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职场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职场1.69W

人员管理是公共组织编制管理的核心内容。人员管理的精要是将合适的人员配备到合适的职位上,并让其从事合适的工作,从而实现“人适其位,位得其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欢迎阅读!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摘要:经济信息时代知识型员工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方式,促使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革。本文结合信息经济时代的特征,认真研究知识型员工产生复杂的背景及其特点,分析其对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剖析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信息经济;知识型员工;管理;策略

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变化。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同时也是知识经济时代。自从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知识经济的论题后,知识经济的概念迅速风靡全球。据有关统计预测,20世纪初体力型员工与知识型员工的比例关系为9:1,到2010年这种关系将成为2:8,21世纪已经成为一个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体对象的人力资源管理时代。

知识型员工的存在领域、员工数量不断扩展,不仅在专业服务机构,甚至在一些传统的组织,如企业、政府和事业机构中,都可见到一些才华横溢却特立独行的员工。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性质和个性因素,使传统管理方式对他们通常失灵。如何使组织和员工个人在管理上相辅相成,共同应对信息经济时代的挑战;如何使员工个人融于工作团队,提高工作团队的整体效率,成为每一位组织领导者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知识型员工的产生背景及内涵

与传统意义的劳动者相比,知识型员工在工作手段、工作方法、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工作效果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其产生的背景和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知识型员工产生的背景

知识型员工的出现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是人类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及生产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进步,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1.经济方式发展进程的需要。工业经济时代人们主要以单一的、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获取最大利润为指导思想。当人们进入信息经济时代,并不断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时,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开始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指导思想。信息经济是工业经济发展起来的,也被称为“后工业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早期表现,它要求有更高的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知识型员工的产生就成为必然。

2.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的要求。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相对闭塞,导致对人的管理与对信息的管理相对分离。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发展为知识型的管理,开始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创新的能力,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实现管理与经营、决策与执行的结合,进而增加企业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这样针对知识的学习、培训和管理提上日程,知识型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3.人类工作方式发展的需要。生产力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知识和技术的不断革新,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被赋予新的内涵,开始改变为以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为主要特色的经营管理活动参与过程。知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新知识、创造新产品,即知识工作的一切目标都是围绕着知识的创新服务的。而对知识的学习、利用以及再创造、再积累的过程,就是大量知识型员工产生的过程。

(二)知识型员工的概念释义

“知识型员工”这个术语的产生大约有30来年的历史,它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此后中西方学者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1.西方学者对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又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的员工。加拿大著名学者、优秀基金评选主审官弗朗西斯赫瑞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

2.我国学者对知识型员工的定义。我国学者对知识型员工的认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知识增值论”,认为知识型员工一般是指具有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企业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简单而言,就是在企业中拥有并运用知识创造价值的员工。另一种是“知识效率论”,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的员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一个企业组织之中用智慧所创造的价值高于其动手所创造价值的员工。

二、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从产生背景及含义上看,知识型员工是适应信息经济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彼德德鲁克说:“知识型员工不能被有效管理,除非他们知道自己的特殊性,否则他们根本没用。”充分了解及掌握知识型员工所具有的时代特点,有助于加强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一)知识型员工的基本特点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知识型员工拥有企业相对稀缺宝贵的资源——知识资本和知识创新能力。他们一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及较强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及自身的修养。与传统的非知识型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素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特殊性。

1.拥有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知识型员工大多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有着较高的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知识员工大多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如开阔的视野,广泛的知识面,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道德荣誉感,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质。他们通常都是“两高一专”型的人才,拥有高智商、高学历和专业技术知识或管理经验。

2.高度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在意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他们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不单纯是经济需求,更加注重自己专业特长的发挥和对事业的追求,渴望充分展现个人才智,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和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3.鲜明的个性及对权势观念的淡化。知识型员工与传统的体力劳动者不同,他们不仅富有才智、精通专业,而且大多个性鲜明。他们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盲从权威。由于他们掌握着专业知识与技术,可以对上级、同级和下属产生影响,因此传统组织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4.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知识型员工更渴望看到工作成果,认为成果的质量才是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证明,他们愿意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期望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能对企业甚至社会有所贡献。另外,由于对自我价值的高度重视,知识型员工格外注重他人、组织及社会的评价,并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5.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知识型员工善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智力不断地在企业的产品开发、管理变革、服务创新中为自己和企业求得发展。他们在环境复杂和信息不确定的系统中,以创造性思维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排列组合。即使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他们也会去发现或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及时找到应变措施,工作富于创造性。

6.工作过程难以实行测量和监控。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而这些成果大多是无形的,它的经济价值具有潜在性,难以直接用经济指标去衡量。并且知识型员工的脑力劳动过程是无形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靠大脑思维的工作没有固定的程序、规划和步骤,其他人很难知道具体的工作进展情况,不能按固定的标准对其劳动过程进行全面准确的监督控制。

