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观看百家讲坛苏轼的观后感

校园1.42W

在《百家讲坛》看康震副教授讲述苏轼,看完之后把自己的感受写成观后感。本站小编给大家收集了一些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仅供参考。

观看百家讲坛苏轼的观后感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篇一

近日在温州图书馆网站的网上报告厅里,观看了由康震老师主讲的百家讲坛的《评说苏轼》视频,觉得很有收获和感悟,特记录一些文字,做为纪念。

大家想必都知道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为后世留下三千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四千八百多篇文章,是中国文学史上重量级人物、是千年一遇的大文人、大才子。其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其文《前后赤壁赋》等等都脍炙人口,流传了近千年。康震老师通过《少年成名》、《初出茅庐》、《大难临头》、《潇洒东坡》、《东山再起》、《知难而退》、《天伦之乐》、《手足之情》、《东坡印象》、《苏轼之死》,十个片段论述了苏轼那坎坷的一生。讲演生动诙谐,语句清晰流畅,让人形象深刻,获益非浅。

通过解说我们更深一层地了解到苏轼为人坦荡,讲究风节,他的性格是率真的、孤傲的、也是豁达的、超脱的。无论他的政治主张还是为人处事,处处充满着关注民生,体恤百姓等崇高思想。从用黄州到江宁去拜谒王安石还是做知州时的两处断案就可以明证他襟怀坦荡,体察民情的思想境界。也了解到一些以前比较模糊的知识和误传。比如他的三任妻子(王弗、王闰之、朝云)还有和弟弟苏辙的关系、以及当年科举时的一些逸闻趣事、乌台诗案的细枝末节,几次被贬的前因后果、新旧党争等等,总而言之,通过观看使我对苏东坡有了新的了解。这么好的学习资料,我一定会向更多的文友推荐的。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篇二

寒假,老师布置作业要求我们看《百家讲坛》关于苏轼的内容,并且还要我们写一篇观后感。我艰难的看完了苏轼的十集一开始不以为然的,可到后来听《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热血沸腾,再到《江城子-记梦》时,感于苏东坡先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言简意深。全篇看下来,让我觉得这位古人为世界创造了许多历史。

年少的苏轼,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对苏轼很严格。苏轼之名的由来,便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期待。苏洵希望儿子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而是一点一点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苏轼少年成名,22岁考了相当于现在全国高考的第二名,实际是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考卷,写的太好了,但怕人说他徇私舞弊,把这份考卷点了第二名,实际考卷是苏轼的。后来欧阳修对老友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苏轼25岁时在制科考试中被皇帝点为第一名。制科考试在宋朝只举行过22次而且不定期,录取的人员只有41人,苏轼是所有人中成绩最好的,百年第一。

那个时代的苏轼善于以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抒情、论国策,所以我们今天才有机会读到他的许多作品,并在文字的带领下回到那个时代体会他的心静与喜怒哀乐。反观如今,我们真的没太多机会写作了。其实写作,一在记录,二在思考。更何况苏轼可以一直保持以一颗赤子之心去生活并抒发自我情感,只这个境界就是足以贯穿千古。无外乎欧阳修曾说,千年之前没有出现过苏轼这样的才华超群的人,我不知道千年之后,还能否出现第二个苏轼。

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包容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正所谓“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都做到了。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篇三

昨天周日,难得一日无事,本来打算一个人开车到郊外找个风景秀美之处散散心,不过懒劲儿又上来了,躺在床上半天下不了决心,太冷、太远、天黑的太早等理由找了一大堆,在起床与不起床的挣扎与矛盾之间已是正午,只有放弃了出游的打算。百无聊赖之间,把前几天下载的《百家讲坛-苏轼》调出来看看,康震老师讲的《李白》、《杜甫》这两课我也是最近才下载来看的,感觉相当不错,有深度,知识性、趣味性兼而有之,确是长了见识。所以碰上有时间我决定先看《苏轼》,美国大片可以先放在一边等犯困的时候再看。没想到,从中午1点开始直到晚上8点,我一刻不停地将这个系列10集全部看完,饭也没吃,午觉也没睡,看完后又在百度的苏轼吧和康震吧泡到12点,翻看网友的帖子,寻找着知音,心头涌起的波澜许久无法平息,心灵的震撼,这是我唯一能形容自己心情的词语。

看完《苏轼》,不仅思绪万千,有感悟、有慨叹、有共鸣、有感伤,苏轼,一个1000多年前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以不世出的天才、高尚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魅力,深深的吸引和打动了我这个凡夫俗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自诩是一个爱好中国历史,爱好古典文学的人,也自认为读了不少书,历史知识也积累了不少,但最近看得书多了些后,包括看了《百家讲坛》的一些文史知识的讲座后,不禁觉得自己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悠久的中国历史、浩瀚的中华文学,我了解的不到亿万分之一,何谈懂史熟文。原来也一直敬仰东坡居士,不过是读了他的几首千古绝唱,惊为天人,爱他的文采,叹他的天赋,却一直不过是知其皮毛而已,听了康震老师的讲读,对东坡的思想、人格和感情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不禁感叹于林语堂先生的一番话:“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做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轻而易举。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学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试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以我的才疏学浅,绝不敢评论东坡先生的思想和文采,更不敢对他的文章诗句评头论足,只想在苏轼传奇的人生经历中肤浅地寻找一些感悟,给自己一点启示、给自己一份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