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总结

核安全文化学结

核电工程项目是一项投资巨大、技术复杂、单位众多、物流密集、 接口频繁、 场地集中的特大型工程项目。 核电工程项目技术密集复杂, 包括核岛、常规岛、辅助设施各类专业,系统复杂,接口繁多,而且 建设周期很长。由于核电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得其安全风 险因素众多,影响关系错综复杂,有直接的或间接的.显性的或隐性 的,突发性的或惯性的.而且各风险因素引起

核安全文化学结

的后果也各不相同。核 电工程建设是一个危险性大、事故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 产过程。 同时, 核安全要求和环境要求特别高, 公众的敏感性特别强。 为对公众负责,政府专门设置独立的核安全监督机构,通过推行核安 全法规和标准、 实施多项许可证制度, 以及定期的、 经常的安全检查, 对核电厂建设的全过程及建成后的运行实行严格的监督。 像这样由政 府部门对工程质量和安全实行如此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是任何其他工 程建设项目所没有的。 对核安全与质量的特殊要求构成了核电工程项 目管理的最突出的特点。安全是核电建设过程中的高压线,任何人不 得触碰这条底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核安全文化作为一项基本管理 原则加以推广,提升全体对核安全的重视与关注,帮助我们形成正确 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最大限度的提高安装质量和减少安全 事故,是非常有必要的。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是核电建设的总方 针,也是核电工程项目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则。安全与质量就像一对

孪生子,总是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安全事故都会给我们造成各方面 的影响和损失, 安全不能保证, 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更不用谈质量了。 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核安全就得不到保证,即使问题暂时没有暴露, 但已留下安全隐患,时间越久,危害越大。安全与质量直接关系着企 业的效益,不注重安全与质量的企业,国内有三鹿,国外有丰田,迟 早会走向衰败。作为国内走在前列的核电安装单位,我们始终把安装 质量放在首位,保证施工安全,产品安全,将核安全文化贯穿于整个 工程建设中,做到工程质量让业主满意,工程安全让业主放心,才会 获得最大的企业效益, 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核电安装行业始终立于 不败之地。 在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过程中,要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就必须 严格按照各方案程序进行施工,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四个凡事” 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牢牢遵循的原则。 “四个凡事”是核电行业 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凝练而成,也一直是我公司所宣贯的,无 论哪个部门、专业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必须严 格遵守“四个凡事”。 核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和单位有关,也和 个人有关,是核电建设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核电厂任何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源于人为错误。核电站超过 50% 的安全重大事件是人因错误导致。 核安全文化作为一项基本管理原则 加以推广,以防止和减少人因错误。当每个人都致力于“减少或防止 人为错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影响”这一核安全共同目标时,才能获

得最高水平的核安全,因此核安全文化强调个人行为的体现。具体到 个人,体现核安全文化需要在方方面面下功夫,我认为总结成一条的 话,就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到“四个凡事”。 1、凡事有章可循 就是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施工都要依据相关方案程序来进行,个 人经验不能凌驾于法定程序之上。已制定好的方案程序是公司在 20 年核电安装中经验的总结和积累, 它描述了我们完成某项工作的最合 适和有效的方法,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并经过现场实践证明科学可行 的,其中的一些程序更是建立在血的教训基础之上。按照程序执行会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违反程序则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 造成严重后果。 可以看到现场很多事故都是因为没有认真遵守安全方面的制度 而造成的。阳江安全培训教材“核电项目典型安全事件╩事故经验反 馈汇编”中,很多典型事故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施工之前没有按 照规定程序进行检查,施工过程中嫌程序麻烦,走捷径,结果导致人 身受到伤害,设备遭到破坏,给公司造成极坏的影响与损失。 凡事有章可循,实际上从一开始就避免了事故苗头的产生,准备 工作做好,预防工作做好,施工过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安全质量自 然能够保证。所以为了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与施工安全,也为了自身 的安全,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各项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 2、凡事有人负责

