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关于《一个苹果》的教学设计

校园2.96W
  关于《一个苹果》的教学设计一

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这个特殊的时期,距离学生比较遥远。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多数学生生活条件很好,吃喝不愁,虽然不同程度地都经历过口渴,但却从没有饱尝过难以忍受的干渴。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前需布置学生查找当时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另外,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读感悟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愿意将自己的见解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同提高。

关于《一个苹果》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指导员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3、领悟文章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4、体会文章中外貌、神态、语言描写的作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看了课题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只有一个苹果?围绕一个苹果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检查本课生字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尽量少的文字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

5、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背景资料。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

2、全班交流,明确分段。

(全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了战士们让一个苹果的故事。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写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在送旦药的同时拿来了一个在半路上捡到的苹果。

第二部分:(第7—15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写这个苹果在防炮洞里的八个十分渴的战士的手中转了一大圈还是剩下了大半个。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同时也是事情的高潮,主要写我看见小李面颊上的泪珠,内心激起了强烈的感情,我也流下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这个苹果传递了几次?每次传递的顺序如何?结果怎样?列出简单的提纲。

2、小组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这个苹果共传递了两次:第一次的顺序是: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结果是谁也没有吃,苹果又回到了连长的手里。第二次的顺序是: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结果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3、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将自己认为最感人的词语、句子画下来,加以点评或提出问题,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全班交流,体会这个苹果来之不易,以及战士们在几天几夜没喝水的情况下,对水的渴望,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战友之间的深厚情感。

(1)指名读描写火线运输员的外貌、神态的句子,想象他是怎样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爬着把苹果带到防炮洞里来的,体会到这个苹果来之不易。

(“他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

(2)这是一个怎样的苹果?指名读描写苹果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擦得很干净的苹果,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3)指名读描写八个人的外貌、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战士们在几天几夜没有喝水的情况下,对水的渴望。

(“我”:“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喉咙里早就干得烟熏火燎”;小李“沙哑的声音”、“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了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小蓝:“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他安静地躺着,很少听到他呻吟。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4)防炮洞里的每一位战士都十分需要这个苹果来解渴,但是这个苹果在战士们的手中转了一圈,却谁也没吃一口,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心里想的都是别人,他们都找到了比自己“更需要”苹果的人。)

(5)“这样一个挨一个传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与第一部分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相对比,你感受到了什么?

(两句话相对比,写出了在防炮洞里的八位志愿军战士,尽管每个人都很干渴难忍,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每个志愿军的心里想的都是别人,他们时时为别人着想、互相关心,这种纯真的阶级友爱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进一步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

6、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战士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防炮洞里格外沉静,但是战士们的心里却极不平静,他们流着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幸福的泪,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友爱的集体而幸福;这是骄傲的泪,是为在危难之时有关心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五、全班交流,升华思想

1、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位志愿军战士,你会想些什么?

(全班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受到思想教育。)

2、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一个苹果

第一次: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谁也没有吃,回到连长的手里。)

第二次: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剩下大半个)

教学反思

1、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说说看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通过质疑,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充满情趣中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力争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做到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关于《一个苹果》的教学设计二

《一个苹果》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教学中应注重抓住人物神态、外貌、语言等描写体会人民军队中战友间的深厚情谊。自读感悟,在读中再现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品质;同时自然渗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精神的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多年来比较重视古诗文的教学和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住宿生居多,大多来自农村,阅读习惯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预习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及英雄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中抓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喜欢合作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想象,合作学习,体会人物精神,以保证教学理念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

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吗?

2、(出示志愿军战士渡过鸭绿江,挺进朝鲜的图片。)激情谈话:1950年10月,为了保家卫国,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英明决策:抗美援朝。在这场血与火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出示上甘岭战役的多幅图片)1952年秋,敌人为了攻占上甘岭的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坚守阵地,终于迎来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乃至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在这次战役中涌现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役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一个苹果

3、读课题,读出自己初步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读书导航”:

(1)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文章讲了有关一个苹果的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遇到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可以划一划。(生读书、标画、思考。)

2、汇报交流:文章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生汇报师板书:捡到苹果给连长传苹果分吃苹果)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怎样分?(生分段、汇报、评价。)

三、深读课文,感悟战友间的爱

1、教师过渡:对防炮洞里的八个战士来说,你认为谁最需要吃这个苹果,最想吃这个苹果呢?

