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精品】幼儿园说课稿

校园2.33W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 篇1

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让幼儿回答“第几”的问题。认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本班幼儿已学习了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数序,为学习序数做好了准备。学习序数不必像学习基数那样逐个数地形成概念,因此可以分两段集中学习10以内的序数,先学5以内的序数,再学10以内的序数,本节课就将内容定为学习5以内的序数。

学习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接触序数,老师就降低了要求,即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来排列物体的次序,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在生活中,幼儿已习惯这两个方向来排列物体的次序。数数是从左到右数的,楼层是从下到上数,避免了逆排序造成的干扰。

老师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为学习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单纯从一个方向认识序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很容易掌握,因此,教师又设计了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两个方向同时排列物体的次序的综合练习,将学习内容难度加大,使学习更具有挑战性,这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教师在突破重难点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难度逐层递进,从给小动物排队,学习从左到右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再到送小动物回家环节,又学习从下到上的方向来说出“第几层”,第三个环节则是送小动物去坐双层巴士,将难度提高,让幼儿学习从两个方向同时给物体确认次序。最后的取礼券则又加了难度,让层数和个数量加大,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得到了礼物,满足了成功感。

2、 为了突破从双重方向排列物体次序这个难点,教师就安排小动物坐双层巴士这个情节,借于幼儿坐双层公共汽车的经验,有老师来报座位号,幼儿集体放,将难点得以解决。

3、 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让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充分的操作中学习到了序数的概念。

4、 教学中能充分考虑到幼儿个别差异,在最后 的礼券取奖品的`环节中,教师在绘制礼物位置的这个指示图时,把能力差的

幼儿的序数难度降低,即把层数、位置往左一些,排的低一些,前一些,而让能力强的幼儿的礼物放在层数高,位置后一些,满足不同能力幼儿 的需求。

5、 礼券中为了验证幼儿找到的礼物对不对,教师事先在礼物背后写上了学号,便于老师的检查。

幼儿园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谈话;秋天多么好。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在这个教材中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围绕秋天的天气、景色、动植物的变化、人们在大自然界中的活动等,把自身观察到的、感受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幼儿要有丰富的有关知识经验,因此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是:秋天的气候和花草树木的变化、几种农作物的丰收和小动物的活动、人们的服装变化等主要特征。为此,在课前采用多种形式如家长带幼儿到郊外去秋游,日常生活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等。让幼儿观察到、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丰富有关的知识经验。另外再启发幼儿一同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探索大自然的奥妙,搜集具有秋天特征的图片等。引起幼儿进行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一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占基础地位,也是整个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纲要所提出的要让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话,能清楚的说出自身想说的事。为此制订三了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围绕主题大胆回答与交流,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3、丰富词汇:秋高气爽、凋谢。

重点:围绕谈话主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回答、交流。重点制定的依据是:纲要中也提出要让幼想说、敢说。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的教育重点并不是教幼儿记忆大量的词汇,而是让幼儿能乐意与人交流,能大胆在众人面前连贯表达自身的想法。另外,作为大班幼儿思维已经由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过度,形象思维已经迅速发展,加上不时的实践学习,已普遍能组织简单的句子,具有能与同伴进行交谈的能力。

难点:较连贯的表述将话内容。谈话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围绕一个主题谈出自身的见解和感受。幼儿受思维和语言发展的影响,要布置好内容的顺序,组织简单的语句,较连贯的进行谈话,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幼儿又具有善于挑战的心理,这就象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果实,因此经过一定的努力也可以完成。所以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谈话法和游戏法。

第一种谈话法,谈话法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谈话课必需的教学方法。首先,我运用了启发联想式的提问和幼儿进行一问一答的谈话。比方:秋天到底是什么样?秋天里的天气有什么变化?等激发幼儿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表象。其次,运用了自由结伴等形式进行个别谈话,并启发幼儿将零散的知识经验进行归纳,能教连贯的表述出来。另外,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所提到:幼儿的语言是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因此我的谈话就力求从普通话的运用、词汇的运用和语速、语态、语音等方面,给幼儿一个良好的典范。

第二种方法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首先,在教学中创设游戏的情景,安排美丽的秋天环境,将有关秋天的特征的图片和实物展示给幼儿,让幼儿在富有游戏的情景之中学习。其次,在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性谈话的时候我设计了游戏,照下金色的好秋天,请幼儿把自身对秋天印象最深的景色和事物挑出来,进行自由的拼图引导幼儿之间互相交谈,游戏给幼儿充沛发挥的空间,在自由的空间中幼儿独立考虑,互相讨论,自由结合,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指导。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的培养,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幼儿园说课稿 篇3

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职业理论的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各年龄班科学教育的目标。

2、能够针对幼儿园各年龄科学教育的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科学教育活动。

3、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并知道其重要性。

我将了解幼儿园各年龄班科学教育的目标;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并知道其重要性,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则定为,能够针对幼儿园各年龄科学教育的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科学教育活动。

三、说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四、说教学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所以我尝试使用讲授法、交流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法进行教学。

讲授法是对教学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以达到解惑的目的。

交流讨论法是指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就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案例分析法,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的分析、审理、讨论。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幻灯片使抽象理论直观化,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活动

过程1、导入:复习旧知科学的含义?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2、学习探索新知识(1)对幼儿园各年龄班科学教育目标的分析总结:因此,幼儿对同一内容理解、掌握的层次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

(2)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类型(学生看图,讨论具体哪些活动类型,不同类型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什么?)(3)常用的方法3。案例点评(1)这一活动属于什么类型的活动?

