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2篇)

校园2.85W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小学数学年级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2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52、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3、能计算经过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教具:

多媒体、学具钟、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

师:这是几时?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

生1:我猜老师可能在上课。

生2: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

师:大家都猜得不错,那为什么有些小同学会猜得不一样呢?

生:有的说的是上午的9时,有的说的是晚上9时了!

师:一天中有几个9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9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

师:在9时前面加上:上午或晚上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了,那么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吗?

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时计时法?

生2:24时计时法有什么用?

生3: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

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12时……

师:现在几时?

生:中午12时。

师:时针走了几圈?

12小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圈:晚上12时中午12时12小时

接着演示板书:

第二圈:中午12时晚上12时

师:一日有几个小时?

1日(天)=24小时

师:一天有24小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的记录一天的时间呢?

多媒体出示钟面:晚上12时记为0时……下午1时记为13时,……晚上12时记为24时。

3、小练(用小黑板出示):

把下面的时间进行分类

凌晨2:002:00上午7:007:00中午12:1012:10下午1:0013:00晚上9:0021:00

(1)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

互换方法: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24时的时数减12就是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数。

4、应用。

(1)把下面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3:40

中午12:00

下午1:00

晚上7:30

(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20

12:00

14:00

16:30

三、求经过时间

出示例题:从上午8时到11时,经过了xx小时(课多媒体演示)

四、口答(多媒体演示)

1、选择填空

小赵去看一场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xx

(1)9时(2)17时

(3)9小时(4)17小时

2、从6时到12时经过xx小时

3、一个展览馆每天8:00开馆,17:00闭馆,每天开放xx小时

4、许老师今天上午7时进学校,到下午4时离校,许老师今天在学校多少时间?(课多媒体演示)(比较解法)

五、聪明题

1、小华每天7:00分到校,11:30分回家,13:00到校,16:00离校,他一天在校的时间是多少?

2、爸爸21:00上夜班,工作8小时,第二天几时下班?

六、总结交流。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2、同学们,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去了的时间是永远不会回来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所以,我们从小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学们!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好吗?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上午9时晚上9时

24时计时法:9时21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

五、作业练习

教学设计:

1.通过解决问题,复习了上节课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生活中分糖果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每组数据的总合不能反映总体的情况,而是用平均数才能反映每组数据体现的情况。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并验证,感受,某个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而平均数才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在最后的环节,安排了交流生活中有哪些事需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比较小数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小数大小比较的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逛商店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逛商店。我们先到食品店去逛一逛。在逛的同时别忘了记一记你所看到的食品的价格。(课件播放视频)

师:你记住了哪些食品的价格?

(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回答,以此来复习小数的读法。)

2、接下来我们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咦!这儿有三个文具店。这三个文具店分别叫“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豆豆文具店”,我们挨个进去瞧瞧。(课件3出示三幅图)

(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对三家文具店的商品的价钱进行介绍。)

二、探究新知

1、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1)师:新学期到了,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买一个铅笔盒,请同学们帮他拿拿主意,他到哪家文具店买便宜些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分析自己的看法。

(3)问:怎样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

(4)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师完成板书:4.9元<5.1元)

2、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办法,真了不起。

3、我们的好友笑笑也还准备到这三家店里买些学习用品,你猜猜她可能会买什么?应该到哪家去买?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提出问题。

(可能会买尺子,彩笔,书包,橡皮)

①“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师板书:8.2元<8.5元)

②“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便宜?”

板书:

2.63元2.36元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4、小结:

先观察这几组小数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元),整数部分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元)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角),以此类推。

三、新知应用

1、(第4页的第1题)淘气和笑笑买完文具,他们俩清点了自己的钱包,发现都还剩有很多钱。这是淘气剩下的,这是笑笑剩下的。(课件出示图片)

说一说他们各自剩有几元钱?谁剩的钱多?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第4页的第2题)智慧老人看见同学们表现这么棒,也想来考考大家。

(1)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并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2)班内反馈时请学生分别说出答案和自己判断的过程,让其他学生进行判断,并补充不同的判断方法。重点处理3.50元和3.5元的大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不同的想法进行比较,总结出两个数是相等的。

3、(练一练第2题)淘气和笑笑买完文具,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有三个新开的百货商店。(课件出示第2题图)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然后读出各种商品的价格,并用几元几角几分进行口头表达。

(2)解决“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3)如果要买牙刷,到哪个商店买便宜?如果买牙膏呢?

