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大纲

校园9.32K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大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1

白落梅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带我走进民国才女——张爱玲。对于张爱玲,悲是生活的主色调,但我还是喜欢张爱玲,喜欢她年少时的孤芳自赏,喜欢她遭遇爱情后的痴心不悔,亦喜欢她人生迟暮的离群索居。在阅读时,只觉得她是忧伤的双生花,是一个我难以企及的前世。

少年张爱玲

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祖父张佩纶,祖母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女儿。父亲张廷重,母亲黄素琼,亦是名门千金。但张爱玲出生时,祖上的荣光逐渐暗淡,一去不复返。雕梁画栋,宝马香车,妻妾成群,这些只能留在这个小女孩惊鸿一瞥的儿时记忆里。没落的封建大家族里,她的早慧使她在小小的年纪便有练达的文笔与成熟的思想,更使人吃惊的是,她文字流露出的沧桑感,如沉暮之音。少年时的父亲的遗少形象与受“五四新风”影响的母亲在争吵后,只留下母亲默默离国远游,父亲枯坐在烟榻上一声不吭的画面。这样的家庭,给张爱玲后来的性格埋下了巨大的伏笔。“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是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张爱玲的悲伤时细碎的,却又是绵长的。

成名张爱玲

离家的张爱玲,最终选定走文学路,不仅是因为她的天才梦,也是她在尘世赖以生存的方式。这个一夜成名的女子是灵性的,她的文字似乎通晓世事,实则她的经历却很薄浅。她的才情是与生俱来的,她不想成为传奇,可是她本身就已是传奇。但可怜的是张爱玲嫁了胡兰成,就像林黛玉嫁了贾宝玉。原本欢天喜地的以为找到了那心心相印的知己爱人,谁知这感情不过是现实生活里的镜花水月,经不起一点点风吹草动。原本以为他是可以给她依靠的小小角落,在离乱里唯一有些平安温暖的落脚处,谁知风雨袭来时,反倒是他把她推出去为自己遮风挡雨。他只能和她风花雪月,不能同舟共济。她的愿望原本只是和他平淡长久地相濡以沫,如同世间几万年痴心平凡的女子。然而不能,一再地退让忍耐都不能实现这小小愿望,那个她倾心所选的男子,根本担当不起她哪怕卑微的愿望和真挚的感情。于是她只得猝然地放手,决绝地离开,孤单地承受他带给她的多桀命运。

老年张爱玲

张爱玲的晚年生活是离群索居的,她要做的就是彻底的丢下身外之物。她似乎什么都可以丢下,感情、名利、世事,唯独不肯丢弃的是她的文字。这个孤苦无依的老人,为了躲避世事纷繁,过得实在太辛苦了。她本该过上风轻云淡的日子,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一杯茶,几本书,三五知己偶聚。无关风月,只淡淡地讲述一些过往的风云旧事。可是她没有,她选择遗忘所有的人,也期待被人遗忘。

世间曾有张爱玲,世间唯有张爱玲。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有着旷世奇才的女子,这个留有众多美文的灵魂。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2

她临水而居,临窗而立,临桌而坐。江南的小巷里,她撑着一把油纸伞,穿过烟雨,朝我走来。我倚一扇小窗,品一杯香茗,捧一本书,看书中的爱恨情仇。这样阳光明媚的日子,适合一个花样女子,着一袭雪纺旗袍,折一枝翠柳,唱一段宛转的山间小调。而她,慵懒地倚一扇小窗,看别人的云霞风片,锦瑟流年。

她,张爱玲,民国时期的才女,出身于清末的簪缨世家,曾祖父张佩纶曾受清末功过参半的洋务大臣,李鸿章的提拔,将其爱女下嫁于张佩纶。然而随着清朝穷途末路,张家也家道中落。但先祖留下的财富亦使小张煐的童年无忧。张爱玲出生在上海租界的张家公馆,这座清末民初的老洋房,是先祖留给后代的唯一礼物。正是这座洋房,张爱玲与弟弟张子静的童年,明亮而静美,这个曾何等风光,高雅园林的宅院。张爱玲的母亲,亦是名门千金,虽是三寸金莲,但拒绝陈腐,崇尚独立,连张爱玲也说母亲是“踏着三寸金莲横跨两个时代”。四岁时,因为姑姑要出国留学,借口需要监护人为由,亦出国了,飞去了英国。对于母亲,张爱玲没有责怪,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对童年,张爱玲在她的作品《私语》中较为细微入致的描写。春山如黛,垂柳画桥,夕霞晚归倦鸟还巢。采一束不知名的野花,扎一个紫藤萝的秋千架,看几只燕子筑巢,间与几只蚂蚁对话。这样美好的日子,仿佛只留在叫童年的记忆。悠长,不复与见……