(2)活动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教具?

(3)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

总结:以上的案例分析一般只是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分析,并不是全面的分析。实际上对于任一案例,不仅可以从活动设计的方法、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如教育理念的体现、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结构的安排特点、使用的教育手段、教学技能等,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活动设计应注意的方方面面。

4、组织要求【学生讨论】作为未来的一名幼儿教师,你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满足什么的要求,才能够组织好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

5、课后拓展以"有趣的石头"独立设计一次活动六、说教学反思以职业能力为向导,突出能力的培养;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加强职业素质的养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内心、体现人文精神的理念,培养学生在学前教育职业向导中的人文情怀。

幼儿园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孔雀是孩子们喜欢的鸟类,他们在电视上、图书中见到过孔雀,而该活动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孔雀的了解。《纲要》中指出:让幼儿感受生活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感受。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让幼儿大胆地展示自己。我班的幼儿大多数没上过幼儿园,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些欠缺,但他们敢于用动作表现自己。

【说目标】

通过《纲要》的要求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学习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动作,能随音乐轻柔、优美地进行表演。

(2)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产生喜爱孔雀、爱护孔雀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从活动目标看出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是: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及学习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

根据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活动前准备:让幼儿熟悉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的旋律及歌词。

活动准备:

(1)制作的《孔雀》课件。

(2)《孔雀开屏》的录像、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的VCD一张。

(3)教师的孔雀服一件。

(4)蜡光纸、即时贴、胶棒、乳胶。

【活动设计】

1、导入活动:以猜谜的形式展开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运用课件《孔雀》:让幼儿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以及孔雀的种类。用观察法、讲解法让幼儿了解孔雀,并能积极、大胆地表达出来。

3、播放录像《孔雀开屏》,让幼儿了解孔雀开屏的原因:

(1)一种是孔雀繁殖的季节开屏,吸引雌孔雀,并不是比美。

(2)孔雀开屏是自我保护、防御的本能。

4、让幼儿倾听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感受歌曲的优美。

5、教师示范舞蹈,请幼儿欣赏、感受傣族舞蹈的优美。

6、教师教授冠形、掌形及孔雀展翅的动作。

7、师幼听音乐完整表演。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各种材料为孔雀装饰尾巴。

活动效果预测:

通过本节活动的学习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孔雀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并会用肢体语言表现孔雀。

幼儿园说课稿 篇5

一、说幼儿:

1、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

无意记忆较多,较少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记忆。能根据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加以表现。

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发展,能够比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

2、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想象的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造的空间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需要具体的活动情境与活动形式。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二、说教材:

《布娃娃》,是一节语言活动。孩子与布娃娃有着天然之缘,他们喜欢与他们为伍。他们聆听故事,触目所见。孩子们对布娃娃的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布娃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布娃娃是幼儿所熟悉喜爱的,而且有着鲜明的外形特征,较易引发幼儿的多种联想。纲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大班语言活动《布娃娃》恰恰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情境,成为他们观察的对象,游戏、表达、表现的主角。孩子不但熟悉布娃娃,亲近布娃娃,而且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了解布娃娃走进布娃娃的生活世界。

三、说目标《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指导小朋友正确朗诵儿歌。

2、引导小朋友认识布娃娃的优点。

四、材料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内容,我们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图片 音乐

五、教学方法设计

1、谈话、游戏引出主题

2、观察、讨论法提高幼儿理解儿歌的能力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我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中,我既给予孩子技法上的帮助,又给予孩子充分的创造空间。活动中我始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根据对本次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教学程序的设计,估计活动的重难点将会得到突破。但是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在活动中还将根据孩子的基础和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幼儿园说课稿 篇6

【活动目标】

1、巩固对6以内数量的认识。

2、能用多种方法统计6以内的数。

3、有与同伴合作的愿望,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1-6的数卡若干套,6-8张桌子。

2、学具:彩笔或者油画棒每组一盒,记录单每人一张,花片若干,盘子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自己选择好朋友确立组。

(1)师:“小朋友今天高兴吗?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件高兴的事,今天是好朋友的节日,所有的好朋友可以坐在一组,可以2个人坐一组,可以3个人坐一组等等但是每一组最多只能做6个人。”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分组规则:今天一组最多坐6人,如果人数太多,超过6人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讨论。结合幼儿讨论的结果让幼儿知道若一组超过6个人,多余的幼儿要到另一个好朋友组去。

2、确立小组名称,并用数字表示比较每组人数的多少。

(1)师:“今天好朋友都让小朋友找去了,老师一个也没有找到,不过没有关系老师下一次一定能找到好朋友,那么老师今天就自己一组吧!老师想给自己的小组起个名字,就叫做大苹果组吧!老师这一组有几个人?可以用几个圆圈表示?还可以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

教师引导幼儿设计图案,如水果,动物等。请各组讨论自己组的标记,最后每一个人画出自己组的标记,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自己组人数是多少。

(2)每组选一名幼儿或组长上来介绍小组名称,展示小组成员设计的标记,并说一说自己小组里又几个小朋友。

(3)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分出了几组。请每个组小朋友自己数一数本班共分了多少个好朋友组,并记录。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去看看每一组设计的图案名称,并且用大屏幕帮他们展示,并验证每一组的人数是多少。

(5)师:“哪一组的人数最多?是几个?哪一组的人数最少?是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6)教师引导幼儿将记录单的数字与相应组的人数做验证。

(7)引导幼儿从记录中比较发现:比6少的数有哪些?

