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

校园1.47W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教学难点:

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及笔算的简便写法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估一估商是几位数。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633=答案

6033=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导入

师:这天孙大圣来到花果山,看到满山遍野都是仙桃,他想:这么多的仙桃,一定要带回去给猴子猴孙们尝尝,于是大圣手一挥,所有的桃子都进入大圣的手心里了。

2、被除数是0的除法。

师:现在,树上有多少个桃子?(0)

师:这时,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来摘桃吃,你们说说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0)你是怎样做出来的?(02=0)

师:又来了两只小猴子,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

(0、04=0)

师:要是再来一只呢?(0、05=0)刚刚是4只,那要是再来4只呢?(0、08=0)

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算式吗? 同桌互说一个。

师:好,看到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这个结论你又补充吗?(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3、商中间有0的除法、

师:这四个小猴子没吃到桃子闷闷不乐的回家了,大圣看到他们那么失望就拿出了408个桃子,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师:瞧,你提的问题和大圣的一样,真了不起!这道题你会做吗?你是怎样列式的?(4084=)结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

重点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解答。

独立解决后,同教师板书对照,比较两个竖式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观点。

师:咱们看看结果和口算、估算商的位数都一样吗? 看来估算是可以检验我们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的!

[师:你们都太了不起了,老师这有两道题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6033=答案

8022=答案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做完的同学说计算过程。

师:那看看结果和我们刚才估算的位数是不是一样。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师:刚刚的4只小猴子拿了桃子开心的走了,听说大王在分桃子,又来了6只小猴子,大圣就又拿出840个桃子,那么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多少个桃子?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独立计算,指名到黑板上做。8406=

师:我们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位数也一样。

三、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都知道孙悟空的绝招是七十二变,几个小猴子想学一学,咱们看看他们变得对吗?

6802=34

3093=13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老师这还有一道思考题,看看你们会不会,不过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样的错误。

思考题:哪题的商最接近150?

9066=答案

7455=答案

4804=答案

4473=答案

四、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历经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的各种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世园会吉祥物)小朋友们好!我是20xx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吉祥物长安花,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要是想去世园会看漂亮的花朵呢,只需要闯过两关就可以啦!你们有信心吗 ?

闯关游戏:

第一关:开火车出示口算

2+4 8-2 4+5 6+2 9—5 2+5

口算时强调计数单位如2+4,表示2个一加4个一得6个一,所以3+4=7

第二关:我会填

40里面有()个十。 7个十是()。 6个十是() 10个十是()。

1、走进世博

看!来了这么多游客,还有小朋友呢。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哪几种颜色的花;观察这一块,你发现了哪些和花有关的数学信息?(有20盆红花,10盆黄花,紫花30盆)根据红花20盆,黄花10盆,紫花30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四人为小组相互说说。

2、汇报

师:你们小组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比紫花少多少朵?紫花比红花多多少朵?…(根据学生板书:一共有多少?多多少?少多少?还有多少?)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为你们高兴。

1、 根据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板书:10+20 20-10

10+30 30-10

20+30 30-20

2、 仔细观察这六题,你发现了什么?(揭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探究新知

1、 交流算法

师:刚才很多孩子还没有学就已经算出了10+20=30,很棒!那你们是怎么算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交流汇报:你们组有哪些方法?

a.数的方法:10、20、30。

b.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课件演示)

e..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2、 组织评议

师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有数数的,有计算的,有用数的组成,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不管你喜欢哪种方法,结果都是一样的,老师也喜欢这种算的方法,就是把10、20看作1个十、2个十,就把10+20变成了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20+30怎么算?50+40呢?40+60呢?

3、 尝试计算减法算式。

(20-10,30-10,30-20)

你又是怎么算的?同桌商量一下。

交流汇报: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三捆减去一捆就剩下两捆,两捆就是20

生2:我是用看减想加的办法算出来的,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生3:3-1=2,30-10=20

师结合图演示,从3个十里去掉1个十还剩2个十,所以30-10=20.这样想的孩子请举手。补充70-20呢?100-40呢?

同学们游玩了世博,还解决这么多问题真能干!

三、动手操作,感知算理,归纳算法

师:接下来让咱们先活动活动小手“摆一摆、算一算,看看谁的小手最灵巧”。30+40 70-30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先拿3捆是30,又拿4捆也是40,合在一起是7捆,就是70根)

(先拿7捆是70,又拿走3捆也是30,就剩4捆,就是40根)

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该怎样计算呢?

四、巩固拓展,以算促用

(课件出示)工作人员见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可爱给大家送来了矿泉水快来看呀!

