了。要是是长辈,就要给个小的沙田柚,因为小的沙田柚经历了事业上的风风雨雨,成了一个有社会价值的一个人,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姜还是老的辣”。给的红包自然也是对长辈的尊重而多得多。

除夕夜时,家家户户都要赶做年夜饭,但是,我们在吃年夜饭之前,还要吃一个甜甜的沙田柚。因为这是梅州的特产,梅州人只要谈起它,要谈多久谈多久。说起年夜饭,我们梅州人可是特别讲究的。客家让豆腐 寓意着做人要谦让,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吵了起来;吃鸡,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万事成;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客家滚腐竹,寓意着财源滚滚。

而且我们上每一道菜的时候,都要叫道:“过年啦!过年啦!”然后我们就叫出这个菜的寓意。例如上鸡,我们就要喊“过年啦!过年啦!吉祥如意万事成!”我就觉得非常的有趣!所以整张餐桌上都非常热闹。守岁当然也少不了,不过,我们算是在“守三公”而已!我们一边等待着12点的到来,也一边在家里玩三公。大人小孩齐上场。第一局,第二局;翻倍,不翻倍一切的一切,都在欢乐声中过去了。终于,12点到来了。我们吃着汤圆打着牌,哼着小曲跳着舞。快乐的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拜年。拜年是我最讨厌也是我最喜欢的了,因为拜年的时候不是大人最忙,而是小孩最忙,小孩才是主角。去到亲戚朋友家,孩子们要拿着叉了红包的沙田柚,轻轻敲打亲戚朋友家的门,面带自然的微笑,送上厚礼,分享那新年的故事。那最喜欢就是有红包收啦!红包一般都是一给就给两三百块的,这让我喜怒无常啊!亲戚们会和我们一起去逛花市,花市上的小贩们在街道上贩卖食品,年货,年糕等等。

元宵佳节贺新春,元宵佳节大家一定会联想到汤圆,没错,在我们家乡,吃汤圆之前都要摸一摸汤圆,表示团团圆圆。元宵节我们还要烧烟花,这的的确确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春节过完了!年味,你不要被日子冲淡了,我会回去找你的,再见!

家乡的年味作文11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刚到老家,祖父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祖父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祖父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的,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祖父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祖母忙了起来。她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祖父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的,祖母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祖母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的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的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祖母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的调料。一段时间后,祖母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的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祖母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的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的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寿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祖母70大寿,爸爸和祖父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家乡过年的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了。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和祖母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的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的旅途。可家乡热闹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浓!

家乡的年味作文12

家乡的新年有着一股万象更新的气味,承载着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临近腊月,故乡那股浓浓的年味已经随着冬天那一阵阵凛冽的寒风缓缓向我们飘来。刚进腊月,每村每家每户都被渲染上了年味,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杀猪。这杀猪啊,是把一头已经挑选好的猪,一个人拽着它的尾巴,两个人拽着它的耳朵,往一个专制木板一放,一刀结束了它可怜的生命,只听见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声,然后再烧一大盆热水,把这猪往热水里一放,再经过去毛等等,一分割也就完工了。

到了腊八那天,家家的家庭主妇天还没亮就起来,为着早上这一碗碗美味的腊八粥做准备工作了。腊八粥就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各种干果熬制而成的,不过多久,一碗美味的腊八粥就出炉了。

在腊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春节的前奏。这天一家人也要一起吃一顿饭,互相说说话,聊聊天,从这以后,全市戒备,大人们开始为办年货而操心了,而小孩子们也开始为压岁钱能收多少而担心了。在过年前家里必须要经过一次大扫除,意味着除去这一年中不顺心的事,还要把家里的各种东西给摆出来。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得团聚到一起,美滋滋的吃一个团圆饭。桌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食物,什么牛肉、土豆、青菜、萝卜样样都有,平时见到土豆真是直流口水,可这过年期间它却不怎么感冒,没有任食欲,这可能就是大人常说的年饱吧。在团圆饭中最重要的就是鱼,它预示着年年有余。这鱼头一定要对着长者,大人们喝点酒,这小孩子也可以喝喝自己心爱的饮料,大家互相说着祝福的话语,其乐融融,到处都有浓郁的香味,最重要的就是看春晚了。天刚黑,鞭炮声便响个不停,在除夕夜的十二点左右,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大家都祈祷新的一年自己能红红火火。那一夜整城几乎彻夜未眠,一直响到接近凌晨。

