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南北极探秘》读后感

校园1.16W

多少次在摄影作品和影视创作中一睹她的芳容——天是蓝晶晶的,是没有一丝杂质的那种纯粹的蓝,绝不像司空见惯的铅灰色天空,似乎总在隐藏着什么沉甸甸的秘密。澄澈的蓝天,映衬着一望无垠的茫茫雪原,间或有高耸的冰山或一汪碧蓝的海水,一切都是那样宁静、幽谧和温存。或许就是因为那一次次眼睛和心灵的触动,蓝白两色成了我毕生至爱的色彩。极地,总是以她那亘古不变的圣洁,使我悠然神往。

《南北极探秘》读后感

极地的许多奇景,是地球其他地方的居民难以一饱眼福的,如漫天的五颜六色的“水晶雨”、像牛奶一样洁白浓稠的大雾、美丽而神秘的极光……但与此同时,对于探险家来说,极地在充满魅惑的同时也孕育着恐怖。矫若游龙的“地吹雪”,一不留神便会“杀人”;深不见底的冰缝内部,或许是无比神奇的水晶宫殿,也或许是可怕的地狱;当人们陷入牛奶样的大雾时,若仍然四处走动,很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极地天气虽然有凶残的一面,但无风的时候,那种天地融合、天人合一的境界,还有那永恒的旷远与岑寂,会让人被一种神圣的力量所包围,进而生发出对时空、对人生的思索与浩叹。我时常这样想,现代都市人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下,被世俗的教条左右,被无谓的喧嚣包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将一切繁芜望之脑后,怀着一颗虔诚之心踏上南极的苍茫雪原,在几乎静止的时间中,“思接千载,神游万仞”,从独特的角度来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思考人类的永恒母题,寻找来自灵魂最深处的启示。因为,只有才那样纯净圣洁的背景下,人们心中的杂质才能无所遁形;只有将时间和空间无限地拉长,人们才不会汲汲于眼前的蝇头小利;只有从浮华的障眼法中挣脱,人们才能看清回家的路。而这一切,南极能够做到。

在我们的想象中,两级是冰封酷寒的。生命在低温的威胁下,就会举起降旗。其实不然。极地生命是极端顽强的,它几乎充满了地球表面的生物圈——极地海洋里,浮冰簇拥,在浮冰的下层,是坑坑洼洼迷宫般凹陷的通道,里面充满了盐度极高的海水。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着一百多种微生物。此外,南极的企鹅、海豹,北极的白熊、驯鹿都是众所周知的极地“宠儿”,也是那片冰天雪地中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言人”。在南极的天空,还有一些顽强的'生灵,以其矫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在天空中展翅翱翔。他们形态各异,个性鲜明——贼鸥长着鹰一般的尖喙和眼睛,有偷盗企鹅蛋的习惯;燕鸥兼有燕和鸥的特征,是而得名;黑背鸥时而凫水海面,时而兀立闲云,时而轻盈滑翔,最受人们喜爱……命运之手让它们降生在冰封雪裹的极地,它们却活得安静、洒脱、多姿多彩而又自然而然。这让我想起了台湾“云门舞集”现代舞团的创始人林怀民。为了体验天人合一的境界,他让舞者们在河边光溜溜的大石上躺下,努力入睡。这个实验,体现了人与命运的关系——你没法改变石头,也不需要改变你自己,你只需要找到两者相宜的角度。在这一点上,极地生灵竟然比社会中的某些人做得更好,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最令我难忘的,是关于极地的探险工作和科研活动。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有人动身去北极地区探险,可见人类揭开极地神秘面纱的愿望不会受时空和物质条件的限制;1990年,我国冰川学家秦大河和美、英、法、俄、日的科学家,经过二百多个昼夜,跨过冰裂缝区,越过南极点,穿过“不可接近地区”,最终到达和平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东向西、路线最长的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优秀大学生杨惠根、尹雪斌等人,忍受了一般年轻人难以忍受的单调生活,让南极雪原见证了自己的科学梦想;探险家刘小汉置生死于度外,五上南极,两登格罗夫山,为南极的科学考察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更不用说各国科学家在极地建立的一座座考察站……面对这千古如一的圣洁,人类在好奇和敬畏之间找到了平衡。重重叠叠的脚印,将人类的赤诚印在了极地的骨血里,前赴后继的努力,即使是亘古不化的冰川也会为之动容。

神秘的极地,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