3、游戏:给盘子装花片,比较花片数目的多少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好朋友组要进行一项比赛——给盘子装花片。每个盘子里装的花片不能超过6个,看看哪一小组装的.方法多。”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每个盘子里装的是不是比6少的花片。

(3)每组请一个幼儿说说有几种不同的装法,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花片,数目是不是比6少。

4、活动:按物取数,按数取物

(1)找相匹配的数字。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糖果或其它物品,幼儿找合适的数字来表示。

(2)取花片,按数取物。幻灯片依次展示可爱的数字4、5、6。

5、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时,教师引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10页的《过生日》。

师:“今天是个快乐的日子,许多小动物都过生日。小朋友仔细看看,有哪些小动物过生日?我们看看蛋糕上插几只蜡烛,他们就过几岁生日。请小朋友从不粘贴材料选出合适的数字贴在相应的蛋糕下面,然后再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把动物图标贴在方框里。”使幼儿了解1-5的数序且了解数字和数序的关系。

幼儿园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音乐欣赏《化蝶》。

我将分“说教材理解—说目标确定—说过程设计”三大块,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说我对音乐欣赏《化蝶》这一活动的理解。音乐欣赏《化蝶》选自《中国孩子百科画册》课程指导大班(上学期)“有趣的昆虫”单元活动。同处这一单元的还有《屋里的毛毛虫》童话,装饰画《蝴蝶》以及“昆虫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主要就是引导孩子了解昆虫与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发挥主体性,发展创造力。音乐欣赏《化蝶》是音乐剧《梁祝》中最经典的一段音乐,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旋律舒缓,优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昆虫,结合为此活动设计制作的富有动感的电脑动画,通过与乐曲内容相温和的生动的画面,孩子喜欢的游戏化表演等,如此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赏心悦目的音乐视听觉环境,给孩子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由于孩子园的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器乐活动,对孩子来说都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为此,我在为《化蝶》确定目标时,就是根据新纲要艺术领域中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三个方面来制定。

1、欣赏《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过程中分辨乐句,模仿蝴蝶飞以及停止时的动作造型。

3.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交往。

重点难点定位在第二个目标,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双主体互动模式,使孩子能充分感受乐曲,在此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表现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来学会分解乐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静止造型来表现,从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这个游戏我准备设计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关蝴蝶的前知识准备,通过春游,搜集蝴蝶知识图片,标本。VCD,组织孩子开展有关蝴蝶的知识讨论会等,加深孩子对蝴蝶这一昆虫的了解,为下一层次的欣赏活动奠定基础。第二层次即音乐欣赏《化蝶》,在这一层次中,我将帮助孩子感受《化蝶》这首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会分辨乐句,能大胆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从而活动愉悦的情感体验.第三层次,就是在活动区角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孩子用多种方式,可以用打击乐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画笔涂涂画画;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头饰,两两相对地表演,以此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对音乐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第二层次欣赏《化蝶》,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这一层次的教学流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为: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二)初步欣赏,动画结合。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四)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现。一共五个板块。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1.谜语导入,师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呢?(集体猜谜语)。给大家一个惊喜喔。

2.大家真聪明,原来这个谜语说的就是美丽的蝴蝶。看(点击电脑动画)美丽的蝴蝶仙子飞来了。它给我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曲子。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设计意图:好奇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契机。而谜语式的导入方式针对大班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为此,活动一开始,我就用谜语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过体温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脑动画启发孩子的情感。从而使孩子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初步欣赏,孩子结合。

1、听完曲子后提问:听这首《化蝶》,你感觉到了什么?(孩子自由表述)

2、谈话: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乐曲。我们再来听听乐曲中蝴蝶在干什么?(邀请个别孩子讲述)

3、师谈话:听这首乐曲,除了能感觉到蝴蝶飞来飞去,还说了什么事呢?

(播放电脑动画)

4、师生谈话:你感觉到了什么?蝴蝶在干什么?(孩子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倡导“让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如何让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精神创造活动,使技术含量高。

为抽象的音乐欣赏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电脑动画,在欣赏——设问——再欣赏——再设问——电脑动画结合这一环环相扣的过程中,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接纳,去欣赏音乐《化蝶》的美。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1、师设问:我们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几次?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示。

(播放音乐,伸出食指,手划节奏,由此感知乐曲有四句。)

2、师谈话:我们听出来了,这首乐曲共有四个乐句,那除了用刚才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已经是一个停顿的地方呢?(孩子探索、尝试)

3、依据个别孩子的介绍,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把掌声送给你。

4、师生谈话:为什么大家用的动作,到乐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来的动作?(孩子自由讨论,了解乐句句末用停止动作表示较为恰当。)

设计意图: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音乐的兴奋的语言,对孩子有较大的感染力。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强烈地需要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动静结合;另一方面,孩子能较形象直观地掌握乐曲四个乐句的结构特点,自由发挥,互通信息,这种开放性的形式给孩子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广阔天地。

四、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师谈话:蝴蝶仙子说,它要成立一个舞蹈队,专门表演《化蝶》这个舞蹈,谁愿意参加?

