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职场

员工档案管理的方法是什么

职场2.21W

很多小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不注重员工资料的管理,所以导致了很多的后果。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员工档案管理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员工档案管理的方法是什么

  员工档案管理方法

员工纸质档案

员工档案的建立应以纸质档案为主。员工档案的建立应该自员工应聘起始,员工办理入职手续时正式建立。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公司人员情况选择按部门建档和按人员分别建档的方式建立员工档案。

员工档案中必须具备的内容有员工应聘入职登记表(资料必须填写完备,有明确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身份信息与员工提供相关资料必须一致)、员工身份证复印件、岗位必须的执业资格复印件、原单位离职证明等信息、健康证明(体检报告)等、经公司及员工签字确认的员工入职定薪调薪表、劳动合同等;公司可按要求要求员工提供学历证明、职称证明等其它资料。

实际操作中,建议为员工单独建档,为方便管理可按部门分类保管,一方面按部门分类管理,便于资料的查询;为员工单独建档有利于随着员工在企业中不断成长,在调薪、升职、调岗等资料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员工档案的方便管理和保存。

纸质资料的保存,更多体现的是原始资料的管理,是员工在企业中工作的原始证明资料,所以必须何以、妥善保存,不允许任何性质的损坏和修改。同时,作为员工私人信息,企业必须注重信息保密工作,不得将相关资料借阅给任何非相关人员阅览。

电子档案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员工电子档案的建立,更有利有利于企业在人员信息的查询和管理,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也更方便档案管理人员更加快捷的引申制作更多的员工管理资料,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细度和标准化。

根据公司档案管理的需要电子档案可包含以下内容:员工编号、部门、层级职位、姓名、入职日期、转正日期、合同到期、联系方式、紧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现住地址、户籍地址、最高学历、身份证号、户籍性质等

员工纸质档案是员工档案的基础,电子档案的建立是为了弥补纸质档案在查询方便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便捷性和延伸性提供基础。所以纸质档案应该更加被重视。

档案管理必须由专人负责,且不可多人同时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以免造成档案资料因管理不当造成的重复输入和错误问责不明。

  员工管理方法

让员工参与进来

我们日益发现在实际工作中,有最好想法的人往往是那些直接参与任务执行的人。让一线员工参与进来,让员工知道你对他们的意见很重视。员工不希望被简单的命令和指示,他们希望在工作中起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作用,他们渴望参与决策。当员工希望参与,而你却不给他这种机会时,他们就会疏远管理层和整个组织。如果你能够尊重员工的看法,即使最终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你将发现他们会更愿意支持你的`决定。

信守诺言

也许你不记得曾经无意间对什么人许过什么诺言,或者你认为那个诺言根本不重要。但你要记住你的员工会记住你答应他们的每一件事。身为领导的你,任何看似细小的行为随时都会对组织的其他人产生影响。你要警惕这些影响,如果你许下了诺言,你就应该对之负责。如果你必须改变计划,你要向员工解释清楚这种变化。如果你没有或者不明确地表达变化的原因,他们会认为你食言,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的话,员工就会失去对你的信任。对丧失信任通常会导致员工失去忠诚。

  员工档案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公司员工人事档案管理,变静态的员工管理为对员工成长过程的动态跟踪管理,特制定本规章。

2 范围

公司针对所有员工的管理工作均应遵照本办法执行。

3解释

人事管理档案:指公司为加强对员工的管理,而建立起来的有关员工基本情况的资料以及历次考核与异动等项的资料。

4 权责

4.1 全体员工人事管理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由人力资源部人事管理专员负责,各人力资源派驻机构或人员应在其指导下完成所属单位中层及以下员工的人事管理档案的建立、更新工作。

4.2 员工的人事资料由员工所在部门负责收集,并填写《人事(管理)档案资料移交清单》移交人力资源部。

4.3 公司员工的人事管理档案,必须是一级部部长(含)以上的领导在其所属员工晋升、奖惩、异动、了解基本情况时方有权调阅。

5 工作内容

5.1人事档案

5.1.1人事档案的调转

员工可在被公司正式聘用之日起三十天内将人事档案转入公司。

人力资源有义务协助员工办理人事档案调转手续。

5.1.2 人事档案的管理

人力资源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文件的规定,定期对员工的人事档案进行更新、整理。

5.2 人事管理档案

5.2.1人事管理档案的建立

人事管理档案应在员工到职一周内,由所在部门负责将员工到职后形成的人事资料收集完整,待员工经试用期考核通过,正式录用时将其人事资料移交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对移交的人事资料要依据《人事管理档案分类目录》进行审核,发现有人事资料不完整的及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追索,以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与完整。