张爱玲曾说:“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便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想忘却了的忧愁。”春日迟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光阴就这样缓慢地过去了。童年,是忘却了的忧愁……

张爱玲的学生时代是无忧而美好的,她有过单纯的快乐,有过和春天的烂漫时光,也有过秋天的愁云惨淡……在香港大学,她结识了一生的好友炎樱,炎樱是富家女子,却不骄躁,不乖僻。买东西时总要抹去些零头,她把钱包的内底掏了出来,说:“你看,没有了,真的全都在这了……”连店主都为她的可爱、孩子气所感动。有这样的一位挚友,虽为终生挚友,她们的交情便是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大学中,净是些华侨富商子女,张爱玲在他们之中便显得清贫了,但她的勤奋,同学忘却了她的贫困,取而代之的是欣赏和赞叹。在大学中她曾写了一篇早期最著名的文章《我的天才梦》,我偏爱文中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蚤子”,我认为生命是美好的,而身上却被人生路上多而密的苦难“蚤子”爬满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张爱玲与炎樱来到了上海。在这里,张爱玲遇到了她一生的魔障,一生的挚爱,一生的苦楚,胡兰成。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张爱玲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张爱玲是幸运的,与万千人海中,时间的荒流中遇到了自己所要等到的人,一个真正懂她的人。然而胡兰成毕竟是胡兰成,他的风流多情,不可能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胡兰成用一盏茶的时间,忘记许下一生岁月静好的诺言,张爱玲本没有错,却为了胡兰成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而“买单”。离开胡兰成后,张爱玲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桑弧。他只在她最寂寥之时,轻轻地来过,又淡淡地走了。因为懂得,所以桑弧始终沉默,将那份爱意放在心中的最深处。

离开香港后,张爱玲去了美国,在那里她过完了她的下辈子。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三恨《红楼梦》未完。而张爱玲的《小团圆》,一本未完的书,像是她在这世间还有未完的心事、尘缘……浮生一梦,几度清欢。

余秋雨曾说:张爱玲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一样。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犹存。我喜欢张爱玲,无需缘由,喜欢她的孤芳自赏,喜欢她的痴心不悔,亦喜欢她的大隐于市。因为今生只作最后一世,世上曾有张爱玲,世上唯有张爱玲,她是民国的临水照花人。作者白落梅以其淡薄的文字书写张爱玲的淡薄,却增了一抹温暖,令我心驰神往。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张爱玲的一生固然寂寞,却不乏温暖、明哲。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便是张爱玲,季节荏苒,岁月蹉跎,她活在自己的山河里,伪装宁静,故作矜持,只想简单的存在,没有什么能代替她,明明是一朵雪色梨花,奈何被时间风云扑簌簌地落满尘埃。愿今生只作最后一世,天涯此去隔山河,道声珍重,后会无期。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3

在读了白落梅的《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之后,我更加的了解了张爱玲。我也庆幸我爱的是张爱玲。

在我看来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幸的,生在了一个不幸福的家庭,这个家庭缺少了爱、温暖,剩下来的只是痛苦和无奈。但张爱玲并没有逆来顺受,他有反抗,并且是那么的强烈。她是那么的迫切地想要自由,当她自由的同时另一个魔鬼又找上了她,可张爱玲并没有后悔,他宁愿这样的活着,也不要幸福的苦着。张爱玲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这名字是她母亲取的,真是人如其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张爱玲考上了大学,可还没有等到毕业他就辍学了,因为没有学费,一个连生计都成问题的人怎可能去奢求上学,即便他是多么的渴望,从此她开始了漂泊的生活,因为他找不到母亲同时被父亲的抛弃。贫穷没错,可贫穷却在无形中成了耻辱。他找了一份翻译的工作,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像她这样才华横溢的人,张爱玲开始了写作,当第一部小说得到大家的追捧时,张爱玲成了作家,一个名副其实的女作家。她喜欢写小说,她觉得里面每一个人都很像她亦或不像她。张爱玲说过这样一句话:“总之,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缩小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无限的惨伤。”