2.集体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并随音乐表现,师观察孩子表现。

3老师: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结束的时候就用一个非常优美的造型来表示。(个别孩子示范,摆出静止造型动作)

4.点击电脑,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蝴蝶仙子是怎么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纸花),邀请四名孩子表演。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谁会被蝴蝶仙子选中呢?(根据大多数孩子的评判,为表演的孩子佩带红、蓝标牌)

6.师谈话:祝贺被选中的小朋友,没有选上的小朋友也别泄气,继续努力哦。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湖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孩子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孩子获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体现。

1、出示蝴蝶,花朵头饰,师谈话:看,蝴蝶仙子送来了什么?

2、要求孩子两两相对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听音乐,按乐句做蝴蝶或花动作。

3、师观察孩子表现,见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与“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孩子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孩子喜欢的游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孩子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高潮)

以上这些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恳请领导、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a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一课,也是学前班学生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接触拼音。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保证,学习a是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启蒙课,可见其重要性。这一课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单韵母a配有一幅图画,画面表现的是乡村的清晨,一个女孩儿正在小河边练唱“啊啊啊,”“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a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调符号和a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a在四线格中的书写格式及笔顺。

二、教学目标

虽然刚入学,但大部分孩子已在幼儿园对拼音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难免存在一些差异而已。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本组拼音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前班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这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学会a这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2、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的音。

三、教学重点

在本课中,a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是教学的重点。发音的正确与否、声调读得准不准,直接影响后面的拼音教学,所以,让孩子们第一课就读正确带调的字母,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难点

a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其实不能简单地说第二声或第三声是难点,应该说两个声调在发音时,学生容易混淆,在书写上也容易搞错书写的方向。

五、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会重点运用观察法、游戏法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六、教学准备

1、一些五角星或小红花,帖于额头上,用于表扬已经掌握了本课学习要求的所有孩子。

2、做一顶方方的博士帽,帽身四面帖上四个声调。

3、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等。如果需要,还可以准备一面小镜子。

七、教学大致流程和教学策略

第一版块:谈话激趣。

我准备一本童话书,给学生们读一个简短又有趣的童话,然后告诉他们这些课外书里还藏着许多非常有趣的好听的故事,只要你学会了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了。

第二版块:教学新知

第一步,先问:小朋友们学到过拼音吗?会读这个音吗?出示“a”,让学生自己试着发音。多请一些学生读读。如果大部分对,表扬之后就说明白对在哪里。如果有错的,就借此教学a的正确发音方法:发音时把嘴张大,唇不动,直到发完音后也保持一会儿口形才行。

第二步,学习a的形。首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课本插图,提问:图上小女孩的哪个部位和a的形状有相像?通过小女孩的脸型和小辫子,配合教学字母a的外形。然后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办法记住a。

第三步,教学“a”的带调读。

韵母特别喜欢带帽子,a也不例外。它一共有四顶帽子。(出示四种声调,分别标在四个字母a的头上。)看清老师写这四个声调了吗?我们拿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写。我们读声调的时候,你的声音和手的写法一样,跟老师一边笔划一边读。(教师要注意学生手写的方向,防止第二声和第四声的方向混淆。)然后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开小火车读,一律要求边读边比划。

第三版块:进行趣味练习,巩固新知。首先进行看黑板齐读字母练习,然后指名读。接着请一生上台,让他手上拿一张拼音卡片,请大家先读一次。我拿出博士帽戴在他头上,然后让生转两圈停住,请生读出朝前的声调。

最后在课堂内完成相应的课堂作业。

根据“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的要求,我在教学字母时,根据小朋友易于接受直观、生动事物的特点,我努力假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又运用儿歌、游戏,让学生学得更言主动,更快乐。

这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锦瑟》。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简单的教学说明。

一、说教材

《锦瑟》诗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唐诗单元”讲读课文,在古典美学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此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难解,众说纷纭。借助本文可以给学生开展“美育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帮助、引导他们更好的体悟人生、生命的悲欢离合之情,自然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精神的培养。

二、说学生

本文是针对高中学习阶段的的学生来说的,他们正处于承上启下的时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文本阅读和欣赏能力,但其知识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急需得到恰当而且有效的提高;同时,诗歌又是对学生的情操陶冶和修养的提高具有极大推动作用的,所以,讲解本文是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意象在诗歌意境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研讨为主,老师引导为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技能水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古典诗词的精神美,最后在自我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锦瑟》的重点在于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体味;难点在于学生结合具体的意象和自身的实际感受理解这首诗的“多义性”特征。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诗歌中,主要是学生自己独立或讨论解决问题,因此,在方法上做如下安排:

(一)配乐朗读法:反复地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讨论法:同学分小组讨论,解决自身对诗歌的问题;

(三)点拨法:老师抓住关键的问题进行点拨,拓宽学生思路:

(四)联想法: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的多媒体资料促进学生联想,体味意境。

七、教学工具

本次教学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配合图片音像资料,更加迅速有效地将学生带入诗中的意境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说一说)

抓住学生对诗歌名句的耳熟能详,开课时以名句对接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同时消除学生对文章的陌生感。老师给出诗句的上句,要求说出下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上均为李商隐的名句,进而转入今天的诗歌《锦瑟》的学习中。