板书:都需要都想吃

2、师小结:3。7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一日之内落弹30余万发;一万余人,要对抗七万多敌人;前沿阵地上,经常是一两个缺员很多的连对抗一两个齐装满员的团,而且几乎没有炮火支援,旦药也常常补充不上,一桶水、一箱旦药、一个苹果,常常是牺牲好几个战士都不一定送得上去……

3、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防炮洞,走近可敬可爱的战士们。在文中找一找描写每个战士神态、动作、语言、外貌等的句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都需要水,都需要苹果?继续找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课件:温馨提示:先自己找、读句子——然后体会一下为什么感动——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4、全班交流。指名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为什么感动?

预设交流以下语句:(重点让学生自己谈理解,谈不到的地方教师引导、点拨,师生交流。)

(1)火线运输员——“借着洞口的亮光,我看到他满身尘土,……血迹斑斑。”“连长,……吃了润润喉咙吧!”“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谈体会。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苹果来之不易。“固执”怎么理解?你体会到什么?

(2)连长——“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开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烟熏火燎”怎么理解?出示对比句:“七天了,我没有喝过水。我的喉咙干极了。”哪一句写的好,好在哪里?

“我望着这个擦得很干净的苹果,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八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擦得很干净”和“他满身尘土,血迹斑斑”形成鲜明对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青里透红、诱人的香味”说明了什么?指导读出连长对苹果的渴望。

(3)“我身旁的步话机员……这个爱说爱唱的小伙子白天黑夜都守在步话机旁……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从“他的嘴唇……血丝。”你读出了什么?小李出神地看着我,然后给了伤员小蓝,它可能在想什么?

(4)“小蓝是……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四周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他发现……”“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从“黑黄黑黄、嘴唇干得发紫”你体会到什么?从“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5)“吃苹果也要做一番动员……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出示连长的话:“……就是十个八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通过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当时尽管每个人都干渴难忍,但想到别人也需要水,应该把苹果留给别人,把困苦留给自己。

四、入情入境,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音乐起,指名读。

2、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夜晚,放炮洞里格外沉静,没有一个人说话,但是战士们心里真的很沉静吗?你从哪里知道的?他们心里极不平静,流着泪,这是什么的泪水?领会“幸福”和“骄傲”的内涵。“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的感情堵住了。”“强烈的感情指的是什么?”

3、指导读,带着我们深深的敬意,读出他们之间深厚的战友间的感情。

4、放飞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假如你就是防炮洞里其中的一位战士,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你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少年,聆听了他们的故事后,你会对这些可爱的战士们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升华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士──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他们甚至可以在零20度的气温里整夜潜伏,身上仅仅只有单衣;他们,可以在烈火中一动不动;他们,毅然拎起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所以当时的随军记者魏巍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也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斗志以及战友间关怀体贴、团结友爱的伟大精神,他们在上甘岭坚守了二十四天,歼敌两万五千人,终于迎来了战役的胜利,迎来了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播放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六、作业超市

1、继续搜集抗美援朝的故事。

2、积累本课的词语和好的句段。

教学反思

美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授知识,而在于对学生进行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在教学中还应更多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真正的语文实践、语文训练中,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我觉得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线,或内容主线,或情感主线,通过反复品味语言,让学生通过读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我注意了教学过程的预设及解决措施,在体会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时,让学生找句子,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点拨,深化、提升学生对内容、情感的认识。激发孩子想象,培养孩子灵性。让学生披文入境,情满课堂。还有一点:本文写的是一个群体,个体的称呼无关紧要(这可相机告诉学生);传递顺序虽有讲究,但在此并非重点,不宜费时让学生多想;至于转了几圈,则宁可作模糊状,倘若决意落实为一个小圈两个大圈,难免陷入繁杂的泥潭。所以我在这方面没有让学生去专门理出,只是明确苹果转了一圈又回到连长手里,八个人分吃一个苹果竟剩下大半个即可。

我觉得要想让学生与文本展开真诚的对话和真挚的情感流露,还需要教师入情入境,需要巧妙的课堂构思,需要疏密相间、贯穿全文的优美语言。好的课堂还需要更真实、更扎实,才会使课堂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才会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总评

课堂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节课的特点是:

1、整合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努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把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倡导者;

3、通过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成为多元互动的过程;

4、及时点拨学习方法,寓教于“无意”之中,让学生轻松掌握读书的方法。比较训练,让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5、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一个苹果》的教学,倘若离开了积极的丰富的想象,就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难以发展语文能力。课上,老师努力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于教学的过程之中。其中,有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理解;有让学生抓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有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发散想象等等。

这节课的优点和亮点是在处理最后一段——文章的高潮部分,学生的情感到达一定高潮时,教师及时利用音乐的渲染,激情谈话,学生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夜晚,走进了教材,走进了人物。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真诚的对话中,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想象,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品质在学生心中逐步高大起来。

标签:苹果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