四、总结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增添了许多智慧。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多到几家商店看看,在商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要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这就叫“货比三家知好坏,价问三处知贵贱。”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分数及面积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知识,培养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梳理知识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分析

“分数与面积”复习一课,是在完成本册有关分数知识和面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复习。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寻找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给他们现实的、鲜活的、贴近已有知识经验的事例;适当的交流合作机会,从交流、梳理、概括和反思中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并将这两部分知识根据知识特点,分别巩固深化,加深理解,进一步提高应用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的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迫切愿望;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所处的学区比较特殊,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学生学前教育和父母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少数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知识起点底、思维不灵活、语言表达能力差;而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思维启蒙早、起点高,学习积极主动。这些情况,给教学设计造成很大的难度。为此,教学中,我以点带面,采用好学生带动学困生的互帮互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不同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我校也非常支持课改实验,为课改年级配备教学设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课堂实录

(一)情境激趣,引入复习

师: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大蛋糕,笑笑请好朋友来吃蛋糕。他们又唱歌又跳舞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一)好一个又香又甜的蛋糕呀!猜一猜笑笑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块?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们想到了曾经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知识。

(评析创设“笑笑过生日”的情境,引出复习内容(分数的认识),启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二)分数知识,探求问题

1.小组交流

(1)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出的分数知识。

(2)小组同学互相补充、完善并系统地、完整地出来。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完整再现。

(评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小组交流成知识络,从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构建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认识。)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闯关

看谁硕果累累,每闯一关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第一关:独立完成教材70页第1题,互相讲解、互相检查、互相。

第二关:完成教材70页第4题,讲解计算方法,自我。

(2)问题接龙

①创设情境。

(继续播放课件1)笑笑把蛋糕平均分成8块,自己吃了一块,丽丽吃了3块,小刚吃了2块。

②小组内自编问题。要求根据情境编出有关分数的问题。

③由小组轮流报题,全班抢答,答对一题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3)清查水果个数,同桌互说收获与不足。

(三)面积知识,实际应用

1.继续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今天笑笑过生日,小淘气怎么没来?他在忙什么呢?我们到他家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二:小淘气铺地砖。)原来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看到小淘气铺地砖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识?

2.知识,加深理解

(1)小组合作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1)粗心的小淘气

小淘气收集了一些面积数据,可是忘了写单位。

①请你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②与同桌交流,。

(2)洒水车

今天天气比较热,看,开过来一辆洒水车,路面变得湿润了。(播放课件)这里面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小兔子提出教材70页第5题。

(3)帮助小淘气解决问题

①播放小淘气铺地砖,猜测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A.小淘气房间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B.需要铺多少块边长为20厘米的地砖?

C.如果一块地砖3元钱,需要多少钱?

②挑战问题,巧妙解答。

(评析让学生通过基本练习“闯关”“粗心的小淘气”“洒水车”来巩固知识,同时检测自己的能力。创设“问题接龙”和“帮助小淘气解决问题”的拓展练习,拓宽分数和面积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自查,自我

师:这节课复习了有关分数和面积的知识,复习应用中,你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查,情况如何?

(进行,与同桌交流。)

(评析在知识的梳理过程中,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技巧等方面进行自查,作出合理,明确改进方向。)

〖教学反思

复习课基本上是再现和巩固知识,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本节课要对分数和面积这两个差异较大的知识进行复习就更显得困难了。怎样将这部分知识系统、完整地呈现、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又使课堂不显得沉闷单调,这是我教学设计时思考的主要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着这一宗旨,我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事例,如“笑笑过生日吃蛋糕”“小淘气因家中有事没来参加笑笑的生日”自然过渡,将这两部分知识引出来。在知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他们的表现欲望,通过小组交流形式完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对繁多的知识概念进行和复习。最后设计许多新颖多变的练习情境,促使学生想尽办法巧妙解答,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处于热情、兴奋、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通过这节课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而且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