师:一盒有多少瓶?(10瓶)一盒就是几个几?(一个十)左边有几盒?那右边呢?现在请孩子们根据图马上完成算式式。(展示订正)问:40+20指图说你是怎么算的?60-20呢?(重在说算法,结合图)

渴了矿泉水我们继续游玩吧(课件出示)

师:咦,到底该走哪条路呢?别急!有明明支招呢!咱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算完后)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

通过这3组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上下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汇报,并相互出一些这样的题考考你的同桌。

3、 你们这么棒让老师很骄傲,我请你们吃水果算对水果上题才能得到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该回家了开火车,第一个同学当火车头先编一个题,第二个同学用前一个同学的得数在编一个题,加减法不限,如生1 说20加40等于60,生2 说60减50等于10……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保护环境、……)只要爱观察,爱动脑,你会发现,身边处处有数学,你每天都能学得开 心,玩得快乐!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实录:

一、激趣引入、自主探索

1.创设情境,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师:老师今天很高兴,带了点礼物想送给大家,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礼物?(出示动物卡片)

生:是一些小动物。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能告诉老师喜欢哪种动物吗?

生1:我最喜欢猴子。

生2:我最喜欢熊猫。

生3:我也最喜欢熊猫。

生4:我最喜欢马。

生5:我最喜欢鸭子。

……师:那你们能说说我们班上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最多?

生1:我认为是喜欢猴子的人数量最多。

生2:我觉得是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

生3:我猜测应该是喜欢马的人数最多。

师:有的同学说喜欢猴子的人数最多,有的同学说喜欢熊猫的人数更多,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能种动物的人数最多呢?

生1:我建议喜欢熊猫的同学站一排,喜欢猴子的同学站一排,喜欢马的同学站一排,喜欢鸭子的同学站一排。

生2:我认为这种办法很麻烦,我们可以在纸上写出这四种动物,然后用画正字的方法去统计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师:你们觉得这种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

师:这个同学聪明,提出这么好的一个办法,那我们就以画正字的方式去记录本班同学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

①小组长统计各喜欢动物的人数。

②老师收集数据,老师报学生以画正字的形式记录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2.小组合作,自主搜索,完成统计图。(1格表示工作单位)

①学生报统计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喜欢的动物人数猴子12熊猫14马8鸭子4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1: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喜欢猴子的有12人,喜欢熊猫的有14人,喜欢马的有8人,喜欢鸭子的有4人。

生2:我还知道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喜欢鸭子的人数最少。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所收集的数据除了在统计表中表示出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来?

生1:用统计图表示。

生2: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师:你们能教教老师怎样涂吗?(出示统计图) 猴子 熊猫 马 鸭子

生: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喜欢猴子的有12人就要涂12格;喜欢熊猫的有14人,就涂14个格子;喜欢鸭子的有4人,就涂4个格子;喜欢马的有8人,就涂8个格子。(教师在黑板上涂,涂到第7格。)

师:现在格子不够了怎么办呢?小组商量商量,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学生小组交流)

②学生合作交流尝试多种方法。

组1:我们组认为在马旁边的格子再涂5个格子,合起来刚好是12个格子。

组2:我们组认为现在格子不够了,就在上面再画5个格子合起来刚好是12个格子。

组3:我们组认为在图的下面画5个格子,这样合起来也是12个格子。组4:我们组觉得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不够,就用1个格子表示2个人,涂6个格子就是12人,这样更方便一些。

师:你们觉得哪种办法好?

生1:我们认为组4的方法好,这样不用涂那么多格子,可以节省时间。

生2:我也喜欢组4的方法,这样很方便。生:……

师:既然你们都喜欢组4的办法,那我们就以这种办法去完成统计图。

③学生合作,动手操作完成统计图,并选有代表性的上台展示,学生评论。

④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涂得非常好,当我们在遇到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或者是更大的数子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统计(板书课题)

⑤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师:刚才我们把统计图完成得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你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喜欢猴子的人数比喜欢熊猫的人数少2人。

生2:我知道喜欢鸭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知道喜欢猴子的和喜欢熊猫的一共有26人。

生4:我知道喜欢熊猫的人数最多。

生5:我知道喜欢熊猫的比喜欢鸭子的人数少6人。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学习得可认真啦!你们喜欢参加些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师:谁来告诉老师喜欢参加些什么体育运动?

生1:我最喜欢跑步。

生2:跳绳。

生3:我喜欢打球。

生4:我也喜欢参加跑步这项运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板书体育运动名称)

师:老师把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板书在黑板上,下面我们推举一位统计员上台以画正字形式统计我们班上喜欢各种体育运动的人数。

①学生自己报,统计员统计。

②汇报统结果。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人数跑步12跳绳16打球10

③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师:同学们画得真好,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喜欢跑步的有12人,就涂6个格子;喜欢跳绳的有16人,就涂8个格子;喜欢打球的有10人,就涂5个格子。这样又好涂又好看。

生2:我也是按这样的方法来涂的。师:你们能说说你从统计图中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从图中可以知道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少4人。

生2:我从图中可以知道喜欢打球的比喜欢跳绳的少6人。

生3:我从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跑步的和喜欢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4:我知道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打球的多6人。