正是这样,张爱玲开始了她的惨伤——情伤。她的成名让一些人开始关注她并追捧她和追求她,那么胡兰成就是最明显的那一个,在胡兰成给她送去了一张纸条后,张爱玲便对胡兰成有了一点想要见上一面的想法。当在一次长谈过后,张爱玲此时已经对胡兰成有了些许想法,但是在那次长谈后胡兰成却对张爱玲失去了追求的愿望,也许胡兰成爱着的不是那人而是爱玲的才华。也许胡兰成自己都不清楚,亦或他清楚了也要留她在身边。张爱玲爱上了那句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这样张爱玲的爱情,来的不动声色。张爱玲是这样一个理性和聪明的人,却偏偏地爱上了胡兰成这样一个多情的、且只爱自己的汉奸,也许是胡兰成懂得她,也许是她糊涂了。胡兰成一开始就没有爱上张爱玲,她只是被他这样欣赏着,然后就淡了,他们之间的话开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听着,有时又是都说,说不完。他们沉浸于此,但胡兰成从来没有说过爱她,胡兰成只说过她是他的腻友,只是腻友而已。要不是妻子全慧文提出与他离婚,他是不会与张爱玲结婚的。她是开心的,他是无奈的。后来的婚姻生活他们还是那样只是说话,而因时间的漫长,让胡兰成感觉到了烦恼,他觉得这样的生活让他很乏味,确实是这样,与一个不爱的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乏了、累了就开始怨起来了。对于一个平凡的人来说一定会的,更何况是一个花心的男人,胡兰成有发妻玉凤,妻子全慧文,情人英娣,后妻张爱玲,又有武汉小周和秀美,张爱玲只是其中的一个。此时只觉得胡兰成是如此的混蛋,张爱玲以为可以挽救这段她看重的爱情,所以她从上海去了温州,当她到温州看到的一切和听到胡兰成说的一切时,他就知道自己来错了,可她不死心,还是后着脸皮问了胡兰成是否爱自己,可张爱玲再一次错了。爱上了一个不爱她的人,张爱玲只好离开了温州,此次来她足足呆了20天,可她还是走得那么不情愿,她还是不舍胡兰成,即便胡兰成不爱他。张爱玲不是自愿走的,而是被胡兰成赶走的,胡兰成容不下她,秀美也容不下她,所以她走了。胡兰成说;“此心已回到了如天地之不仁!”可张爱玲还是不舍得,数日后她从上海来信说‘那天船将开时,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撑伞在船旋边,对着滔滔黄浪,伫啼泣久之’。张爱玲结束了一段婚姻,是那么的令她痛心,她真不该,不该遇上胡兰成,也许这就是宿命虽然她不信这些迷信,但是她却说,有一只乌鸦站在她的窗户上,她不在乎,但当乌鸦飞走时,她又是那么的开心。原来她也那么普通和平凡,对于爱情也只是凡夫俗子一个。

张爱玲说过,像这一类(甜言蜜语)的假话,在一个女人听来是很容易相信的,恐怕没一个女人能例外。既然没有一个女人能例外,那么张爱玲也不是例外。这就解释了张爱玲为什么爱上胡兰成这类男人的必然性——女人的轻信和多情,张爱玲也是一个轻信和多情的女人。张爱玲离开了胡兰成,可之后胡兰成却还是给她写了信。当张爱玲写了一封决绝信给胡兰成之后,大意为不要再给我写信了,即便写了我也不会看一眼的。而后胡兰成也就当真没有再写过信给她,而是给她的好友炎樱写过一封信,也正如他预想的那样没有得到回复,慢慢也就断了联系。张爱玲离开了胡兰成,那么像她这样有原则的人也会离开那个伤心地,即便他说过任何一个地方她都不想去,她就爱上海,她懂得中国。张爱玲先离开上海,然后又出境去了香港,当胡兰成回到上海准备去找张爱玲的时候已是人去楼空了。胡兰成说过,“爱玲是我的不是我的,也都一样,有她在世上就好了。”

