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萃馆

位置:首页 > 范本 > 校园

《楮亭记》赏析

校园2.01W

朝代:明代

《楮亭记》赏析

作者:袁中道

诗集:袁中道全集

原文:

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桃李。”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耳。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嗅之狂醒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绘,可以颒面,其用亦甚夥。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泠泠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之哉?且将九锡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赏析】

公安三袁,小袁文风清丽,如森森盆景。此文记他在金粟园后筑亭时的波折,有人讲亭外用种松柏以明志,种桃李以增景,都被他回绝了,他将从前亭边的灌木楮树保留下来,略加修整,即成“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的避暑佳处。植树之道,的确在因地制宜,在与自然取和。

筑亭避暑,还带来了思考的乐趣。庄子材与不材的主题重新显现,小修同学又想起了亲爱的子瞻。苏轼《宥老楮诗》的全文是:“我墙东北隅,张王维老谷。树先樗栎大,叶等桑柘沃。流膏马乳涨,堕子杨梅熟。胡为寻丈地,养此不材木。蹶之得舆薪.规以种松菊。静言求其用,略数得五六。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录。,黄缯练成素,黝面额作玉。灌酒丞生菌,腐余光吐烛。虽无傲霜节,幸饰辉醒毒.瓢桶信榭陌 生王里右倍侠,籽答南啼诗 德艇廊相瞳”东坡念及诸般好处,才投下手中的斧头。细读这首诗,可以断定小修这篇《楮亭记》颇受此诗影响,不过是借用典故而已。不过是小修以楮为友,向前更走了一步,一方面怜惜物性,另外一方面,是珍重楮阴,境界由东坡的“德怨聊相赎”升级到了“加九赐”。

实际上.楮树乡下常见,常被称为“构树”,树干中有白汁如乳,就是苏轼诗“流膏马乳涨”的意见,三月开花,六七月结实,有一点像杨梅,落在地上猩红如血。树皮可以制衣,也可以造纸。

楮树腐烂后,也可以生长蘑菇。楮实可以入药,葛洪在《抱朴子》中讲:“楮木实赤者服之,老者成少,令人彻视鬼神。”除了药用之外,李时珍讲,楮树干中取出的白汁,其实是很好的黏合剂: “构汁最粘,今人用粘金薄,古法粘经书,以楮树汁和白及、飞面调糊,接纸永不脱解,过于胶漆。”

我记得,在我老家,墙头地角,也常见构树,段成式讲“谷田久废必生构”,我倒是觉得,大概是因为杨梅一般的“楮实”虽然不太对人的口味,却是鸟雀乐见的.,鸟雀吃下楮实后,会将它排泄到不同的地方,或是水旁,或是田地,令它们郁郁丛生。乡下人倒并不晓得这种常见的树,有以上这么多好处,其实就是“楮胶”一节。也是非常有用的啊,乡下的女人粘鞋底,孩子们糊年画与春联,都是用米面作糊,其实完全可以去向墙角的楮树借一点乳汁试试的。

作者介绍

袁中道(1570一1627),字小修,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十余岁时,著作《黄山》、《雪》赋,长达五千余言,为人称道。后来出门旅游,泛舟西陵,走马塞上,历览南北各地,诗文亦因此大有长进。万历丙辰(1616年)考取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二兄宏道同师事李贽,受到很大影响。所作诗文,以反对仿古、迫近自然为宗旨。有《珂雪斋集》。

标签:赏析