〖案例点评

本节课是继两个单元知识之后的复习课,要将完全不同的两部分知识放在一节课来复习,并且知识之间没有联系,学生思维的跳跃也较大,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克服了这些困难,巧妙地设置情境将知识自然衔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提升活动的价值。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还有适时的小组讨论。不仅满足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为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了机会,收到共享喜悦、共享成果的良好效果。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5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6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上课来了好多客人老师,还来了一个小客人呢!猜猜他是谁?(放旺仔广告语)从它身上你看到了什么?(说到日期特写)旺仔牛奶上怎么会有年月日啊?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年月日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揭示课题)

二、观察年历,探求新知

1、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2、请大家拿出你带来的年历卡,你会看吗?那在年历卡上找一找你的生日,把它圈一圈。

谁来说给大家听听?你是怎么找到的?

3、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年历卡,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一起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

(1)你是怎么填表格的?

(2)通过刚才的观察和统计,你还发现了什么?

4、游戏

随便报一个月,要是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李老师报了月份后,喊了开始才能起立,不然你就犯规喽!

7月你怎么判断的?

8月怎么8月还是男生站起来

4月10月2月

5、计算全年天数

(1)2月非常特殊。你知道今年2月有多少天吗?今年一年有多少天呢?你会算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交流总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猜节日

年月日不但可以用来记时,有时候人们还给它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在我们历史上有很多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猜一猜,下面这些是什么节日?

国庆节植树节儿童节教师节

2、修改日记

(1)三(4)班的王心是个很认真的小朋友。他有个写日子的习惯。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一起来读读好吗?

(2)读了王心的日记你想说些什么?

3、整理食品

(1)年月日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真大。日记中要用到它,还有哪里也要用到呢?听听旺仔他又要说什么?

(2)这里还有些食品,大家来看看它们能不能顺利通过检查

光明酸奶牛肉干巧克力蛋糕喜之郎果冻

20xx.3.102004.3.2520xx.3.12004.9.1

30天1年一个星期半年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我们学校网站上有一些有关年月日的一些小故事和小知识,课后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五、制作

回去后做一张20xx年1月的月历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

3、通过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

课件、28页列车时间表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在我们的航天事业上更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我们都知道2003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神五的起飞降落,及降落地点都是很多的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当然了,我们还没有办法参与这些精密的计算,不过有一些简单的计算我们还是可以进行的,同学们有兴趣尝试一下吗?

二、自主尝试

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读题。

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某某同学的算法和书中红红的算法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算的。

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同学们完成的真棒,看来同学们数学学得真不错,真心希望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里能够如鱼得水。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神五”的一些精彩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

结合“兔博士网站”的内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试一试

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计算经过时间的一个全过程,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更难一点的挑战呢。

学生拿出师给准备好的列车时刻表。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答。

师:同学们了解到这么多信息,想必不会被老师的问题给难住了,请看大屏幕。

生尝试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了

四、练一练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每个电视台呢都有自己的一个节目单,我们来看一看中央七台的节目单吧。

师:这个跟我们刚才接触到的不太一样,它只有开始的时间,没有结束的时间,我们怎么计算它的经过时间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你真聪明,那我们先来计算一下,大风车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生自己完成

师:同学们完成的不错。接下来同学们自己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并且完成。可以吗?

生自己完成。

交流自己的结果。

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

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引导学生读懂列车时刻表。

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进行计算,很快列出具体作息时刻,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数手指计算。

2、画时间轴,在轴上数出经过时间。

3、画出模拟钟面,标上睡起时刻再数出经过时间。

4、少部分学生笔算。

1.T1次列车是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刻是下午5点。

2.T2次列车是从长和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刻是下午4点36分。

3.向上箭头表示进京,下向箭头表示离京。

4.T1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23点29分。

5.T1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5点01分。

6.T1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7点12分。

7.T2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17点56分。

8.T2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20点04分。

9.T2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1点39分

1.每个节目的结束时间其实就是它后边的节目开始的时间。

2.可是这里边还有广告时间,因此如果我们把每个节目看结束时间看成后边的节目开始时间的话,里边是加了广告的时间。所以算出来的节目时间只是大约的时间。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讨论归纳整理的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2.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并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共同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利用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马小虎日记——从错误出发引入“面积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构建知识

1、独立思考: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进率)100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等有多大。

抢答方式完成面积单位填空,口答完成单位换算。)