胡兰成绝情的抛弃了张爱玲,可之后还是去找了她,胡兰成是出于怎样的心里,我不得而知,或许他不习惯找不着人说话,少了一个腻友。张爱玲去了香港后又移民到了美国,他在美国只有两个认识的人,一个还说不上认识,因为他们都还没有见过面,那就是胡适。还有一个朋友就是炎樱,离开香港上船的时候她又哭了,不知为何哭得那么悲惨,就像上一次离开温州那样,现在张爱玲十分缺乏安全感,他不再像1943-1945年那样的自信和坚强,她变得焦虑不安起来。她说过,“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从前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单调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她依然那么才华横溢,以至影响中外,初到美国的张爱玲住在简陋的贫房里,大家都觉得住在这里是可耻的,可张爱玲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那只是一个过度,熬过去就好了。后来她搬进了文化营,终于来到了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并遇到了一个爱她的人——赖雅。并且她也爱着他,可是张爱玲并没有感到安定,因为她意识到自己既寂寞又像这片无根之萍,尽管已搬到彼得堡来了,但这种居无定处,事无定职的漂泊感却依旧如故,她为自己朦胧的未来心中无数而感到焦虑,像她这样知道连父母都无法依靠的人,又怎会去依靠一个外国男人。张爱玲再一次漂泊。可后来他们还是相爱了并结婚,可是好景不长,赖雅中风生病,并且是接二连三,而家中的一切花销全都是爱玲在支撑着,虽然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张爱玲却还是觉得很幸福。但张爱玲终究是不幸的,她还是走了她妈妈的路,像她妈妈那样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我突然想问一句这个也可以遗传吗?开始不懂了。但这并不是遗传,只是影响,上代的影响而已,更或者只是一个巧合,仅此而已,没有其它。而在1967年10月8日赖雅去世,这对张爱玲是一种解脱,她丢掉了一个包袱可更多的是失去了心爱的人的痛心,在后面的几年里,张爱玲劳累于各种疾痛。他开始烦了,可她又是那种不赞成自杀的人,她朋友对她说三毛自杀了,她是那么的不以为然,可在后来,张爱玲安静的死去了,没有什么痛苦的表情,在她那不大的房间了。死之前他把一些证件都放进了他的包里,可见她已经明显的知道自己将离开人世,把后事都准备好了。张爱玲写过这样的警句:生命就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真如她所说她赶上了,真与虱子相遭遇。而且也是摆脱不掉的烦恼。最后张爱玲死于心血管病,张爱玲的遗嘱写到:死后马上火葬,不要人看到遗体,不举行任何葬仪式,骨灰洒向空无人处。遗物全部寄给宋淇先生,最后,张爱玲的骨灰撒向空旷的太平洋。这是一个空旷无垠的地方。张爱玲就这样陨落了,在那个月圆之夜,消失在人群中。

天涯此去隔山和,情天孽海两离索。千百年来,世道皆是如此,成与败,喜和悲只隔了一道光阴的距离。张爱玲这样说着:“于千万年中遇见你所想遇见的人,于千万人中所遇见你所想遇见的人,在时间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恰好遇见了,唯有说一声:哦!你也在这里。”‘ 因为相知,所以懂得’是胡兰成写给张爱玲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是张爱玲回敬给胡兰成。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这就是张爱玲的一生。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4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高一19班的沈婷。无用的话不说,今晚,我只要借用你们的耳朵!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她文字清淡,心似兰草,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而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正是其中一朵嫣红落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上海有一佳人,乳名唤作张瑛。有人会奇怪这张瑛是何方人士?但若我说“张爱玲”大多数人必定了然一笑:“她啊,大才女!”由此可见,张爱玲一名的影响。太多人描述,称赞过她的才华,美丽,孤傲,而我却更想了解这绝代佳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两岁那年,他们举家搬到天津。那时的张爱玲身穿小洋裙坐在花园的秋千上背唐诗;那时的张爱玲拥有专属于她的保姆,步步紧跟的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可好景不长,美丽孤傲的母亲不愿被囚禁在潮湿发霉的老宅,毅然选择割舍亲情,远赴重洋!在没有母亲细心呵护的年月里,张爱玲独自成长。按理说,她应该埋怨母亲的自私无情,可她却说:“我是以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的母亲的。”其实,以她的心性和情怀比任何人都要深刻理解母亲的选择,所以她不怨。只因懂得,所以慈悲!