(二)朗读感知(读一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品位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诵读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以及听录音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给学生整体感知的环境,体味诗歌整体的意境。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课文研习(议一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过大量反复的诵读环节,学生对诗歌就能产生一定的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将之表达出来。老师的点拨更穿插其间,抓住关键性的字词和意象,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同学自己解决问题。在这里,特别注意本诗“多义性”的把握,或悼亡诗,或爱情诗,或感伤身世等等。

教学过程中,尤其抓住用典的地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以学生自述为主,老师补充为辅的方式,平实地将典故说明,促进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下面是对文章分析的范例:

首联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此句给人以凄凉之感。

颔联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虚度年华的感叹。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典故事: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暗含怀才不遇之情;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也可以另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难言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上下衔接自然,用典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又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作者翻出新意义。“珠有泪”,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它使人怅惘而

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石韫玉而山辉”,但诗人独走蹊径: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是寄寓的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诗歌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相当典型地体现出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的空灵优美、扑朔迷离。如“沧海月明珠有泪”两句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举,不仅对仗工稳,而且造句精丽,词采斐然,月、珠、泪、日、玉、烟等字的选用,无不给人以玉润珠圆的感受。

(四)作业(写一写)

幼儿园说课稿 篇10

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感兴趣,并能利用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我长大了”让幼儿从自身的变化来进行观察认知,体味长大的快乐。中班幼儿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初步萌芽,聚合能力、发散思维、评价能力都较弱。根据《纲要》《指南》的精神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依据,将本次活动目标设为以下:

说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自己在身体、能力方面的变化,理解成长的初浅意义。

2、能力目标:能积极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参与活动。

3、情感目标:激发期盼长大愿意学习更多本领的情感。

说重难点:

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目标1为重点,目标3为难点。

说准备:

1、环境上的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因此,在主题墙的创设中,布置一些幼儿小时候使用的物品、衣物,小时候的照片,和在小班参加一些活动的照片,帮助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和积累。

2、物质准备

(1)、发挥家长资源,准备孩子小时候的衣物、鞋袜等。

(2)、PPT,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更直观形象地感知长大的`过程。

(3)、操作材料

说教法:

1、游戏激趣法。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因此在活动中,通过“猜猜他是谁”让孩子乐学、愿学。

2、直观演示法。具体形象思维是3—6岁幼儿的主要思维形式,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采用PPT进行直观演示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将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以简明、可感的方式展示出来。

3、操作法。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己穿穿小时候的衣服,在亲手体验中感悟自己身体上的长大,在操作中进行排序等,让幼儿在操作中巩固新知。

4、谈话交流法:中班孩子受认知水平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对于事物的认知所获得的经验往往零散的,通过师幼交流、幼幼交流让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便于老师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

说学法:

1、观察学习法。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自己、观察别人,促进知识的内化。

2、分享式学习法。谈话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分享学习的过程。

3、多感官司学习法。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在活动中,幼儿看看、穿穿、说说、做做,更能激发幼儿对长大的期盼。

说活动过程:

在本节活动中,遵循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原则,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以游戏激趣——直观感知——交流讨论——操作实践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

一、游戏激趣“猜猜我是谁”。

用照片导入,他是我们班的哪位小朋友?

先开始请幼儿辨别较容易的,再辨别变化较大的,请幼儿将照片与真人进行对比观察。

小结:我们现在长大了,和以前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通过照片和真人的对比,引出“长大”一词,给幼儿以直观、可感的视觉感受。

二、直观感知自身的长大。

1、感知身体上的长大。

出示幼儿小时候的衣服、鞋袜等,进行操作练习。

让幼儿将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在一起操作、观察、交流。

教师小结:请一幼儿示范穿小时候的衣服,给大家展示。身体长大了,衣服穿不下了。

2、感知能力上的长大。

播放一段幼儿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录像,进行对比观察,让幼儿感知自己学会了更多的本领。

3、教师进行总结,以一位幼儿从小到大的照片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配背景音乐,讲述幼儿的成长过程,让幼儿在视听结合中,感受长大的快乐,体味生命的奇妙,运用情感上的煊染,调动孩子的激情,为孩子在下面的活动中萌发说一说的愿望。

三、交流讨论:你们还会长大吗?长大了想干什么?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建构表达的框架,让幼儿抓住表述的要点,进行交流讲述,老师要适时进行间接指导和个别指导,发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帮助幼儿用完整语言,清楚表述。

四、集体操作活动,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原则,进行分组操作活动。

1、小宝宝排排队 将一位幼儿不同时期典型照片进行排序。

2、我需要的东西 将不同实物图片发别粘贴在婴儿和中班幼儿的旁边。

分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说说做做中,进一步感知长大,同时分组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提高。

五、音乐活动“你别说我小”中,进行表演,结束活动。

在动静结合的原则下,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长大的自豪。《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表演让幼儿从情感上悦纳自我,享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活动中的材料,让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去画一画长大后的自己,给成长的自己排一排,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长大过程中的快乐瞬间。

《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被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也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平台。