对营销人员、送货员、外派财务人员等特殊岗位的人员应收取学历证原件;对外派财务人员还需收取执业资格证、职称证原件;对营销人员及非总部财务人员同时需收取担保文件。

收取员工相关证件时,应向对方出具收据(一式二份),一份交对方,一份存入档案袋(盒)查验。

人事资料收集、归档后,人事管理专员应在档案袋(盒)上详细填写员工姓名及档案资料清单等内容,依档案材料分类目录顺序排列,各类资料以形成时间为序,分类装订,并注明档案资料收集、归档经办人姓名。

档案管理员应将档案资料分类存放、严格保管。

5.2.2 人事管理档案的健全、更新

公司员工考核、任免、奖惩、教育培训、薪资调整、职务异动等人事资料一经形成,员工所在部门应及时协助人力资源部整理相关资料。

员工调任、晋升、降职、免职等人员异动资料归档时,除按资料形成时间顺序排列装订在档案第三类外,同时应在《人员薪资/异动变化记录表》中登记。

员工薪资变动资料归档时,除按资料形成时间顺序排列装订在档案第五类外,同时在《员工薪资/异动记录表》中登记,如因调任、晋升、降职等人事异动涉及薪资变动时,所归档资料仍放第三类。

人力资源部人事管理专员在对收集上来的各项人事资料审核无误后,应参照条款规定交档。

5.2.3人力资源部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按照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定期填写《人事(管理)档案资料移交清单》。

5.2.4 人事管理档案建立后,由人力资源部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统一保管。

5.3 人事档案及人事管理档案查阅、借阅及复印管理

5.3.1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方可查、借阅人事(管理)档案:

a. 了解所属员工基本情况;

b. 员工晋升、降职;

c. 员工奖惩;

d. 员工调动。

5.3.2查、借阅及复印人事(管理)档案的手续

查阅人事(管理)档案的手续

a. 须查阅人员(管理)档案时,查阅人持所属一级部部长签批的《人事(管理)档案查阅/借阅单》,经人力资源部长签核后,即可到档案室查阅所需的人事资料。

b. 查阅人事(管理)档案,必须在档案室内完成;不准将有关资料私自带出或复印。

借阅人事(管理)档案的手续

a. 须借阅人员(管理)档案时,借阅人持所属一级部部长签批的《人事(管理)档案查阅/借阅单》,经有核准权限的人员签核后,即可到档案室办理借阅手续。

b. 人事(管理)档案的借阅期限,一般为十五天,特殊情况可延长至一个月。借阅人必须保证人事资料的安全、完整,不准私自复印或转借他人。

c. 借阅档案人员应按期交还所借阅之档案,逾期未还者,档案管理人员有责任进行追索。

d. 归还档案时,档案管理人员应依《人事(管理)档案查阅/借阅单》的记载逐一核对,并检查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确认无误后,在《人事(管理)档案查阅/借阅单》备注栏中注明归还日期。

e. 因工作需要确需调阅员工人事档案的,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与(b)联系。

确因工作需要,要求复印人事资料者,在《人事(管理)档案查阅/借阅单》上标明,必须经人力资源部长核准方可进行。

5.3.3人事(管理)档案的借阅及复印者,应注意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由于不妥善保管造成资料丢失、损坏或不注意保密擅自扩大资料的阅读范围影响者,而对当事人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者,责任由其个人承担。

5.4 离职人员档案的处理

5.4.1 退档手续的办理

离职人员持经核准的《离职(调动)交接表》到档案室办理。

5.4.2 人事管理专员需将离职人员离职资料归档,按分类目录排放装订,并在档案袋(盒)上注明离职日期和原因。

5.5 证件的借用、归还程序

5.5.1因特殊用途需借用人事管理档案中证件者,应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属一级部部长或单位负责人批准。

5.5.2证件借出期限最长为二个月。逾期未归还者,按每个证件20元/天计算罚金,罚金从押金中扣除。

5.5.3证件的归还

5.5.4档案管理员应详细记录证件借用者的姓名、部门、借用证件名称、借出日期、归还日期等资料,备查。

5.6 档案的统计、清点

5.6.1档案管理员应及时将人事信息归档,及时记录,及时录入微机,保证实存档案信息与微机存储信息一致。

5.6.2档案管理员每周一统计上周退档、归档人员清单,每月五日进行月度汇总。

5.6.3每年一月份,对档案进行年度清点。统计上年度归档数、档案总数、退档总数、在岗人员档案数等数据,并与微机存储数据校对,要求二者一致。

5.6.4人事管理档案保存期限:

a. 已办理离职手续的员工,其人事管理档案保存期为两年,从《离职(调动)交接表》中核准的日期为依据计算;

b. 未办理离职手续但实际已离开公司的人员,其人事管理档案保存期为三年,以当事人所在部门出具的书面报告中标称的离开公司时间为依据开始计算。

5.6.5 每年三月份,对上年度已超出保存期限的档案统一进行销毁。

5.7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标签:档案管理 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