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工作总结

乡镇农校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我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学校不断创新理念,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奋力而为,在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夯实基础设施、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就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乡镇农校十一五工作总结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创新理念,推动了科学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学校重新审视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破解了“为什么发展职业教育,为谁发展职业教育,怎样发展职业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发展难题。确立“民本”思想,树立“一切为了农家子女的成才就业、一切为了农民家庭的脱贫致富、一切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办学宗旨,以培养“工农兼备,一专多能”的外出就业有技能、回乡创业有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全面创新职教理念,孕育并形成了学校发展的“四种”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抢抓机遇、自我加压、负重前行”的发展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奋力而为”的超越精神和“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敬业乐教”的奉献精神;引导教职工树立了“五种”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形成了推动学校发展的 “六条”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二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三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五是必须坚持团结和谐。六是必须坚持弘扬独具我校特色的“四种”精神和“五种”意识。通过办学理念的创新,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拓展了思路,振奋了精神,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

(二)整合资源,拓展了发展空间。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力争把全市人口大市变为人力资源强市,提出了“市县共建,县校联合,整合职教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战略思想。2007实现了我校和XX县职教中心实质合并,在我校加挂了“XX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牌子,承担原“XX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所有职能,完成了资源整合任务。2008年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天水机电工程技术学校。学校现有四块牌子:“天水农业学校、天水机电工程技术学校、XX市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中心、XX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拓宽了学校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着眼发展,增强了办学实力。

学校以资源整合为契机,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和实质性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学校突破了年招生2000人大关,安置就业学生3860名,新增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争取项目2000多万元,实现了“办学规模、校园面积、建筑面积、固定资产”的 “四个”翻番。一是办学规模翻了两番多(在校学生从“十一五”初的800名增加到现在的4800名);二是校园面积翻了一番(校园面积由原来的106亩扩大到现在的209亩);三是建筑面积翻了一番(建筑面积由“十一五”初的2.8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5.6万平方米);四是固定资产翻了一番(固定资产由“十一五”初的2051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358万元)。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09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实习用地1268亩,专业实验室26个,图书17.6万余册,教职工203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800多人。学校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对外影响与日俱增,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绿色文明单位”、“全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四)深化改革,创新了办学机制。

学校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三风”建设,实施“教学质量年”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创建了和谐校园,实现了“由数量向质量、由规模向规范、由规范向精细”的转变,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校县共建”的联合办学模式,“2+1” 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实习模式,创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以班级目标责任制考核为驱动”的教育管理模式、“涉农专业弹性学制成人中专教育” 的办学模式。创建了科室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学校责任追究制,构建了部门工作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学生发展有目标的责任体系。办学体制的创新已走在全省前列,发挥了效力,彰显了办学特色,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在第20—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23名教师、21名学生获市级一等奖,有24名教师、14名学生获市级二等奖;有5名教师、9名学生获省级二等奖。

 (五)瞄准市场,优化了专业结构。

学校紧抓国家免费培养涉农专业中职生的战略机遇,根据当地经济结构和就业市场需要,调整培养目标,按照“工农兼备,一专多能,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综合发展思路,在继续办好生物、信息等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电子、机械、服务专业品牌,专业设置覆盖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 80%以上的专业建立了新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课程体系。在校学生在学懂涉农类专业课程的同时,要选修一项信息、电子或机械类专业技能,毕业是拿到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增强了就业竞争能力和回乡创业能力。

(六)依托科研,提升了服务功能。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职能作用,着眼于职业教育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主战场,探索出了“依托基地,教研结合,开发服务”的产教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服务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科研工作。学校依托XX省冬小麦研究所,“十一五”期间,合作育成的小麦新品种97-31、95-3-28、96-22-1-1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96-473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些新品种推广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新增效益5亿元以上。

2、农业科技培训。一是开展集中农业科技培训。举办了源头区域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技术培训班、XX省全膜小麦示范推广暨小麦技术体系培训班、天水电子商务培训班、全市基层党员干部实用技术专题培训班,全市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班等28个培训班(次),培训学员2826人次。二是开展科技下乡培训。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在张川县、XX县的16个乡镇,开展了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玉米栽培、核桃丰产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民2300多人(次)。组织完成了“清华伟新教育扶贫”项目XX县高中班主任、高中英语教师、高中语文教师培训189人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解放不到位, 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教职工思想落后,观念陈旧,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树正气、顾大局、讲团结的良好氛围还未真正形成。

2、办学资金短缺,债务负担沉重。截止目前学校负债仍然高达1000多万元。

3、学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还未真正形成。转变科室工作作风,增强管理效能,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还任重而道远。

4、招生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招生市场的开放,学校校生源不足,招生渠道不畅,成本高昂,招生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5、学校的服务功能发挥还不够。职业技能培训和为“三农”服务的力度不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提升学校服务功能的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6、学校的后勤服务、活动场地、实训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三、“十二五”工作规划

紧紧围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规划,立足于天水新农村建设和装备制造业,辐射陇东南地区,努力在做大、做强、做优上下功夫,在上规模、上层次、创品牌上出成果,力争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实现学校科学、持续、和谐发展,为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在“十二五”末,力争把XX省冬小麦研究所天水农校育种基地,建成国际上有影响,国内领先的科研、试验、推广基地,把学校创建成为管理水平一流、办学条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全日制普通中职生5000人,农业科技培训及成人学历教育2800人次/年的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继而建成工农兼备的综合性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