正月初一也是十分热闹。一大早各家各户都在自己门口贴上崭新的对联和一个又大又红的“福”字,男女老少也把各自过年的新衣服给穿了出来,临近中午,就要开始拜年了,提上年货便向目的地走去,这小孩想收压岁钱必须得磕头,大人则都笑呵呵的站在一旁看热闹。

这正月后面几天也就是到处拜年、吃饭,你有可能在到处拜年的途中收获很多见识。

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玩花灯的随处可见。在这一天,广场上真叫人山人海,广场上人们专门留出一片燃放烟花的地方,只听一声巨响,精彩绝伦的烟花表演也拉开帷幕,红的、黄的、绿的什么颜色都有,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做着不同的姿势,仿佛一颗颗璀璨的小太阳在空中熊熊燃烧,分外漂亮。过元宵必须要吃汤圆啊,那甜美的汤圆吃起来十分爽口。

一眨眼,都正月十七了,春节正式结束了。因为学生们在这一天就开学了,大人们也开始正常上班了,虽不舍,可这春节也已离我们渐渐远去。

家乡的年味作文13

一年一度的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放鞭炮,到处充满着喜庆、欢快的氛围。除夕夜,我们一家三口也不例外,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寻找中国的“年味”。

年三十为什么叫除夕呢?父亲告诉我,版本有好多种,公认的说法是古时候有一个凶恶的怪兽叫做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最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贴大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逐夕兽,以求得新的一年安宁。从此,这种习俗流传下来,年三十就被称为除夕。

中国的有着独特的年俗文化,如包饺子、贴门神、耍花灯,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期盼来年财源滚滚,吃鸡寓意“吉利”,吃鱼就是“年年有余”……不过,听说过年不能吃酸菜,说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说是“白干”。但我觉得,不能光靠这些食物决定来年的好运或厄运,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顾,是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得来的。

接着,父亲母亲聊起了自己的家乡过除夕的风俗。父亲给我讲了湖南老家过年的习惯:在湖南,除夕的团圆饭是在除夕的早晨或中午开始的,食物一般有腊鱼、腊肉、油炸豆腐等,还有地瓜干和花生等零食。而且,豆腐是一定要吃的,因为豆腐谐音“多福”或“斗富”,寓意着新的一年更加富有、幸福。父亲说,他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除夕观看花灯,还有耍杂技、变魔术和原汁原味的湖南花鼓戏。

母亲是江苏人,她也讲起了小时候除夕的情景:在江苏,每家每户的团圆饭都是在晚上吃的,“鱼米之乡”的年夜饭一定少不了鱼,当然和湖南一样,豆腐也是必不可少的。母亲小时候的新衣服是自家买布料,请裁缝做的,新鞋子是外婆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初一还会跟同龄小朋友结伴去拜年,一圈下来就会“大获丰收”,瓜子、花生、糖果等把衣服口袋塞得满满的……

听了父亲母亲的讲述,我又想到:像我这种在上海大都市“土生土长”的“00后”,和爸妈他们这一代的过年方式就不一样了,主要是使用各种电子产品,并通过网络和老家的亲戚“团聚”。想和远方的亲戚聊天,可以使用QQ、微信或微博私信的方式;如果想见到对方,还能用视频通话模式;想送给长辈一件礼物,能够先去网上挑选,再寄到对方家里;当然,压岁钱也不用给现金了,直接打入我的网上银行账户……于是,我把我的想法也说了一遍。“不过,”我又说,“这样过除夕,虽然省去了回老家时的旅途劳累,但总感觉缺少了家人团聚时的那种温馨味道,不如我们明年回老家过年吧!”父亲母亲齐声说“好”!

这时,我们仿佛闻听到了远方家乡的欢声笑语……

家乡的年味作文14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

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

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家乡的年味作文15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这就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就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这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就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就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就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标签: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