7.工作选择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知识型员工由于拥有特殊的生产要素,他们能够接受新工作、新环境的挑战,具有较高的职业选择能力。他们掌握知识资本,自主性强,更希望追求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愿意从事新的、有难度的工作,更愿意应对环境的变化,更愿意寻找能促进自我成长的途径。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较低,流动意愿强。他们更忠诚于自我的发展、自我实现的个人需要,而不是具体某个企业的整体需要。

(二)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影响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知识型员工的独有特点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也可以给企业带来重大、甚至毁灭性的打击。

1.知识型员工能促进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运行过程的基础是知识,生产力发展的动因是知识创新,而经济社会的主体力量和操作知识创新的是知识型员工,他们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创新的载体,这就决定了知识型员工在未来经济活动中所具有的主导性地位。我们知道,知识型员工拥有专业特长,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工作中有较强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促进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2.知识型员工常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为知识型员工相对比较匮乏,稀缺程度高,获取难度大,并且他们往往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所以他们的流失产生的成本损失相对更高。当前,知识型员工的频繁流动性非常突出,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危害。如他们带走知识和客户,给企业的组织文化带来很大冲击,对组织的“忠诚度”带来很大的破坏;带来的劳资纠纷更为复杂;替代成本很高,短时期内很难找到合适的替代员工,人才流失带来的职位真空所导致的机会成本很高。

3.知识型员工增加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难度。由于知识本身具有难以度量的特征,增加了知识型员工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淡化权势等特点,不愿意受制于物,甚至无法忍受上司的遥控。同时其工作过程主要是思维性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监督、考核、成果度量上有较大难度。这些特征对企业管理的过程、成本、效率都形成了较大挑战。

三、知识型员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的战略转型和管理的升级换代期,随着企业对职业化管理的关注,知识型员工日益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但由于长期以来对知识型员工特点的忽视,仍然套用过去管理产业工人或非知识型员工的模式,导致知识型员工的管理问题不断出现。

(一)激励评价机制严重缺位

管理机制是推动整个工作体系有效运转的动力,现代企业的员工激励措施却更多地停留在文本阶段,付诸实践仍需努力。知识型员工特点决定他们对职业生涯设计、工作绩效评估、薪酬设计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管理机制缺位带来的不良影响已经日趋明显。

1.缺乏知识型员工职业发展机制。很多知识型员工进入企业以后,职业发展无望,升迁无期。根本原因在于,目前许多企业的职业发展通道单一,是以官本位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发展机制,它更多考虑的是企业自身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而忽视了劳动者个人的职业发展愿望。知识型员工之所以留不住,有时候不是待遇问题,而是在内部成长发展受限。知识型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求企业必须开放职业通道,打破官本位,建立纵横交织的职业发展路径,在纵向建立多种职业发展通道,如对专业技术性岗位设立专家、高级专家、首席专家的职业路径;在横向上通过工作轮换与角色转换,打通专家型人才向“专家型、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的转化。纵向做到能力升级,横向做到能力转型,使更多的专业性、技术性人才能够在企业找到发展空间。

2.缺乏企业创新的绩效评估机制。知识型员工最大特点就是知识的创新者,不是知识的储存者。知识型员工的最大价值在于有效驱动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创新。而企业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市场价值,它的考核指标不是鼓励创新,企业内部的绩效评估体系没有驱动知识型员工将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然而,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讲,他对企业的贡献是长期的,企业在绩效衡量体系上没有建立一套适应知识型员工劳动特点,以及如何衡量对企业长期贡献的指标体系,绩效体系没有牵引知识型员工去做长期的创新努力。由此导致企业创新的绩效衡量体系缺失,使得知识型员工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创新乏力。

3.没有建立全面的薪酬设计系统。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是复杂多样化的,要真正留住人才、激励知识型员工,要建立全面的薪酬体系。以前对知识型员工只关注物质性的激励,但是忽视了精神激励。包括提供发展机会,给予授权,建立信任机制,以及提供各种福利措施,提高其在企业的成就感和体验价值感。当知识型员工的薪酬达到一定水准,物质性待遇达到一定要求的时候,必须增加非货币性收入。现在对整个知识型员工来讲,我们建立的仍然是单一的、以货币收入为核心的薪酬体系,没有建立全面薪酬体系,没有正确处理好固定收入与可变收入、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短期收入与长期收入、工资收入与福利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增加知识型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和认同。