幼儿园说课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荣心能代表中班段来说说这节课: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图文合奏,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种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又是以图画的美感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心理。《艾玛捉迷藏》是以一个个色彩丰富、动态鲜活的画面来组成,文字不多,简洁明了,给儿童想象、猜测的空间,符合幼儿阅读的特点。引导幼儿从图示观察入手的,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先和图示进行对应、碰撞,产生共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画面。基于这样的背景,因此我们中班选择《艾玛捉迷藏》的绘本教学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首先我先来说说《艾玛捉迷藏》这个教材

《艾玛捉迷藏》是被称为“现代寓言大师”的大卫﹒麦基的系列作品之一,他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编绘得妙趣横生。捉迷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贴近孩子生活,是孩子熟悉的事情,而且情节、画面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独特的心理状况、思维方法和语言特色,在视觉形象上绘本以艾玛与小鸟捉迷藏的形式展开故事,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色彩变化的美妙与绘画的乐趣,而且还能强烈地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在捉迷藏寻找过程中又符合幼儿好奇、猜测、想象等心理特征,能让中班幼儿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持久的兴趣。

二、接下来说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故事情节,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是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2、原定目标(能大胆积极得讲述自己的发现,并学说故事角色中的对话。)现定目标:发现动物体色(外形)和环境的关系。

3、在躲藏过程中感受捉迷藏游戏的快乐。(后来加的目标)

三、说重点难点

前面几次老师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孩子对模仿小鸟和动物们比较困难,在情感上也没有很好的和老师引起共鸣,那么我们后来就觉得通过运用角色扮演法,先是老师做小鸟,小朋友做小动物。于是我们的把活动重点放在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艾玛和小动物之间的对话。但是整个活动下来,发现这样的教学过于单一,封闭。于是现定重点:通过阅读绘本,了解故事情节,能大胆积极得讲述小鸟把哪些东西当成了艾玛。

原定目标难点定在帮助幼儿理解“我哪里都没有找到你”,开始时我们为什么把这句话作为难点呢?因为在前面几次试教的过程中,小朋友对这句话理解不了,因此我们把请幼儿猜测讨论“小鸟为什么不能找到大象?因为大象哪里都没有去,”

现定难点:理解动物体色与环境的关系。

四、说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原来自制多媒体课件:符合绘本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对ppt做了修改

彩色艾玛的拼图,通过活动开始部分和孩子玩的拼图游戏,加深幼儿对绘本中艾玛的认识。

在我们柴老师第一次在试教时,因为在活动前捉迷藏的游戏没有和孩子们玩过,后来组织下来我们老师发现孩子们虽然以前已经玩过捉迷藏的游戏,但对捉迷藏的理解不够深入,(根据心理学上儿童的遗忘规律的现象,觉得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我们提出在要进行经验上的准备,活动前再和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五:说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程序

整个活动分为四大部分,先是通过拼图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了解大自然中小动物躲藏的秘密--再次通过游戏,迁移经验。

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开始环节,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第一次、第二次试教的时候,是老师出示不完整的艾玛拼图,请几个幼儿自己到黑板前来拼一拼,猜一猜,说一说怎么来拼?为什么?可是等待拼图完成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样对孩子来说有点困难,时间有点长,也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于是我们组的老师就提出请幼儿来说怎么拼?老师来帮助他们来粘贴,这样一来时间上就缩短了,难度也降低了。

当拼图完成的时候,教师马上进行追问:你们发现原来是什么啊?

幼1:哎呀,是一只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师:“对,今天我们讲的就是这只花格子大象的故事。引出主题。此环节安排用心良苦,有两点巧妙之处:利用游戏法很自然的导入关于”大象“的阅读活动,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与绘本相吻合,将大象的特别之处前置,一目了然。

第二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这里我们根据原来的目标,通过逐一出示ppt,教师主要通过运用直观法和提问法,对每一张图片都详细阅读。这样的教学过程感觉很罗嗦,出现多重提问体现不出层次和梯度,逻辑不够严密,重难点不够显现,感觉停留在对绘本表面的解读,没有把绘本蕴藏的信息挖掘出来。于是我们又通过自己的认真解读,却惊喜的发现《艾玛捉迷藏》不仅能引领孩子们来到了精彩的游戏世界,孩子们在和小鸟一起寻找艾玛的过程中,还感受艾玛五彩斑斓的体色与森林环境的关系。于是我们及时的调整了目标和过程,并对ppt做了修改。

PPT1:幼儿看完后图片后向幼儿抛出问题,你们看动物都藏在哪里?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当小朋友都找到后

PPT2:现在轮到艾玛藏起来了,谁来找?你怎么知道的?(这个追问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现在轮到艾玛躲起来了。我们数到10就去找大象吧。(数到十虽然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它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感受捉迷藏游戏的有趣。)

PPT3、4:一起寻找艾玛在哪里,首先找到的是狮子的太阳伞,老师马上抛出问题”小鸟为什么会把太阳伞当成是艾玛呢?“

(这两个图片,老师与幼儿一起详细的解读,挖掘出绘本中蕴藏的信息。)

PPT5、6:

1.那个花格子是不是艾玛呢!

