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语录名言

讨论的话题

网络语言的流行是互联网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互联网越来越深层次介入大众生活的时代,网络语言以它特有的方式改变着人际交往的沟通模式,也影响着基于网络特点产生的语言表达文化。而这种网络语言文化在提高网络用户参与度,缩短虚拟与现实社会距离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造着诸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深深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讨论的话题

语言文字是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最重要载体

对语言的规范使用,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而对传统语言的坚守是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保护。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流行,改变了表达方式,进而也将影响到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

从目前来看,网络语言已经以强势的方式,参与到了历史的书写和文化的传承中。

网络语言并不是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源于现实社会和传统语言表达,是网友在网络传播方式影响下,产生的一种亚语言体系。网络语言也是语言,只是它的载体和范围是网络,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徐阳春表示,在网络世界交际双方无拘无束,创造出许多新奇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满足趋新好奇的心理。网络语言依附于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互动存在,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很多网络语言仍然符合规范汉语的使用场合和使用方法,而独立性则表现在它非规范化的语言结构,以及相对单一的意义和使用语域。

网络语言不是长期发展沉淀的产物,因此,网友对其的认可,也仅是特定时期、特定语境下的约定俗成。徐阳春认为,对网络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主要依赖于语域的不同,网络语言使用的场合是非常随便非常不正式的,双方可以随意约定,只要能达意就可以。

这种特殊的生成模式,使得网络语言无法实现完整意义的全民普及,多数网络语言仍仅仅是在“窄域”里使用的小众语言。

网络语言引发了传统语言文字的革命

网络语言的出现,注定会引发一场革命,一场语言文字世界的网络化革命,就如“白话文”运动改变数千年文言表达一样。但是两者的不同在于,白话文运动是较为系统完整地改造了文言表达,形成了一整套全新的表达框架和体系,这种改造主要在做加法,在借鉴和扬弃基础上丰富和充实传统表达方式,符合语言发展规律。而当下的网络语言则是做减法,主要用简化、单一的词汇、句式表达多样化的内容,而且对于语言文字的改造是碎片化、不系统的。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白话文和网络语言,哪个对历史文化沿袭影响更大,仍很难断定,但仅从当下现状看,网络语言出现和使用的不规范,足以值得引起社会重视。

这场语言革命正在席卷传统语言文字坚守的文化阵地,其中很多网络语言,深深影响了相当一部分社会群体,网络语言文化也在冲击着以坚守传统,传承文化为己任的文化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青少年学生接触使用网络。他们处在知识和习惯的接收阶段,对网络语言的过度接触,破坏了他们尚未成形的语言认知结构。各类非规范网络语言出现在学生日常交流,甚至书面作文中。青少年学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生力军,但网络语言对严肃语言体系学习的干扰冲击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长远看,也势必影响民族文化传承的长期性和准确性。

建设文明网络语言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严肃文学、知识分子、大学教育也正走在这样一条过度网络化的路上,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的肖鹰认为,近两年国内流行大学校长演讲套用网络语言、文化人士在网络上使用暴-力语言表达,都是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传统文化品质伤害的表现,破坏了大学和文人应有的独立创作属性;严肃文学、纯文学也呈现出向网络靠拢、投降的趋向,文学语言越来越没有了张力,呈现粗痞化、口水化、“一语打天下”的倾向。网络语言的低俗化、暴-力化倾向非常突出,普通网友甚至文化人士都经常使用粗俗不道德的网络语言表达,“用不文明的语言讨论文明话题”成为网络上的惯常现象。

当然,对网络语言的反思建立在认同网络的工具属性和互联网技术的前提下,对传统规范汉语的保护姿态,也并不意味着拒绝网络。语言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文化系统,去粗取精、取长补短的新陈代谢是语言文字得以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因此,保持语言本身发展的张力,是促进语言文字紧跟历史潮流,准确反映现实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以危害传统语言表达为前提,长期以往,网络语言表面的多样化就会陷入失去生命根基的贫血、苍白、空洞的境地,使表达失去了常态基础,失去了基本的张力,打破了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平衡。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要保持这种张力,就要保证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符合两个标准:一是词语已经约定俗成、意思被公众熟知;二是必须符合语法和修辞规范。对网络语言的规范使用,是对汉语言的尊重,对社会道德文明的坚守,更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这就需要倡导文明的网络语言,引导网民提高文化素养,恪守道德准则。网民媒介素养的提高,可以自动限制和压缩不文明网络语言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保证文化传承持续活力的应有之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