24岁,一个不算早也不算迟的年龄,在这一年,张爱玲遭遇了一个男人,一个让高傲如她也甘愿低到尘埃里的男人——胡兰成。提及胡兰成,可能大家会一脸鄙弃地丢出二字:“汉奸!”和大家一样,我也很怨他,恨他,但不因他的身份,而是因为他折下花一朵却不好好珍惜,嗅够了香转身就抛弃。可张爱玲呢?她甘愿为他卸下冷傲面具,为他丧失理智矜持,只因,他懂她。就这个理由,如仙般高洁的张爱玲坠入凡尘,被世俗烟火缠身。如若离了这动荡不安的背景,这对璧人也许真能执手到老;如若这游荡花间的赏花人能满足,这对恋人也许真能岁月静好!可哪有那么多的“如若”“也许”?!于是,情理之中的,胡兰成抛弃了张爱玲!昨日那场倾城之恋埋葬于滔滔江浪之中,连同她的'深情,她的天真。曲终人散,胡兰成懂得,却不慈悲!

可张爱玲终归是张爱玲,她的美让人情不自禁想靠近。1946年,因柯灵介绍,张爱玲结识了一位温润如玉的男子——导演桑弧。正是因为桑弧的赏识,信任,鼓励,让张爱玲第一次拥有反驳胡兰成而带给她不良舆论的机会。但,桑弧与张爱玲的相识并不是最好的时候,处在被负心人伤害的阴影下叫她如何去爱?于是,错过!

所幸,在辗转,漂泊了几年后,张爱玲在美国邂逅了过花甲之龄的作家赖雅。这极具文学天赋又温厚待人的外国老人成了张爱玲在异乡的温暖。没有人愿意猜测他们之间是否真的有了爱情。她需要的只是一个懂得的男子。

都说,曾在红尘路上擦肩而过的人终有一天会相遇。可白落梅却说:“我们亦不要期待会与张爱玲有那段机缘,因为今生只作最后一世,她永远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当然了,以我的水平不足以深入剖析张爱玲的内心,所以,如果大家在听完我并不完美的介绍后对这位佳人有兴趣的话,我推荐白落梅的这本《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5

若不是读白落梅的《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还不了解张爱玲,还不知晓张爱玲,更不知张爱玲的神秘,虽然读了,也只是张爱玲清晰的三个字背后如一层厚厚的纱一样。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女子,有着风华绝代的才华,在属于她的小说中,找到属于她的身影。生活如她,命运如她。本为富家小姐,却受世间万千磨难。不问前因,不问后果。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世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也许正如白落梅所说,我们都该持有一颗良善的心,把今生当做最后一世,守候在缘分必经的路口,尊重每一段来之不易的感情。确实于千万人之中能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要修多少年的缘分。我们没有预见未来,逆转过去的能力,我们只能好好珍惜和勇敢地活下去,做好每一件想做的事。

也许世人会为张爱玲所不值,结识胡兰成以后,张爱玲曾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胡兰成为她调制一杯毒酒,她含笑举杯,一饮而尽。胡兰成辜负了张爱玲,也辜负了天下人。也许我们应该站在胡兰成的角度里,在战乱纷飞的年代,谁还在乎什么呢?能够存活也许才是真的。胡兰成若没有过人之处,怎能让汪精卫重用,怎能让日本人也为他指路,怎能让风靡上海的绝代女子倾倒。只是让一个无辜的女子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让她受了太多的委屈。后来她做到仁至义尽,却还是让她彻底不屑。但是她没有后悔过,因为懂她的,只有胡兰成,理解她的,亦唯独胡兰成。