2.小鸟还把什么当成了艾玛?(风筝)(这个问题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就是围绕这个问题来开展的。)

3.那艾玛在哪呢?我们来帮小鸟找一找。依次点击出示小船、韦伯、旗子、帐篷、衣服和袜子。(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严谨性。如果像原来设计的提问,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幼儿带来生机,反而对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

4.(同时出示帐篷、衣服袜子、太阳伞、小船画面)

师:刚才我们和小鸟找了好多地方,把哪些东西当成艾玛了呀?为什么会把他们看成是艾玛呢?(这个问题具有一定针对性,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拓展幼儿的视野)。

第三部分:了解大自然中小动物躲藏的秘密

1.师:小鸟找了这么多地方也没找到艾玛,于是它决定先去找其他小动物,看这里!藏着谁呢?(找找说说螳螂、知了、枯叶蝶)(这里很自然地过度到动物体色(外形)和环境的关系上,让孩子们理解:要让自己藏起来,得找一个和自己身体颜色很接近、样子很像的地方,才不容易被人发现,为后面的游戏做好准备。)

最后一个环节: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把活动中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游戏当中,促进孩子的情绪情感的体验,使活动达到最高潮)。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们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幼儿园说课稿 篇12

一、设计思路

梯形这个东西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这个东西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这个东西,只要理解梯形这个东西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这个东西的特征。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初步理解梯形这个东西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这个东西。

2、认识不同的梯形这个东西,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这个东西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这个东西。

二、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出以下准备:

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这个东西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这个东西娃娃。

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这个东西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三、说教学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这个东西的特征。

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由于梯形这个东西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这个东西的特征。

2、观察了解梯形这个东西特征。

(1)出示梯形这个东西,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这个东西。

(3)不过,梯形这个东西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这个东西吗?(小结:原来梯形这个东西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这个东西。)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这个东西、等腰梯形这个东西,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这个东西。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东西?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东西?

幼儿认识梯形这个东西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这个东西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这个东西,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这个东西都是各种各样的。

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这个东西的基本特征。

(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这个东西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2)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这个东西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3)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这个东西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这个东西饼干”。(教师在旁注意检验)

此环节是我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的一个难点,给小客人喂梯形这个东西饼干幼儿得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这个东西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这个东西饼干”。这里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这个东西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跨越过去才能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心底里得到满足。

4、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这个东西,加深对梯形这个东西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这个东西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这个东西,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这个东西宝宝藏在哪里。

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进行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幼儿园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树叶粘贴画》

动物教材简析:树叶粘贴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四年级上学期安排这样的内容,是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部分教材要求贴出形象生动的小动物,是树叶粘贴画中最接进儿童生活的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想象,有步骤的贴好动物画。

教学目标:

(1)掌握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2)能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

(3)通过引导学生用树叶拼贴动物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2)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法和学法,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动物世界、胶水、浆糊、剪刀、树叶、范画、投影片等。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设计教学程序的:(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好,今天我带来许多小动物和大家交朋友,大家要注意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长的什么样?”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动物世界》。

教师在学生看完录象后,学生可以提问:你们看见了哪能小动物呀?它们长得什么样呢?学生不难回答:长腿的驼鸟、长脖子的长颈鹿,有胖乎乎的大熊猫等。

这样的开头,使学生熟悉动物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表现动物的创作欲望,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接着,教师拿出范图,《两条鱼》,并提问:我们这里有小动物,同学们看是什么呢?学生说,两条金鱼。

然后,教师将一条金鱼拆成几片树叶,引导学生发现金鱼是由不同树叶拼成的,从而导入新课,到了秋天,我们经常可以随地捡到树上落下的树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树叶粘贴画。

板书课题:树叶粘贴画,《动物》,这样导入,给学生一种自然、贴切的感觉。

(2)、分部讲授新课:学生在第一环节中产生对树叶粘贴画的极大兴趣,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将范图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新授,揭示讲解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a、看——树叶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树叶,要求学生“看树叶联想动物”想想动物的哪些部位,如:熊猫的头、公鸡的尾巴孔雀的羽毛、老鼠的头、长颈鹿的脖子等,这时教师引入第二步;

b、想——动物教师拿出一组树叶,要求学生看看、想想能摆出什么动物,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拼一只孔雀,教师引导:刚才的树叶可以拼做羽毛,尖叶子可做身子,在剪一片细长的叶子做脖子。

教师提示,当我们决定拼孔雀后,还想一想,拼一只怎样的姿态,在干什么呢?导入下一步:

c、摆——姿态根据尾巴的样子可以想象出,这是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拼一幅孔雀图。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树叶不仅可以拼孔雀、金鱼,还可以拼其它小动物。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形态的动物,(树叶粘贴画),使学生拼、看、想,三者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d、贴——平整指导学生贴画,这是粘贴画的最后一步。

这时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贴画,教师巡回辅导。

大约十几分钟后,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针对作品情况进行评比,教师可以这样说:“好,比赛结束,下面我们要评出优秀作品,大家看看哪些作品好,师生共同评出佳作,并给他们一个“金叶奖”,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小结: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学、练结合,发现学习和美育相融,是美术大纲教学的要求。

五、说板书: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板书设计:树叶粘贴画——动物制作方法:1、看—————树叶2、想—————动物3、摆—————姿态4、贴—————平整

幼儿园说课稿 篇14

一、说教材

燕子 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人们称它为"报春归来的春燕"、"翩然归来的报春燕"等。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古人曾有:"莺啼燕语报新年"之佳句。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 而燕子又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之一,它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它那标志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燕子》这首儿歌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整首诗从燕子的尾巴入手, 把小燕子描写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整首儿歌始终围绕着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个"剪"字来贯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话对小燕子的形态、生活习性、场景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前两句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间两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写了燕子的飞行场景;最后两句运用联想的方法描写了燕子的住所"窝".