(二)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仍被忽视

与传统意义上的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决定他们对职业环境的要求更高,需要管理者在职业关怀、职业环境上营造更加人性化、更加宽松的氛围,更好地激发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在现代企业制度被普遍重视的今天,我们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1.忽视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知识型员工面临的很大问题是心理健康,这一点过去重视不够。知识型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心理压力特别大。二是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倦怠,工作没干劲,人身价值迷惘、工作激情不足、工作绩效降低,尤其是已经上升到企业中级领导地位的知识型员工出现了倦怠。三是高绩效的压力使得知识型员工无休止加班使身体受到损害,甚至出现了过劳死,甚至因为竞争压力导致公司内部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敌视。

2.缺乏知识型员工协同工作的组织保障。知识型员工不仅是个体劳动者,同时需要协同、需要团队,目前从组织模式和工作模式上均缺乏知识共享、团队合作、协同创新的组织保障,不利于员工合作和团队创新。用过去传统的管理生产员工的组织模式去管理知识型员工,不利于知识型员工知识经验的交流,也不利于知识型员工彼此之间的脑力激荡和潜能开发。按照严格的所谓的岗位分工,把知识型员工约束在一个单一的工作空间,限制了知识型员工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实际上,知识型工作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需要跨团队、跨职能部门的合作,这就要求工作模式与协同模式创新,比如说,网络式的组织模式、项目管理组织模式、虚拟组织模式等。

(三)企业的内部微观管理面临挑战

知识型员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对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模式带来很大冲击,在微观管理控制上的表现也逐渐突出。

1.不重视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知识型员工形成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生命。但他们的知识没有转化为公司的公共知识,企业人才流动就会带走市场和客户。企业要建立知识管理系统,通过知识管理系统,使个人知识公司化,使知识得到共享,促进企业知识的再转化、再创新,同时使知识型员工充分利用知识信息平台,进一步开发知识型员工的内在潜能,使个人能力放大。可以说,知识管理系统的缺失使个人知识难以公司化,使隐性知识难以显性化,而通过知识管理则可以提高一个组织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2.不重视员工风险控制和管理。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知识型员工的风险行为引发了组织人力资源的危机:一方面对组织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害,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和组织造成不和谐。企业内部人员的风险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道德与信用缺失所引发的风险行为,如与客户内外勾结谋取私利、销售人员的回扣、给客户过分优厚的付款条件;素质低下所带来的失职行为,如因疏忽大意造成的失职行为;心理失衡与情绪失控所导致的报复性风险行为,如对企业非理性报复。知识型员工风险行为的控制与危机管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

四、构建知识型员工管理的策略体系

信息经济时代是一个崇尚知识的.时代,知识型员工的聪明才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体现出更高的价值,他们的创造力是公司价值增值的源泉,生产工具开始转移到他们手中。企业管理应充分认识知识型员工的独有特点,对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软硬环境的塑造和管理机制的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构建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工作体系。

(一)努力塑造知识型员工发展的激励评价机制

现代企业只有通过构建有效的、切合企业实际的激励机制,才能改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表现,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内在潜力,促使其自愿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方法,而应针对员工的激励需要,搭建激励舞台,授予激励自主权,满足工作成就和个体成长的需要,以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

1.建立自我激励机制。通过职业规划和工作任务来激励员工。首先,员工的自我激励是组织激励机制的基础。与其它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重成就、重个性,追求自我实现,注重他人、组织及社会的评价,并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等特点。为此,组织帮助员工建立自我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为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组织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员工将自我实现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开展职业生涯管理,让知识型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可以使知识型员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道路,用积极的反馈意见去引导员工工作,可帮助他们树立成功信念,在组织事业的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理想。

2.引入竞争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制、浮动薪酬制和奖惩淘汰制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活力。为此,做好知识员工的选拔、使用、评价、奖惩工作,对科研项目攻关和重要技术管理岗位,应该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引入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做好员工职位设置和描述,明确岗位职责和目标,量才录用,量化考核,突出对知识员工的业绩评价,把员工业绩与奖惩、薪酬分配、职称晋升以及其它待遇挂起钩来。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通过这些双向激励措施激励知识型员工与其他成员共同争取组织荣誉,发挥激励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3.注重科学的工作设计和远景目标。开展工作丰富化和岗位轮换.激发其工作热情。知识员工具有创造性对于他们个人而言对工作本身的喜好就是对他们的最好激励。管理专家玛汉坦姆朴对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有效激励因素依次是个体成长(33.74% )、工作自主(30.51%)、业务成就(28.69% ),金钱财富的重要性排在最后(7.07% )。不难发现,对于知识型员工而言,工作自身和工作结果就是员工最好的激励。组织应给知识型员工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任务,并允许他们以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工作,给他们一定的工作自主权。工作设计中注重考虑工作分解,还可以通过工作丰富化(即员工承担多种工作和岗位轮换,提高工作兴趣)和工作扩大化激发工作热情,满足其工作成就感,调动员工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