桑弧如张爱玲的一匆匆过客,过眼云烟。张爱玲爱桑弧,桑弧亦是爱张爱玲,也许是时机不对,注定要擦肩而过。也许张爱玲愿意为胡兰成就此萎谢。也许桑弧给不了张爱玲想要的那份依靠。就如张爱玲当时的《小团圆》一样,九莉是张爱玲的化身,一切的一切在不言中又言语了一切。因为懂得,所以沉默。

也许我们感受张爱玲未曾爱过赖雅,但是我们要尊重这位已逝的穿越民国的女作家,尊重她的选择。亦正如她说,如果你认识以前的我,你会理解现在的我。又或许是在余生需要有爱来安抚自己的心灵。亦或许,若是有缘,千山暮雪,万里层云,终会相逢。若是无缘,自此一去,天涯海角,再难相会。有时候一转生就是一辈子。

在张爱玲的写作生涯中,也算是无人能及的。在她的小说里,到处都能找到张爱玲的影子。小说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小说的源泉。多年以前,我印象深刻的张爱玲之作《十八春》,后来改名叫《半身缘》,是倾城后的华丽转身。这部作品的结局让人痛心。就如张爱玲,如她走过的岁月,只是前尘往事,谁又能回头呢。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6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第一次读到这首词的时候,我眼前出现的就是那个华美而凄凉的女子。忘不了那张尘封多年的黑白照片。她穿着一袭旧色却华丽的旗袍,昂着高贵的头,孤傲又冷漠地看着凡尘往来。那么的不屑,那么的无关悲喜。她是美的,带着极致的璀璨,亦带着坚定的孤独。像极了那个繁华的上海。

是的,她是属于上海的。

·01·

还未知晓这个女子的时候,民国女子在我眼中,皆是一袭素色旗袍里,温婉可人的模样,她们的举手投足里,带着不可言说的优雅,她们是属于江南的。属于那一池白莲的亭亭玉立。是那折一纸素秋,独倚窗边,看烟雨朦胧的轻巧模样。

可她不同,有人曾说过,她是那种走在人群里,一眼就能辨认出的女子,瘦高的身材,被旗袍包裹的心事,孤傲,冷艳,张扬。她就像上海那片岛,华贵而凄凉,她似乎看透尘世茫茫,可她终似清晨的上海,褪去了浮华,心底,是写不尽的无奈

——只剩外表高傲冷漠,只因心底敏感自卑无奈,却只能,独自话凄凉。

·02·

Ailing意为痛苦的,病痛的

轻轻唤一声“爱玲”

从这个名字开始,诉说的也许不只是她母亲的烦恼与忧愁。也是她,人生起初就奠定的基调:一片寂寞的深蓝。

14岁。( )

她冷眼看着云里雾里烟雾缭绕的客厅,满目的憎恶。眼前一男一女在其中无比享受地吸食鸦、片。鸦、片的气味环绕在她的鼻尖,她微微皱了皱鼻头,转身离去。她觉得自己的心在淌血。是的,她的父亲与继母,沉沦贪欢,沉溺于着阿、芙蓉的袅袅婷婷。她是恨父亲的,恨他挥霍无度,恨他沉沦放纵,恨他不珍惜母亲的屡番宽容。终是使她的母亲,她那文雅明丽的母亲,远渡重洋,使她失去了那宝贵的母爱。她是恨继母的,毕竟少有几个孩子能真正喜欢上自己的继母。可是,这不是最重要的。她真正恨的,是在她眼里,继母太轻贱,只顾沉沦贪欢,哪管岁月如飞。阿、芙蓉的香味,使继母那可与陆小曼并称的芙蓉仙子的模样皱缩。这烟雾缭绕的场景,却让她清楚闻到了这陈腐贵族的糜烂气息。她从此不喜欢回家,不愿再看他们那堕落的模样。

她终是逃离了。

逃到了母亲那里,她爱的伊甸园。

可惜,从那时起,她已开始不再相信世间的美好,她开始忘记童年时曾拥有的一刻的欢愉,忘记母亲父亲同推起她的秋千时的欢愉快乐,忘记她唯一的淑女时光。因为一切,在她心底,只是一袭华美的旗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她只能用言语道破红尘,她只能看到世间的薄凉,她不敢去相信世间有什么美好的东西,她只能用一针见血的文字去刺痛自己的内心,告诉自己,不能相信。