核电工程项目工程量巨大,技术复杂,施工单位众多,而且在 ap1000 的建设过程中交叉施工频繁,完成这样一项工程,必须计划 周密,分工细致,权责明确。只有将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明确 到人,每一个方面都有人负责,这样才能将计划的每一步落实到人来 执行,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按照计划去实现工程的总目标。 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一项工程没有团队的协作是不可能完成 的。但是团队协作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分工,根据个人的长处对工 作进行合理的划分, 每一项工作明确到人, 这样能避免大锅饭的现象, 大家各司其职,各自发挥特长,形成一股合力使团队往前迈进。也曾 看到过团队因为内部关系没处理好,内部责任没有明确划分,致使面 临工作交叉点时,出现人员扯皮现象,导致工作进行不下去或问题迟 迟得不到解决。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影响工程质量,产生安全隐患。 核电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环环相扣, 任何一个小的环节出现问题, 直接对后续施工产生连锁的影响,严重的就会出现安全问题。 虽然没到现场,但是在向老同志学习的过程中,也知道现场是可 能出现窝工、停工现象的,根据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思考,出现这种情 况的原因一是工作划分不够细致,出现交叉盲点,二是人员责任心不 强,没有主人翁的精神,碰到交叉工作便相互推诿,相互扯皮。 3、凡事有人检查 就是一切工作, 从前提条件到进行施工再到检查验收的每一个环 节都有专人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来发现安全隐患,然后解决问题,保 证质量。检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制度上的常规检查,如 qc

检查等,我们也应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查和总结,检查出工作中 的不足以得到及时纠正或改进,有效避免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和损失, 也非常有助于我们形成质疑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如很多高空坠落事故就是因为施工现场没有进行隐患自查, 高处 平台不规范,不按规定系挂安全带等,而安全制度对这些方面已经做 了明确规定。造成类似事故的原因除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之外,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严密细致的检查, 包 括安全人员全程的检查和施工人员自身对工作环境的检查。 4、凡事有据可查 就是任何工作都要有详细记录,形成的资料、文件要妥善保存。 方便在以后,有值得推广的做法可以查看原始资料进行提炼,出现了 问题可以分清责任,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 发生。 如何在工作中践行核安全文化 1、加强自身的专业基础,扩充知识面 无知者无畏,不懂或者似懂非懂的人才会犯了错误而茫然不知, 这样的人是可怕的',是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只有切实掌握了本职专业 及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会知道哪些做 法是错误的。我们进入二三才两个月,目前掌握的知识离工作的要求 还有差距,所以要加强学习,尽快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并在日常的工 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到了现场以后,协调人员必然要跟各方面接口打交道,协调工作 与各专业的施工都有接口,为保证协调的高质量,我们需要接触其他 部门、队的专业知识,了解了这些,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把现场各项施 工整合起来,理清之间的顺序与关系,做到合理协调,安全施工。 2、严格按照方案程序办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确实理解方案程序和规章制度是遵守的前提, 只有真正理解才可 能严格遵守。一方面平时多进行安全制度方面的学习,掌握施工现场 各方面安全知识,另一方面要将懂得的安全知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而不是挂在嘴边。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小事做起 核电无小事,任何微小的质量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大的质量事故。 如果将核电站比做一条大船的话,我们每个人员就相当于船上的船 员,也许我们每个人的一个小错误积累在一起时就有可能导致大错。 只有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对小事情也认真起来,要求自己做好。 认真对待自己手里的一点哪怕很小的工作, 做之前仔细想一想事 情是否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以及是不是给别人遗留了陷阱,做的过 程中努力追求完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每个人的屏障作用。那 么我们的工作中就可以大大减少因处理这些缺陷和失误浪费的时间、 人力和物力;减少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形象损失。 4、多思考多行动,努力提高协调技巧 施工现场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突发问题,问题处 理的好与坏有很大的区别。处理及时,不会对现场各单位的施工造成

大的影响,问题解决圆满,这就是我们协调人员所追求的目标。处理 不好,问题得不到解决,现场各单位施工互相影响停滞,就会导致施 工质量下降。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协调工作中要多思考,一件事情 协调起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如何处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考 虑成熟之后,遇到类似情况时便能迅速行动,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 多次实践来提高个人协调技巧。

核安全文化学结 [篇2]

安全是一项基本人权。真正的安全,不仅需要充分保障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而且也意味着给予人们充满信心的安定感。

显然,追求安全是人类的普适价值观。但诸如食品安全等公共事件在生活中却屡有发生,在给受害者带来伤害的同时,也引发了更多人的不安。

为了解决各种安全问题,我们往往会引入更先进的技术手段,采用更严苛的管理手段来控制。但仅仅依赖这些还是不够的。例如对于食品添加剂问题,人们难以依靠检测技术手段去发现所有造假可能,因为所有的造假可能几乎是无限的,无良商家可以不断“创新”,“研发”出根本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添加剂,并以此规避现有的监管要求。除了抓、堵之外,还必须疏导,必须从源头上治理。作为一剂治本良方,包含道德、价值观、工作理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毋庸置疑,核电是清洁的能源,但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风险。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没有风险的绝对安全,按照正当性的原则,总利益大于总代价的事就是正当的,就是可行的。但实际评判起来并不容易,因为除了经济的考量,还必须考虑社会心理等复杂因素。在集体焦虑的背景下,以“引领核电技术,发展清洁能源”为企业使命的国家核电,有责任高举“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大旗,在倡导先进核电技术、不断提升管理能力的同时,培育属于自己的优秀的核安全文化,最大限度地确保核安全,为增强企业、行业乃至全社会对核电安全的信心做出自己的贡献。

