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演讲稿

学校教书育人工作推进会交流发言稿

演讲稿2.21W

我叫周xx,因为和学生接触多,关照学生多,很多学生叫我周妈妈。我是体育学院首批学生,我们这一届仅有30名学生,15位老师,师生比为1:2。生活上,老师经常深入我们的寝室,嘘寒问暖,听我们的诉求,为我们排忧解难;上课时,老师严格要求,一遍又一遍讲解示范,手把手将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我们;考试时,15位教师坐成一排对我们进行技评、考试;实践时,教师不仅教会我们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对待工作,还教我们如何与人交流和沟通。是母校的老师以身示范、潜移默化教会了我做人、做事、学习和与人沟通,使我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到时学院工作时,我就立下誓言,我一定传承好体育学院优良传统,把工作当着事业,把学生当着儿女,努力工作,回报母校和老师们的培育之恩。

学校教书育人工作推进会交流发言稿

  一、全力以赴,教书育人

参加工作后,我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学院安排的工作,我冲在前面,保质保量,高效完成;学生有需要的时候,我二话不讲,伸出援手、满心关怀。

20xx年体育系因缺理论课的教师,系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能顶上。当我了解了情况,知道这些课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很重要时,我毫不犹豫,当即答应下来,一口气接下4门理论课。为上好课,完成好任务,我拚上了。我学习教材、查找资料、分析学生、制作PPT,除上课、管理工作外,经常熬到晚上12点还在备课、还在准备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教学工作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受到各级各类表彰,获得2次学校教坛新秀,2次学校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市、校两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后来还被评为学校教学名师。

20xx年以来,学院开始打造育人工作品牌——大学生成长导航工程,从那一年开始,我就一直关注这项工作的开展,每期都参加,不是做评委,就是做点评,因为跟学生亲近,学生也十分喜欢邀请我。我经常是辛苦了一天,晚上又打起精神去参加学生活动。2017年11月,晚上参加学生活动,由于忙了一天没有休息,高血压突发,晕到在会场。

  二、创新方法、用心育人

教育学生要有方法,探索、总结一套科学有效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为了用最好的方法,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我和老师们一直地研究、探索。经过多年的摸索,试验,20xx年,我牵头构建了“讲、练、展、评”的教学模式;“知、行、善、美”的导航工程;“锻、训、竞、测”的实践平台;“校、企、政、社”对接的社会服务基地,形成了“四轮驱动、协同育人”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解决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核评价方式与素质能力培养不适应等问题。

在“讲练展评”育人环节上,我们设计了育人的故事、案例、问题。如:“理想与现实”“选择与努力”“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思想有多远你就能够走多远”等72个话题,引导学生探讨、辩论等。开启了体育教育“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课堂3—5分钟的演讲,及问答,既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强化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三、关心学生、用爱育人

1、辅导学生考研

从20xx年开始,我每年组织召开考研经验交流会、指导会。给学生讲体育二级学科研究领域、重点学科、报考情况、就业方向、指导学生复习考研;曾经,我专程到武汉体育学院和湖北大学为学生购买过近三年的考研资料,回来后复印,并分发给报考武体和湖北大学的考研学生,随时随地为需要帮助的学生开展辅导,每年坚持在网上为学生搜集考研资料、提供各种信息。

2、资助学生读研

有些学生考上研究生,复试、上学都需要一些费用,我在与学生谈心时了解到有经济困难的,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2006年吴平平同学考上成都体院研究生,但经济困难,我爽快的资助他路费。20xx年王安同学考上研究生,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准备放弃读研。我听说后,主动找到他,对他说:“考研不容易,不能放弃这个深造的好机会,学费的问题我帮你解决”。为此我主动借给王安同学5000元学费。事情在学生中间传开后,经济有困难的同学都会想到来找我,我也乐于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每年为学生考研和调剂,我找朋友、同学帮助,打电话无数次,有时还给朋友、同学寄去襄阳特产表示感谢,欠不少人情,也花一些费用。但是,看到学生拿到时研究生通知书,自己也会很有成就感、感到这一切很值得。

3、推荐学生就业

从20xx至今,我联系过汉江师院、宜宁中学、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学校、二汽、航宇、襄阳舞极限舞蹈培训学校、阳光学校、襄州区部分中小学等10余家单位,推荐学生就业。郭萍、涂春艳、黄微微、彭亚兰等10位同学都在推荐的单位就业。一年、二年、五年,在体育学院学生中流传出这样一句话:有困难就去找“周妈妈”。从20xx年起许多学生都亲切地叫我“周妈妈”。

如今,我已是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了,拥有双重身份的我,带着前辈老师的教导,带着母校对我期望走上工作岗位,在30多年的教书育人过程中,传承、弘扬了体育学院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总结这三十年的工作,总感觉,最大的成绩,就是培养了一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