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长times;宽正方形面积=边长times;边长

(小练习:计算图形面积)

三、应用知识

1、油画长15分米,宽10分米,要给它配上玻璃,再装个画框。画框长多少分米?玻璃的大小是多少平方分米?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交流反馈。

2、教室有一面墙壁,墙壁中间有一扇正方形的窗户。现在要粉刷这面墙,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练习,交流。

四、课堂总结

结合板书简单向学生渗透复习整理的方法。

五、介绍小游戏“抢地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研究笔算方法

8、巩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复习年月日相关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3、明确时间的重要性,增强时间观念。

导学案

自主预习整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1、我们认识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学了24时计时法,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归纳:

年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月大月:xx、xx、xx、xx、xx、xx、xx、31天

小月:xx、xx、xx、xx、30天

二月:平年xx天闰年xx天

日1日=xx时

时1时=xx分

分1分=xx秒

3、做一做P114页第6题,说说怎样想的?

(1)3年=xx个月24个月=xx年

(2)、7月有xx天15时是下午xx时

(3)展览馆每天的开放时间是从8:30到16:30,一天共开放xx小时。

交流合作

1、说一说时间单位的知识。

2、议一议有关时间知识的要点。

3、你知道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介绍一下你的学习经验。

4、你会计算起止时间和经过的时间吗?怎么算?

展示提升小组抢答

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小月?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忆?

2、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普通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说。

反馈测评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五第6题:

小华每天早上7时30分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下午2时到校,16时放学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长时间?

(1)先求上午在校时间:

(2)再求下午在校时间:

(3)最后算出全天在校时间:

2、出示钟面:

(1)现在是几时几分?

(2)17:00开往长沙的火车现在开始检票了,还有多少分钟开车?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如果你耽误了时间,会怎样?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把握时间,时时处处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合理利用时间安排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11

复习内容:

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小数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课本第113页的第5、第115页的第9、10题,练习二十五的第5、10~12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统计知识点

1、出示:某地区1994~2003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取出方格纸,按照统计表数据制作统计图。

(1)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制作。

某地区1994~2003年抄尘天气情况如下图,读懂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横轴上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的天数)

(3)指导画图。

①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应该怎么表示?(使学生懂得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这不是确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②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1)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尘暴)

2003年沙尘暴天气最多达20天,近几年沙尘暴天气逐步增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答案,说出想法。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读法

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

123.59800.922.709

(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

(2)你还知道哪些小数?说一说,让同学写一写。

2、小数大小比较。

(1)出示两组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①1.02〇0.98元0.69元〇0.7元4分米〇3.8分米l.2米〇0.12米

②四名同学身高统计表(单位:米)

姓名王凤李娟刘丽李芳

身高146150135148

(2)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和比较后的体会。

虽然学生根据小数的含义进行,但是也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简便的比较方法,比如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小的,这个小数就小。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5+4.3=1.8+0.4=1.1一0.4=

先计算,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一练:课本第115页的第9、10题。

2、课内外作业:课本第117页的第5、10、11、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12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和“多少个纸箱能装下?”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父母外出旅游时留心在宾馆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了吗?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8。

思考:

(1)从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问题中的“大约”是什么意思?

(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发言,大约就是大概的意思,结果要进行估算,得数不能用“=”连接,要用“≈”连接)

(3)鼓励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267÷3)

师强调说明:问题中“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只需要进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课题。

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节课我们就应用除法的估算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自主预习,探究算法

1.引发思考。

师:你会估算267÷3的结果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①267≈300300÷3=100(元)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②267≈270270÷3=90(元)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看除数,想口诀)

(2)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两位同学的解答合理吗?为什么?

①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所以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准确结果应该比90少,比80多。

(3)总结估算的方法。(课件出示)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再口算出结果。

(4)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和探究使学生明白,估算时要看除数,想口诀,找到和被除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0页例9)

(1)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问题中的“够装”是什么意思?

(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纸箱肯定超过20个,所以18个纸箱装不下182个菠萝。

②18≈20,20×8=160(个),2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

(4)组织学生对以上的估算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第一种方法与例8的把被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的方法一样;第二种方法是把纸箱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乘每箱装的菠萝个数,然后和菠萝总数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估算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索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30页例9下面的问题: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2.完成教材31页1题。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页2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感受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