《核安全文化行为手册》是一本公司自上而下宣贯核安全文化的小册子,不仅明确了国家核电的核安全文化,还从知、信、行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详尽的解析。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核安全文化不仅需要宣贯,还需要自下而上的呼应,需要不折不扣的贯彻。正如手册中所言,“国家核电的核安全文化是由公司最高管理层所倡导,并被全体员工所认同和共同持有,把核安全和质量置于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统一体。”否则,任何一块短板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下面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进一步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问题一:为什么要定义国家核电的核安全文化?

在iaea国际核安全咨询组1991年的报告insag-4中已经明确了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实际即核安全文化)的经典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insag 15《强化安全文化中的关键实践》中指出:“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意味着在某一国家强化安全文化的好方法在另一个国家也许不是最佳的。”国家文化有差异,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将核安全文化的普遍理念与企业文化个性特征进行适配,给出更适合企业的定义,有利于将核安全文化强化工作做得更好。

问题二:如何理解我们的核安全文化?

“高度的责任心、献身精神和安全质量不妥协是国家核电人的态度和做事的方式。”这一句明确了国家核电对于职业道德、价值观乃至人生观的理解和要求。从某种角度讲,是为国家核电人树立了共同信仰。

“安全质量政策声明是国家核电向全社会的承诺和对全体员工的要求。”这确立了一把全体员工和公众随时可以对照的标尺。我们员工可以时时检视自己的言行并不断修正改进。对于公众,则更容易审视我们的企业,看我们是否实践了自己的承诺,公开透明正是增强公众对核电信心关键的第一步。

“承诺与责任、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沟通的工作习惯、保守决策、明星自检、一次做对、持续改进、坦诚透明、团队精神是国家核电人核安全文化的良好行为准则。”这是对国家核电人具体的指导。这些行为准则是对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原则和优秀经验的概括,需要我们用心体会,全力实践。

问题三:如何把握核安全文化的关键?

在iaea安全报告系列第11号中提出了核安全文化强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即合规性导向阶段、安全绩效推动阶段、自觉持续改进阶段。三阶段论有利于指导我们有序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阶段划分是一种模型化的表述,事实上,这三个阶段不能截然分开,机械理解不利于我们又好又快地开展核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核电新兵们,更需要以主动的姿态融入到核安全文化建设氛围中,而不是一味地等、靠、要。

在认真体会国家核电核安全文化理念的同时,放宽眼界、广泛学习,有助于培育我们优秀的核安全文化。例如,insag 15《强化安全文化中的关键实践》中明确的核安全文化7个关键要素(承诺;程序使用;保守决策;报告文化;挑战不安全行为和条件;学习型组织;沟通、明确的优先次序和组织),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发布的卓越核安全文化八大原则(核安全人人有责;领导做安全地表率;建立组织内部的高度信任;决策体现安全第一;认识核技术特殊性和独特性;培育质疑态度;倡导学习型组织;评估监督常态化),都是对核安全文化进行解析的经典表述,值得我们对照学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善于处下,同时有足够的胸怀和容量,才能真正做到海纳百川。

问题四:如何更好地贯彻核安全文化理念?

学习理念的目的还是在于实践。如何更好贯彻,这里仅做片段式的抛砖引玉。

领导的关键作用。在安全文化组织构架示意图中,各级领导都处在决策层或管理层。领导对核安全文化的重视,不仅体现在编制一份政策声明,或是在会议讲话中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而且更需要以行代言,承担起管理体制建设、资源配置、组织培训和监管的职责,并在日常工作中与广大员工一起时时践行,不断自我完善。否则,“大多数人很容易觉察华丽的辞藻与现实之间的不匹配”,就难以真正深化核安全文化建设。