生5:我知道喜欢跳绳的和喜欢打球的一共有26人。

生6:我从图中可以看出喜欢这三种体育运动的一共有多少人?12+16+10=38人。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统计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一种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统计到的数据。通过看同时也可以依据统计出的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如果收集的数据过大,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或更大的数去制作统计图。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课后请同学们调查每个同学家一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把数据填写入统计表中,并把数据大小制作统计图。丢弃塑料袋个数7891011其它户 数

反思:统计在生活随处可见,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教师就从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导入新课,从“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在这节课中,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学生又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得出当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由以前的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过渡到1个格子表示2个人时,充分让学生讨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在数据比较大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办法。使得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设计学生课后自己实践,把收集的数据按不同的单位制作统计图,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纵观整节课,教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列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用除法)

2.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什么?(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谁是标准量,谁就做除数。)

3.口答,只列式不计算。(用投影出示)

(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2)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的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3)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的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4.板书应用题。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分析:通过读题,在这道题中,谁是标准量?

你是从哪句话中找出来的?应怎样列式呢?

如果将这道题的问题变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3。

例3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1)学生默读题。

(2)例3与复习题4比较,有什么异同?

(两道题条件相同,问题不同。)

问题不同在哪儿?

(复习题4求的是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例3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教师在例3中用红笔画出多字。

(3)在这道题中,谁是单位1?是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教师用双引号画出单位1。

(4)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分组讨论。

(意思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板书:多的公顷数是计划的百分之几?

(5)根据多的公顷数是计划的百分之几这句话,怎样列文字表达式?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谈话情景导入

师:朋友们!你们去过遵义吗?去过哪些地方?

生1:去过,去过遵义会议会址。

生2:去过遵义姑妈家。

生3:去过遵义游乐园。

课件出示遵义游乐园的一处场景

师:这是遵义游乐园,你们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木马、风车。

(利用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

二、复习角

师:你们能在这幅图中找出角吗?

生积极主动的找到了很多角。

师:你们生活中哪里还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户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书本上也有角

(让学生在图中找角,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这个角是什么角,老师手中拿的这个图形的角是什么角呢?

生:直角(师把直角图形贴在了黑板上并指书上也有直角)。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直角,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锐角和钝角。

揭示课题并板书:锐角和钝角二、探究锐角和钝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图片进行分类(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分一分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来分的;

(让学生动手操作对这几个图形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熟知锐角与钝角有什么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师:现在我们把这两组角与直角比,有什么发现呢?

生:这组角比直角小,这组角比直角大。

(老师将这其中的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画了出来,同时也把直角描了出来。)

2、引导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咱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们认为哪个是哥哥那个是弟弟好呢?

生:这个是弟弟,这个是哥哥。

师引导学生论得出:这个就叫锐角,这个就叫钝角。

3、深入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了锐角和钝角,请看这是什么角呢?

生1:直角

生2:钝角

生3:锐角

师:有三种结果,那到底是什么角呢?同学们想个办法准确的判断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量。(用投影仪展示)

通过学生测量反复2次,这个角的一条边与直角板上的一条边重合后,另一条边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条边的外边,说明这是一个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让学生用肉眼观看,判断得出了三种不同的结论,让学生出现了矛盾,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更积极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完成的欲望)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找游乐园里的锐角与钝角(课件出示游乐园,场景图)

(先找出了很多)

2、找游乐园里物体中的锐角和钝角

(生找出了相应的锐角和钝角)

3、找出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生1:红领巾的三个角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

生2:老师眼镜框上有钝角;

生3:凳子上有锐角

生4:文具盒上有锐角

生5:玩具上有锐角和钝角

4、说说这些角的名称

(生说得很好)

5、用纸折角

(学生折出了各种各样的锐角和钝角)

6、用手臂比划角

(学生用身体的很多部位比划出了不同的锐角和钝角,在生活中找角、物体中找角、用纸折角、用手臂比划角、用身体划角)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是锐角、钝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说点什么?

生1:大家好,我是锐角请大家多多关照。

生2:我是钝角,请大家为我准备更多的三角板,让我认识更多的角。

生3:我是锐角,请大家别碰我的尖,会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钝角,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

师:小朋友们好,如果我是锐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钝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识中,又起到了化龙点睛的作用)

课中体现了以下特点

1、从资源开发的角度看

教师能充分利用挖掘资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图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体中找角)帮助学生抽象和构建各种角的特征,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认识各种角。

2、从三维目标角度看

(通过让学生指出角,分类,描角,比大小等)使学生对锐角、钝角有了非常明确的概念,从而使学生技能达标率较高(如能正确量角、判断角、比划角等特别是人体上找角)

3、知识构建的过程与方法来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上学生的思想过程与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参与意识较强,特别在练习部分中的游戏部分更为突出。

较好地渗透了品德教育内容(如遵义会议会址,教后的你想对老师谈点什么)。

更好地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又为生活服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属于数学学习生活化特点。

4、突破误区(即一说到任务深,就要用多媒体,就要怎么样、怎么样,但这节课中多媒体的出现并不多,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课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教学中体现了学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学中双边活动非常到位,真正实现了课堂中学生爱学习,乐学数学的效果。

标签:数学教案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