大班的孩子对燕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习性都是孩子们所关注的,这为他们的学习儿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居住在楼房里孩子对燕子又可以说是陌生的,他们很少能有机会近距离地观看燕子搭窝、觅食和喂哺的情景。因此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使幼儿积累有关的经验,为幼儿的顺利学习打下基础。

这首儿歌中蕴涵着许多领域的教育价值。科学领域:通过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有关燕子的科学知识;社会领域:可以通过对燕子的了解、朗诵儿歌激发幼儿喜爱燕子,喜爱大自然的情感;艺术领域:儿歌的每一句话都可使孩子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产生有关的联想,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而教育价值最大的则是语言领域,儿歌中的语言比较压韵、节奏明快,而理解儿歌的内容又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把这个教材内容放在大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大班幼儿知识能力框架的结构特点,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订了我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 、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 、运用有关的生活经验创编儿歌的部分诗句。

3 、萌发对燕子、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目标一: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社会、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我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儿歌,在观察燕子的基础上描述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我制订的重点从目标本身出发,因为是语言活动,又是以儿歌为主轴,所以理解儿歌所表达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儿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动的重心,所以我把重点定位在此。通过教师逐句的讲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气象,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部分。

活动的难点则是仿编儿歌。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由于对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还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创编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如果教师能做好幼儿前期的知识、情感的准备工作,让幼儿对燕子进行资料的查询,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教师提供必要的图片或课件,帮助幼儿形成鲜明的表象,我想仿编儿歌也就会有所突破,从而使幼儿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说活动的准备

1 、前期知识准备:请幼儿搜集、观看有关燕子的书本、图片或视频,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2 、活动中的准备:

( 1 )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内容分别为燕子的外形特写,燕子在空中飞行、在河面掠过点击河面后水波荡漾的画面、燕子衔茅草、衔泥巴搭窝的画面。

( 2 )在教师里张贴幼儿收集的关于燕子的图片。

( 3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

五、说活动流程:

共分五个流程:引题——理解内容——朗诵、表演——仿编——延伸

1 、引题部分:播放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师生共同演唱,激发幼儿的情感,把幼儿带入到优美、抒情的意境中来。

2 、理解儿歌:

1 )通过提问:"你知道燕子吗?把你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事情告诉大家吧!"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习性、飞行、搭窝、觅食、喂哺以及一些趣事。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语言运用情景。《纲要》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鉴于此,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幼儿的说话愿望,提供幼儿说话的机会,并保护他们说话的积极性。正由于幼儿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话可说",从而体验到说话的乐趣和成功感。同时,此3环节也为以后的仿编儿歌打下了伏笔,为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2 )播放课件两遍,同时教师配以儿歌的朗诵。

(课件的提供为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把儿歌所表达的内容直观、鲜明地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从而来突破教学的重点。)

3 )提问:为什么说燕子在空中飞行时是"上天剪云朵"? 河面上飞行时怎么会"剪水波"呢?最后两句说的是燕子的什么事?

小燕子用尾巴剪了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小燕子真的剪了吗?那么儿歌中为什么要用"剪"这个词呢?

(前一串提问是帮助幼儿逐句分析诗句所包含的含义,而后一串的提问则是让幼儿理解儿歌所运用的描写方法,通过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征和它的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教师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懂或需要帮助的地方吗?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一个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纲要》中指出:"孩子疑问和质疑类言语行动的不足,有可能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造成影响。"因此,教师要增加儿童质疑提问的机会。)

3 、朗诵、表演儿歌

1 )采用整首跟读的形式让幼儿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中学习朗诵,激发情感的共鸣。

2 )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边朗诵边表演儿歌。(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更有利于学习和儿歌的记忆,同时也使活动做到动静交替,使孩子更加轻松。)

4 、仿编儿歌:

提问:燕子还会在哪些地方飞行?(如湖面,田野、林间)在那些地方飞行时它会剪些什么呢?它在搭窝时还会用到哪些材料?(树枝、枯叶、稻草、小石子等)它会把这些材料当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小图片,以帮助幼儿的仿编。)

大班幼儿对儿歌的仿编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会找出相关的字词来替换儿歌中原有的字词,从而创编出独特的儿歌来。考虑到在一个活动中让幼儿没有参照物进行创编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提供了小图片来帮助幼儿的仿编活动,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大多数的幼儿都能体会到仿编带来的新奇感受。当幼儿对儿歌的结构非常熟悉时,也可以让幼儿直接地进行创编。

5 、延伸活动:根据幼儿对燕子的了解或儿歌所提供的内容,幼儿自愿选择有关的内容进行绘画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六、说教法

多媒体教具的运用:针对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生活经验,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课件的运用 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珍视幼儿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地利用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领幼儿启迪联想……让幼儿自己对儿歌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幼儿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视听讲做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地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以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运用肢体进行表演。视听讲做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七、说学法

1 、倾听表述法:

首先,让幼儿带着自己对燕子的了解,大家来分享、交流,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 、探索仿编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习,突破活动的难点。

附:儿歌《小燕子》

小燕子,真灵巧,

身上带把小剪刀;

上天剪云朵,

下河剪水波;

剪根茅草当枕头,

剪块泥巴搭窝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