全员持续高标准的参与很重要。一方面是全员,目前我国核电建设已有相当的规模,核专业技术、管理队伍日益壮大。随着大学毕业生、非核领域人员等新生血液的不断加入,原本通过十年磨一剑方式形成的良好的核安全文化氛围受到挑战,文化融入效率、文化稀释、文化冲突及文化异化等问题有所凸显。只有发动全员参与,才能有效消除盲点和薄弱点。每一位员工都应该认识到,无论是不是在核电一线工作,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与核安全密切相关的,在国家核电里,没有人是核安全的旁观者。另一方面是持续高标准。2002年,运行业绩良好的美国davis-besse核电厂1号机组压力容器顶盖发生严重降级,因一回路含硼冷却水泄漏腐蚀,在3号控制棒驱动机构指套管附近位置产生一个凹坑,腐蚀最深处仅离压力容器内表面约6.3mm,潜在后果非常严重。调查发现,本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长期的良好运行业绩导致自满情绪滋生,没能坚持高标准。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良好的核安全文化可以带来良好的运行业绩,但良好的运行业绩却未必能证明有良好的核安全文化。不坚持工作的高标准,就会使核安全文化弱化,继而产生核安全问题。

注重制度程序的有效编制和使用。凡事有章可循,在今天,绝不会有人会忽视建章立制的重要性,核安全文化建设也一样。但程序体系建立后并非一劳永逸,随着企业的发展,必须不断改进。改进更应重视程序的质量,同时要在程序数量和范围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免陷入文牍主义的泥沼。编制程序目的是应用,用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所以“需要控制的工作应当使用简单易懂的程序”。程序发布后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强化培训,让使用者充分掌握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才是对程序的坚决执行,包括必要的监督检查、奖励惩戒。

重视与公众的有效沟通。福岛事故后的“碘盐风波”应对措施得当,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这一事件反映出的公众核知识匮乏问题还是值得深思。长远来说,公众态度对于核电的命运将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应当重视增强公众对核电的了解程度和信任度,不能期望仅通过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危机公关来解决,这有违保守决策、纵深防御的原则。公开透明,向社会及时通报相关信息是建立公众信任的重要机制;加强核安全科普的广度和深度,是提升大众核安全素养、提高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重要手段(从某种角度而言,核科普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核技术研发);踏实工作,共同创造三代核电长期优良的运行实绩,则是使公众充分、正确认识核电的最佳策略。

问题五:如何评估核安全文化?

核安全文化是核电企业一项重要的健康指标,做好核安全文化评估,往往能灵敏地判定企业是否处在“亚健康”状态。而此时,其他组织特征如安全性能指标、经营指标可能还都显示正常。表象的正常可能使企业更为麻痹,一旦薄弱部位成为破口,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正因为此,我们应当重视对核安全文化状况的评估。但核安全文化与经营指标等不同,它更为隐性和无形,往往作为一个定性概念出现,国内对核安全文化的定量评估还不成熟,仍然主要停留在主观判断或专家判断的基础之上。

显然,对于无形的文化,需要做到有形导出,需要推进量化评估,将定性与定量方法互补应用,可以使评估更科学,能更准确反映出核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实际情况。

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核安全文化评估方法主要有iaea的核安全文化评估(scart)和美国电站联盟的核安全文化评估(nsca)。以scart为例,这是一种灵敏工具,它使专家能够揭示正在恶化的安全文化的早期征兆。其目的不是评价核电厂的设计或技术运行,而以评定人的行为为重点。组建scart小组时,行动科学家与技术专家之间比例保持适当平衡,以形成有力的互补协同作用,确保专家意见的可靠性和提供结论的可信性。评审组通常由5名评审人员、1名组长和1名副组长组成。安全文化评审过程采取系统化方法,分若干阶段实施。初始阶段是采集数据,每位评审人员通过访谈、观察和文件分析评价安全文化的所有特性及其相应的属性(共37个)。在数据采集阶段结束后,评审人员分析数据,并作出初步的个人独立评价。然后,评审人员相互交流意见,经充分讨论,最后做出协调一致的评估结论。

定期的核安全文化评估不仅是核电厂运营单位需要开展的,其他核电企业也有必要尝试开展,以促进核安全文化深入和根植于企业员工。评估方法和理念普及后,也有利于员工自觉规范行为,进一步促进核安全文化建设。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核安全文化行为手册》不仅是规范员工行为的读本,同时也是我们深入学习、共同丰富核安全文化内涵的引导者。倡导学习型组织是卓越核安全文化八大原则之一,只有坚持开展团队学习,才能使企业员工学会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更好地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学习《核安全文化行为手册》不是终点,而是更上一层楼的新起点。

标签:学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