可她是渴望温暖的,只是她藏得很好。就像有人说过,有时候,冷漠并不是因为内心的薄凉,而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

·03·

--前者因了岁月沧海,洞悉。后者因了岁月荣华,天真。

她用文字诉说她的懂的,诉说她的看破,所有直指现实的凉薄笔调,围成了她的高傲。那就是她守护自己的唯一方式。

可惜,当她第一次,敞开心扉,爱上一个人的时候,爱上的是一个懂她的人。只是她的伪装,已经带了多少年,她再也没法完全的摘下了吧,她终是成为了刺猬,将某人的心扎出了血。再曲意逢迎,他也会累吧。再者,他也终是个多情的人,没有办法真正爱她一生。他也曾许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可这一切终不可能属于他们,无论是从身份还是从彼此。她爱过了,痛过了,终留下了一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然后就这般逝去,忘记一切,就算心在痛,泪在流。她说放手了,就再也没有挽留的余地。

可多少年以后,总有人记得,他们间的倾城之恋。记得那一句“遇见你我便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这是她第一次放下伪装,倾尽全力去爱,可她累了,她被伤得太深,但这一切仍会在心底,折磨她多少年。

她会在命运的长河里永远的低喃,不变的是那一句:“我是不爱你了的,因为你已不爱我。”她是希望不要再见的吧,就算是奈何桥上。她也许早已许下一个心愿,愿她的三生石上再也无他。留她一世简单平静。

·04·

繁华落尽,她等待的是最后的平静。滚滚红尘梦里,只愿浮生若梦,将一切繁华殆尽,让她独自枯萎去了。她的枯萎无关他人,只是真的释怀了。她忠于岁月,尊重生命,让自己活到鸡皮鹤发,让自己一生执笔书写。她一直想活得简单,只是她的冷艳,她的高傲,已经完完全全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她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我们眼中的惊世骇俗。

曾经有人说过,世间没有一种植物能配的了她,就算是那种叫独活的药草,也不能。也请不要相信,在某种植物或某个人的身上,能找到她的灵魂,她的影子。再也没有人能替代她,她的袅袅婷婷,冷艳傲然,就算是那个优雅婷婷的张曼玉,那个同样有倾世绝恋的林青霞。她们都代替不了她。她们都没有她身上那能让人看一眼就被吸引的气质,都做不到她那样敢爱敢恨,冷艳华美。世间曾有张爱玲,世间唯有张爱玲。

再也没有人能代替得了她,那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浮生一梦,几度清欢,她的人生本就是传奇。烟花易冷,繁华声中,终看破世事,留下了她的一生。不再奢求,能在今生或下世遇她一回,会与她有一段机缘。因为今生只作最后一世,而她永远在那繁芜的上海,冷眼世间。

烟花易冷人事易分。——后记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7

常听说人生有四种情绪新怒哀乐,然则非也,应再加一种平静,平静的更高境界是心如止水。在书中没有找到黄金屋,亦寻不到颜如玉,却是让心灵生生的多处了一份平静。静下心来方可看书,亦只有看书方可获得心灵的平静。

读完一整本书。粗览了张爱玲的整个人生。脑中留下的印象是她是一个有才华却寂寞的女子。

出身在一个富裕家庭,给了她较好的经济基础,然而家道中落,父母感情的不和谐却是带给了她心灵的创伤,父亲的不闻不问,父亲对她的粗暴,我想应该也是影响了她日后情感道路发展的重要因素吧。

出生的一个富裕的家庭,书香门第,给这样一个遗世而独立的女子创造较好的先天基础,先天的基础配上先天的才情外加后天的生活起伏造就了她。沉沉浮浮,生活的重担亦逼得她不得不拿起笔杆子,奋力拼搏。看到她早年和万年的著作的简答介绍,不得不感慨,她是一个孤独寂寞渴望爱的女子,却也是一个非常勤奋和努力的女子。没有她的才情,那么就应当学习她的努力。不是么?她的人生或许是缺了些东西的,但无疑也是精彩的。做不到谈笑间,强弩灰飞烟灭的气魄,却可以宁静的去一点点努力。不是么?

这样一位富有才情的女人,在早点亦是宁静的,不然应该也说不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样的话语。然而纵观她的一生,不得不说,非常的悲剧。同是她年轻时的那个年纪,却是无法认同她的人生,准确的说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如同她的人生一样。24岁的她遇到38岁的有家室的胡兰成。但是一个青春的文艺小青年如何与一位正式高手情场浪子共度一生,经历的不平等,人生目标的不一致,注定了后来的悲剧。30来岁遇到了65岁的某外国人,共同生活11年,后也落得个孤独终老。是啊,毕竟人斗不过天。人的寿命是有限的。40多岁以后便开始顾影自怜,过着躲躲藏藏的日子。看着都觉得心酸,觉得心痛。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有着一定的恋父情结的渴望父爱的女子。或许她也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吧。感情经历让她很受伤吧?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对世界的躲避。

她的人生并不值得羡慕,至少感情生活是,或许是那时的她从未看透吧。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她的经历让人更能看透自己的需要,自己希望的人生是什么样子。

然她对生活的态度确实值得人学习的。努力、不放弃生活、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自己的爱好,有对生活的一种激情。她的激情是她的文字,那么我呢?值得去思考。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读后感8

张爱玲,上海滩一个传奇性的人物。这样的一个具备时代意义的大作家,其作品的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令人动容的不仅仅是她的作品,她的高傲,洞察世事,以及心酸的爱情历程也都震撼着每个人。

很喜欢一句话,如果你认识以前的我,你会理解现在的我。身处晚清贵族的家庭,她目睹了自己的家庭怎样一步步走向衰落。在父亲,母亲的离合中,年幼的她只能被迫成熟,被迫冷落,将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深深隐藏。民国就像一场散去的戏,曾经锣鼓喧天的倾城故事,早已淹没于落落红尘之中,不知所往。她穿越了民国的风风雨雨,不要说她无情,只是因为她的心累了,不能再对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一一予以反映。如果走过了她的路,也许会明白什么是坚强。

毫无因由,我是喜欢张爱玲的,冷傲如她,清绝如她。年轻时的孤芳自赏,面对爱情的痴心不悔,迟暮的离群索居。她的生活经验并没有那么丰富,但是她却将人心一一道破。几度浮沉,最终她选择了华丽的转身,不去轻易爱上一个人,也不去轻易辜负一个人。

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于千万人之中,偏偏是胡兰成这么一点无情的星火点燃了她。多么美的相遇,多么美的誓言,曾经以为可以执手到老,只是一盏茶的功夫,同样的相遇,同样的誓言,又使得另一个女子为他耗尽余生。张爱玲终究是欢喜的,遇见他,她低到尘埃里,在尘埃里开出花来。即便是伤害她之后,她还会觉得战火纷飞中,有胡兰成的城市如同含着珠宝一样夺目。只是这朵花,在无奈之中为着他的背离选择了枯萎。

张爱玲洞察世事,但是却对于背离的爱情如此执着,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无路可退。不是因为她参不透,只是因为有路可退的爱情只是一种亵渎。她的心不是玻璃,不是一摔就碎的玻璃。她的心是真真实实的存在,她将它完完整整地捧出,眼睁睁地看看他一点一点地将它撕碎,那种痛远比被摔碎的玻璃来得剧烈。只是,她懂,她看得透眼前这个人,给了他伤害她的权利,同时也一步步地为他的背离找借口,就算是最后的转身,她仍旧将心留在了这一段岁月,附在这一段韶华之上。

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只是一刹那间的谅解,也足够他们生活个十年八年。因为懂得,她将自己的心全盘拖出,因为懂得,她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这个人身上。这个民国社会的临水照花人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即便自己没有与世界交涉任何事,世事也自当找上门与她交涉。

她的悲伤需要默读。情感终是可以分成很多种,有些爱若即若离便好,有些爱则需要将自己磨碎,和着岁月一起熬煮喝下去,才肯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